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意象派强调在诗歌创作中“意象”第一,而创作“意象”的主要技巧为“意象并置”,这一技巧最早出现在日本俳句和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派诗人通过创新将它发展成为意象诗歌或是现代派诗歌的主要的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2.
个人因素、家族因素、地域文化、时代精神都会影响一个人的文学创作风格。笔者简要分析了李白丰富的生活经历以及他豪放率真傲岸正直的性格等对其诗歌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常用于诗歌研究领域。“陌生化”技巧的目的在于使习以为常的事物变得陌生,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重建对生活的感知。诗歌创作需要标新立异,诗人就需出奇出新,赋予语言以新鲜感和惊奇感,需要创造“陌生化”的艺术境界。本文通过对意象派诗歌中“陌生化”的分析,来探讨“陌生化”在文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史伟 《大陆桥视野》2016,(4):266-266
安娜?阿赫玛托娃被称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在俄罗斯文坛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她中晚期诗歌作品中的孤独主题进一步发展,在文学创作中表达人性本质,彰显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5.
如果梳理2005年的政治大事的话,无疑应该包括连战、宋楚瑜、郁慕明的大陆之行。他们此行的政治意义自有定论,而他们在言谈举止中流露出的深厚的国学素养更令人刮目相看。如连战在演讲中借清代诗人李文敏赞扬州的诗“苍官影里三州路,涨海声中万国商”描述今天上海市的繁华,宋楚瑜在长沙用湖南口音演讲中吟诵了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诗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使听者无不动容。新党主席郁慕明在人民大学演讲中号召所有中国人要“扬眉吐气出头天,吾辈岂是蓬蒿人”,还进一步解释说,之所以把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改成“扬眉吐气出头天”,是因为新党这一次到大陆来,没有那种得意的心情。为政者既是人民苦乐的代言人,也必然是民族文化传承的精英。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同样具有圆融博学的传统文化素养,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以愉悦的神情引用孔老夫子的名句“有朋自远方来,  相似文献   

6.
杨海波 《江南论坛》2005,(1):59-60,62
明朝著名书画家文徵明在《太湖》诗云:“岛屿纵横一镜中,湿银盘紫浸芙蓉。谁能胸贮三万顷,我欲身游七十峰。天远洪涛翻日月,春寒泽国隐鱼龙。中流仿佛闻鸡犬,何处堪追范蠡踪?”作品既勾画出太湖磅礴的气势、浩瀚的心胸,又表达了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热爱太湖、歌颂太湖、追随范蠡行踪的美好愿望。大诗人李白也是如此。他一生坚持“功成身退”的政治理想,希冀在协助皇上“解世纷”、  相似文献   

7.
韩东 《商周刊》2013,(24):82-82
诗歌没有绝对真理,它的价值在于差异。以前我们总习惯进行纵向比较:好和坏、高和下。古典诗那么比行,因为外观形式都一样,诗歌的竞赛就像填字游戏比赛一样。但现代诗根本就是每一首都是一个形式。杨黎说“好诗都是一样的”,要我说“不一样的才是好诗”。我说的这个不一样,是彻底的不一样,不只是诗歌的外观、词语的排列方式,而是说你的不一样必须跟你生命的独特性、不可代替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如果你是船,漂泊就是你的命运,可别靠岸。”这仿佛是诗人北岛的隐喻。北岛,创刊《今天》的诗人.曾经的文化符号,写下一个时代的墓志铭。随后开始了漂泊,踏上流亡之旅.母语是他唯一的行李,诗歌是他开路的宝剑,那剑,自然不是李白的剑。李白的剑,余光中这样歌吟:“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北岛以诗为剑,冲破的是禁锢,找寻的是自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相似文献   

9.
闫广英 《环境经济》2011,(11):67-68
199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沃尔科特曾说:“瑞典文学院应毫不犹豫地把诺贝尔奖颁发给特朗斯特罗姆,尽管他是瑞典人。” 与其说这是一种预言,倒不如说是那些诗人们在陈述一种事实:他们都承认从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聆听中受益,也心悦诚服地尊其为诗歌中的王者。  相似文献   

