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居民的财富特征与发达国家居民的财富特征明显不同,这是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程度、金融市场自由化程度、住房自有率的高低、房地产市场的投机程度以及人们对待房地产财富的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所导致。本文基于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利用我国30个大中城市1998—2009年的季度数据,建立房地产财富效应测度模型,对广义虚拟经济条件下房地产财富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计算结果表明:我国30个大中城市的广义虚拟房地产财富效应表现形式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大部分城市的房地产财富效应为负,30个城市的总体房地产财富效应也为负,且系数较小不显著。这表明我国近年来房价持续上涨对居民消费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果和抑制作用,但从全国总体来看这种挤出和抑制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一季度,在投资和消费需求双重拉动下,沈阳市房地产市场继续火爆,房地产价格快速上升。全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升6.6%;土地交易价格上升12.4%;房屋租赁价格上升2.2%。  相似文献   

3.
上半年马鞍山房价的总体走势—、房屋销售价格涨幅仍较高,但涨势趋缓1、今年一季度,马鞍山市房屋销售价格延续2004年的涨势,比上年同季上涨10.9%,部分城市中心的楼盘价格涨幅超过15%。进入二季度后,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持续近3年的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的局面开始有所缓和,房地产价格上升势头有所遏制。二季度马鞍山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2%,虽然仍惯性上冲,但涨幅回落。2、从反映市场即期价格变动的季环比(即当季与上季相比)价格走势来看,去年四季度马鞍山市房屋销售价格环比涨幅为1.6%,今年一季度、二季度马鞍山市房屋销…  相似文献   

4.
今年以来,中央和四川省、市政府分别出台了一系列综合措施,加强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其成效正在逐步显现出来。据最近四川省城调队发布的最新调查信息显示,房价迅猛上涨的势头已得到一定遏制,从二季度开始,房价涨势变慢,涨幅开始回落。据统计,今年前6个月全省房屋销售价格、土地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房地产价格涨势平稳 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以来,山东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对房地产业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加大力度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房地产市场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与去年同期相比,山东省房屋销售价格上涨5.0%,土地交易价格上涨4.3%,房屋租赁价格上涨2.6%,物业管理价格上涨1.3%,房地产价格涨势平稳。  相似文献   

6.
《中国房地信息》2007,(3):16-16
“2006年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涨幅趋于平稳,但部分城市房价上涨依然较快。”日前,央行在其发布的2006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对2006年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如是分析。报告同时指出,随着2006年各项政策措施的逐步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开发投资实现平稳增长,住宅开发结构得到一定改善,但部分城市房价上涨依然较快,市场秩序仍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7.
《工业会计》2006,(6):6-6
近期,中国的资产市场显得“热气腾腾”.A股市场在充沛的资金流动性支持下加速上涨,上证指数在短时间内中上1678点;国际市场黄金价格狂飙不止,国内黄金消费热度也有增无减;房地产市场则更是铆足了劲儿加速前进,一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5%.  相似文献   

8.
今年上半年,马鞍山房地产市场在经历市场回暖、宏观调控新政冲击,收紧信贷等政策影响下,经受住了严峻的市场考验,保持了继续稳健发展的势头,继续沿着控制投资、引导合理消费、稳定房价、回归理性的道路前行。上半年,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为104.5%,同比上涨4.5%个百分点;土地交易价格指数为102.8%,同比上涨2.8个百分点;房屋租赁价格指数为103.8%,同比上涨3.8个百分点。上半年房地产市场价格运行主要特点一、房屋销售价格继续保持缓慢上涨,快速上涨势头已经得到遏制从分类指标看:1、商品房价格平稳上涨。今年上半年,商品房价格指数为104.6%,其中:…  相似文献   

9.
2003年,在需求与投资高速增长的带动下,山东房地产产销两旺,价格持续上扬。与上年相比,全省房屋销售价格上升6.7%,土地交易价格上升5.1%。从总体上看,房地产价格上升幅度较大,是新一轮经济周期扩张期的宏观经济背景与市场有效需求的综合反映。一、2003年山东房地产价格变动特点(一)房屋销售价格持续上升2003年,全省房屋销售价格持续上升,同比上升6.7%。其中:一季度上升6.0%,二季度上升5.4%,三季度上升6.9%,四季度上升8.3%。分类别看,商品房、公房和私房价格全面上升,其中商品房价格上升7.0%,公房上升2.0%,私房交易价格上升7.9%。分城市看,全…  相似文献   

10.
一、三季度浙江省房屋销售价格涨幅回落明显受宏观调控影响,浙江省房地产价格涨幅回落明显。三季度浙江省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2.8%,其涨幅比二季度回落2.8个百分点。嘉兴、衢州、丽水的房屋销售价格和上个季度相比出现下降趋势,分别比上个季度下降1%、2.2%和1.3%。分11个市来看,房屋销售价格涨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杭州、宁波、金华、台州,其涨幅分别为10%、12.5%、11.7%和5.1%。房屋销售价格涨幅最高的为湖州市,上涨24.3%,其他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市有:温州、绍兴、嘉兴、衢州、丽水和舟山,其涨幅分别为15.3…  相似文献   

