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碳汇是将海洋作为一个特定载体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化的过程和机制。由于湿地、红树林、海草床等固碳的巨大潜力,目前海洋碳汇已经被世界各国作为实现碳中和负排放的重要途径。海洋碳汇的生态属性、经济属性、资产属性和公共属性是海洋碳汇交易的理论基础,但由于海洋碳汇项目基准线方法学发展较为滞后,碳交易市场还未将海洋碳汇作为交易品种,影响了我国海洋碳汇基本属性的价值发挥。因此,加强海洋碳汇基准线方法学的开发和碳交易管理,早日将海洋碳汇交易纳入到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体系是全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现实需求,更是推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与中国林业碳汇政策研究综述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旨在研究气候变化与中国林业碳汇管理政策,国内外就碳汇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主要集中在碳汇背景、碳汇概念、碳汇意义、碳汇技术、碳汇市场、碳汇政策及碳汇项目等7个方面。在对已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进行概述的基础上,认为林业碳汇是指通过实施造林、森林管理和保护、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和活动。  相似文献   

3.
森林碳生产的属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森林碳生产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低成本选择,探讨了森林碳生产的内涵,指出森林碳生产的自然属性源于森林整体上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公共品特征、外部性特征、稀缺性特征构成了碳生产的经济属性,对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森林经营者收入、社会就业等方面的影响共同组成了碳生产的社会属性,而且这三大属性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相似文献   

4.
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在林业中主要是指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林业碳汇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吴妙丽 《浙江林业》2005,(11):43-44
森林、湿地等植被可以快速、大量地吸收、汇聚和储存二氧化碳,称为碳汇。《京都议定书》规定,发达国家可以投资发展中国家造林,以碳汇抵消排放。在浙江,淳安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正在翘首期盼碳汇买家——[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在林业中主要是指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林业碳汇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吕金蔚  刘冰 《农业经济》2023,(8):116-117
“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我国计划用远少于发达国家所用的时间来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而这一过程与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规划高度同步。因此我国要特别注意处理碳达峰、碳中和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森林碳汇是国际公认的有效碳吸收方式,与碳排放一样具有鲜明的外部性特征。森林还具有其他多重生态功能。应总结实践经验,坚持全国统筹、双轮驱动,研究构建补偿机制,充分发挥森林碳汇等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8.
基于Web的森林碳汇信息服务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我国森林碳汇贸易领域存在的问题,认为在本质上这些问题主要由于森林碳汇市场上存在的信息不完全所导致的,并提出构建基于Web的森林碳汇信息服务系统能较好地解决目前的问题。通过全面分析森林碳汇项目实施流程,以我国森林碳汇项目实施中各参与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将信息技术与森林碳汇贸易相结合,给出了一个基于Web的森林碳汇信息服务系统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林业碳汇的经济属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析了广义上的林业碳汇和狭义上的林业碳汇的概念,得出广义的林业碳汇是一种公共物品。而狭义的林业碳汇是一种私人物品,它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入市场的结论,同时指出林业碳汇市场面临着增加林业碳汇存在的各种抵消效应,与其他减排手段的竞争,决策者对林业碳汇市场的认识不足和目前林业碳汇市场的相关法律和制度还不够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的不断深入,森林作为陆地碳吸收的主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森林碳汇为分析对象,拟运用产权理论从产权角度对森林碳汇服务由无偿服务向有偿服务这一制度变迁过程进行分析和考察。得出森林汇碳服务产权的界定、技术与产权的互动演进以及国际权威组织的介入是保障森林碳汇服务在国际社会中进行有效交易的重要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森林碳汇的基础理论,阐述了森林碳汇价值的估算方法,对陕西省龙草坪林业局的森林碳汇进行了测算并展望了其意义及应用前景。研究可为评价森林生态效益、探讨森林碳汇融资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论证了森林碳汇的经济学特性,针对国际碳汇贸易蓬勃发展这一现状,从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的角度,对涉及国际碳汇贸易林业项目碳汇价值量的确定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涉及国际碳汇贸易林业项目的森林碳汇给项目所在国带来了2方面效益,即由碳汇贸易带来的经济效益和森林提供碳汇服务带来的生态效益,进而导出了碳汇价值量的估算模型。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森林碳汇交易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新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把森林碳汇项目交易成本分为事前交易及事后交易成本,并细分为8项成本费用。通过分析各项交易成本的影响因子,建立了森林碳汇交易成本的函数关系式,并在交易成本框架下指出了森林碳汇服务项目交易过程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降低交易成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森林碳汇价值与农户林业收入增长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根据福建省顺昌县农户林业收入的调查数据,从林产品收入、林业服务性收入、林地地租收入、生态公益林补偿收入、其他涉林收入等方面对农户林业收入构成进行分析,发现森林生态效益在农户林业收入中的贡献非常小,仅占0.18%;以现有碳汇市场为参考,通过森林蓄积量换算因子法估算出该县的森林碳汇量及其碳汇价值,指出森林碳汇价值的实现可以有效地增加农户林业生态收入、改善农户的林业收入结构;并探讨了农户森林碳汇价值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运用森林蓄积量换算因子法,依据贵州省《关于加强林业强省建设的决定》中确立的目标,分别计算了贵州省2015年和2020年的森林全部碳汇量,并由此估算出贵州省森林碳汇潜力巨大。并在此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其碳汇交易市场的建立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森林碳汇估算及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森林碳汇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随着碳汇造林的广泛开展,森林碳汇的计量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黑龙江省森林资源丰富,是我国最主要的林区,巨大的“碳汇”既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也蕴藏着潜在的巨大经济利益.本文运用森林蓄积量扩展法与生物量换算因子(BEF)法对黑龙江省森林碳汇容量和碳...  相似文献   

17.
随着温室效应和气候变暖的加剧,森林碳汇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研究了森林碳汇的性质后,对森林直接固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套操作性较强的森林碳汇计量方法,并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森林碳汇进行了计量。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森林碳汇量为9.20亿t,价值折合人民币为1 072.846 5亿元。  相似文献   

18.
我国试点森林碳汇交易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碳汇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作用重大。当前国际市场开展森林碳汇交易的主要模式是CDM(清洁发展机制),而我国作为主要的碳汇供应国,处于碳汇交易的底端,缺乏话语权。因此,我国有必要推进森林碳汇参与碳交易体系,从森林碳汇市场的参加主体和运行机制两个方面不断完善我国碳交易体系。  相似文献   

19.
借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解决碳汇交易途径、碳汇计量管理、森林碳汇资金筹集、碳汇林保障和森林碳汇信息传递的问题,健全云南省森林碳汇市场机制,从而达到在节省人力、物力的同时又能有效的建立起云南省的森林碳汇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非京都规则"森林碳汇市场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市场容量固定、操作复杂,“京都规则”森林碳汇市场不可能成为解决我国林业生态效益补偿的主要方式。借鉴“京都规则”森林碳汇市场的成功经验,积极建设我国“非京都规则”的森林碳汇市场,应是森林碳汇市场发展的重点。研究了构建“非京都规则”森林碳汇市场的必要性,以及扩大森林碳汇需求、保证森林碳汇供给和规范森林碳汇市场交易秩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