10.
咏剧诗歌是以诗、词、曲等形式来表现戏剧内容的诗歌,在中国古典诗歌领域里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独具特色。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优伶艺人的生活状况及其命运的坎坷沉浮,更让人爱怜其风姿玉貌与高妙绝技;同样,我们也可以看到古代文人对待戏剧态度的变化。作者会在观剧品曲时隐含着自身的深沉感慨与隐秘寄托,换言之,文人的咏剧之作或深或浅地映照出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内质。  相似文献   

11.
浅析古典诗歌色彩美学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彩介入诗歌,使诗歌融合绘画艺术的技法和审美特征,能丰富诗歌的表现力。在古典诗歌的审美视野里,色彩美有着重要的地位。纷繁的色彩能表现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再现时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形与色的和谐统一能展示别样的民族审美心理。通过对古典诗歌中色彩现象的分析,将古典诗歌色彩从视觉认知、情感联想、象征意义三个层面上来解读,可以从多个层面认识我国古典诗歌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白受道教的影响很深,道教思想已经在其思想深处扎根,甚至连"金"这样的个别字词都沾染了道教的"仙气".李白在"人世"与"出世"的双重价值观念的左右下,因最终没有找到它们最好的平衡点导致其个体的悲剧,也正是由于李白入世为官方面的失败反而造就了一个"吟咪留千古"的旷世奇才,其可悲之处也正是其可叹之处.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文化元素参与下,以英美意象派诗歌为教学对象的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对意象和象征概念的对比为基础,使学习者认识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下,以庞德为代表的西方意象派诗歌的创作原则以及庞德诗歌作品的特点。教学实践证明,该模式不仅有利于学习者对意象派诗歌的把握,更能够提高他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财富时代》2004,(10):34-35
为了挖掘李白化内涵,营造“李白故里,华夏诗城”的化氛围,四川省江油市在李白化旅游节上恢复举办李白公祭活动的同时,李白故居太白祠内的蜀风堂日前正式向游人开放,蜀风堂修建在太白祠内的诗神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艾青诗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从诗的“意境美:景语与情语的黏合”、“形象美:抽象与具体之间的互补”、“散文美:从有韵到无韵的超越”等方面,结合艾青的诗歌经典文本,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艾青诗歌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西风颂》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著名诗篇。在仔细研读多个译本的基础上,对该诗的诗眼句“Drive mydead thought over the universe/Like withered leaves to quicken a new birth!”中“dead thought”一词的中文翻译进行探讨,从直译和意译两个方面讨论译诗过程中词的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对诗歌译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的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17.
马淳 《大陆桥视野》2011,(16):239-240
鉴赏古典诗歌要把深入理解诗意放在首位。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古典诗歌的鉴赏,也应首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分析湖畔派两位代表诗人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的诗作中的生态思想。华兹华斯的诗歌是正面积极与和谐的,表达对自然的情感是强烈而真挚的,他的题材来自于现代人神往的田园生活,主张重返与自然的和谐。柯勒律治的诗从生态预警的角度,描述自然伦理或大地伦理悲剧,批判了人类的骄妄和毫无“物道”的残暴。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末在延安开始的诗歌运动形成了众多的诗歌组织,其丰富的历史印记和独特的文化内涵为史学研究开辟了另一种独特视角与话语权力的解读.本文拟从史料搜集的角度,还原当时各种诗歌团体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0.
实践证明,诗歌鉴赏题在近几年高考中一直是学生颇感头疼的一种题型。学生答题蜻蜒点水,缺乏完整性和深人性。如何克服学生存在的困惑,使其做答具有规范性,提高答题成功率,我认为首先要规范学生的题型答法,其次在指导学生答题方法时要让学生有可操作性。围绕这两点,经过多年的高三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一套自己的复习策略,下面就“形象”题为例谈一下自己在复习教学中的具体做法:解答诗歌鉴赏题,首先要明确考点的基本要求:诗歌鉴赏到底考查什么?我认为这是复习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让学生明确复习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