11.
Impacts on consumer spending in urban China associated with housing value, housing equity, financial assets and household income are evaluated using longitudinal data from the 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CFPS) survey.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housing wealth effect on household consumption in China is much larger than has been shown for developed economies. The larger impact is prospectively related to structural limits on investing which favor real estate ownership, along with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housing in total household wealth. We also find that a household's consumption varies across housing tenure. Homeowners having joint ownership of property on average have the highest consumption propensity, while those having sole ownership of property consume the most in response to appreciation in housing wealth.  相似文献   

12.
以ELES模型为基础对2003~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进行横截面数据的计量分析。计量结果表明:城镇居民的基本需求量增长慢于收入增长速度、基本需求量结构趋于稳定、低收入者的消费支出低于基本需求量水平;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受非收入因素的影响较大;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上升,各种商品的收入弹性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此外,由于在恩格尔系数测量中并没有将基本食品消费量和非基本食品消费量进行区分,因此恩格尔系数无法准确的反映非基本食品消费支出与居民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企业家人力资本结构与地区居民富裕程度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了全国29个省区企业家人力资本结构与居民富裕程度的关系。分析后发现,通过将企业家人力资本纳入到解释地区居民富裕程度差异的分析框架后,可以改进传统相关研究中人力资本被低估的状况。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丰裕程度与我国地区居民的富裕程度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家人力资本结构中的民营企业家丰度对地区居民的富裕程度有重要影响,用财富存量指标作为对可支配收入这一流量指标的补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矫正区际企业家流动对地区居民富裕程度估计的误差,增强这一研究的现实解释力。在相近的经济发展水平下,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丰度相对国有和外资企业家人力资本丰度更高的地区,居民的实际富裕程度也更高。因此,落后地区要提升居民的富裕程度,缩小与发达地区的贫富差距,需重视企业家人力资本,尤其要关注民营企业家群体的培育,并努力提升开放经济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张肃 《工业技术经济》2016,35(7):112-120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对2002~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信息消费支出的收敛性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东、中、西部地区的对比,分析了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的差异性。然后,通过分析城镇居民信息消费支出的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性,得出以下结论:城镇居民信息消费支出具有阶段σ收敛性;不存在绝对β收敛的情况;通过包含空间和时间固定效应的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得出存在条件β收敛的结论;信息消费增长自身的空间溢出效应虽为正值但并不显著,控制变量中仅有收入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外部财富的作用影响及其影响机制,本文从贸易传导渠道及金融传导渠道出发,建立理论模型,分析并阐述了双渠道传导下,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外部财富的作用机理,同时运用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进一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通过贸易传导渠道对外部财富起正向积累作用,并从金融传导渠道对外部财富进行负向削减,两者存在抵消效应。且我国第二产业产值比及第三、二产业产值比的扩大对外部财富存在区别影响。当下正处于全球产业链重构关键时期,本文期望从调整外部财富角度助力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6.
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了江苏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本文通过对江苏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的测度,选取江苏城镇居民结构信息熵值、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信息熵值以及产业结构系数3个变量,运用协整模型分析了江苏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优化消费结构促进江苏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 PVAR模型研究了我国1998~2012年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迁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增长短期内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缩小作用,但是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存在相互促进作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并不一致。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也存在促使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的推动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缺乏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效果,同样当前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不利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区域消费结构存在差异。通过对收入与消费水平、平均消费倾向、消费支出结构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揭示中国4个区域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优于其他区域,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与东北地区不相上下;西部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是4个区域中最落后的,且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正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结构升级。而农村方面,东部和东北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优于其他区域,且高于全国农村居民的平均水平;中部和西部地区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的消费结构最落后。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还停留在以生存型为主的阶段,滞后于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19.
吴瑾 《河北工业科技》2013,30(4):239-243
从生态需求与供给的角度着手,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江苏省城镇居民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时间序列的动态测度与比较分析,探讨了江苏省城镇居民消费的可持续发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过去的2000—2011年共12年里江苏省城镇居民的人均生态足迹持续增长,而人均生态承载力不断减小,生态赤字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江苏省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即人们的生活强度超过了该区域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已处于不安全状态,导致江苏省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面临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20.
Surprisingly,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cross-country effec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on wealth inequality. 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some tentative evidence suggesting tha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income inequality. However, whether and how ICT affects wealth inequality is less explored, particularly because of the lack of reliable data on wealth inequality. This paper, therefore, fills this gap and contributes to this new literature by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 of ICT on wealth inequality in a sample of 45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over the period 2000–2017. ICT is measured with six different indicators (including internet penetration, mobile penetration, ICT service exports, the ICT index, ICT quality, and ICT quantity), while wealth inequality is measured with three different indicators (comprising billionaire wealth to GDP, the Top 1% wealth share, and the Top 10% wealth share). The empirical analysis is based on the Generalised Method of Moments,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CT increases wealth inequality. Furthermore, we show that democracy mitigates the increasing effect of ICT on wealth inequality. This result suggests that improving democracy in both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is an effective mechanism for mitigating the effects of ICT on wealth inequality. Therefore, we encourage efforts to implement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that ensure respect for citizens' freedoms, greater democratic accountability, and executive constraints that allow for a more egalitarian distribution of weal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