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勇 《上海房地》2010,(4):15-18
一、世博园区的基本情况 (一)黄浦世博园区用地情况 根据世博园区规划,世博园区规划用地范围为5.28平方公里,浦东部分为3.93平方公里,浦西部分为135平方公里,其中E片区和D片区共同构成了世博园区浦西部分。以世博轴为分界,浦西世博轴以东为E片区,以西为D片区,属于黄浦区的土地主要在E片区。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开发过程中,有效释放与利用产业用地,是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与产业升级转型的关键,也是区域增速发展的突破口。文章以深圳市龙田片区为例,先介绍了片区统筹规划的思路及深圳市龙田片区概况,然后从三个方面剖析了深圳市龙田片区统筹规划实践,包括确定开发模式、生成规划方案和确定实施方案。通过片区统筹探索,对片区内用地功能布局、产业用地规整、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等进行统筹规划,以期破解片区发展的空间难题,为坪山高新区释放连片产业用地空间,推动深圳市龙田片区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外物流》2006,(5):94-95
项目介绍 安徽国际电子电器物流商贸中心项目是合肥现代物流园区的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位于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内.用地范围东临铜陵北路.西至龙门岭路。南为物流大道。北至高压走廊。项目规划用地约145公顷。总建筑面积约26.2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2亿元。集中建设现代电子电器产品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大卖场)、办公及商务中心,大型停车场等。项目建设周期预计为三年。自2006年至2008年。  相似文献   

4.
关于城市物流园区规划设计中交通影响分析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衡玉明 《物流科技》2006,29(7):117-119
物流园区建设的发展.是我国现代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关奠,因此,探索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先介绍了城市物流团区的概念和研究意义。然后在分别讨论城市物流园区内部规划各个环节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交通影响分析的具体实施步骤,以期为我国物流团区建设对城市交通影响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物流科技》2009,(11):127-127
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促进物流业平稳较快发展,依据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和深圳市2009年物流工作会议精神.8月19日深圳市发布《深圳市贯彻实施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方案(2009—2012年)》(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深圳将以香港、新加坡等物流先进城市为标杆,把深圳建设成为全国最优秀物流服务城市、具有国际资源配置功能和国际商务营运功能的全球性物流枢纽城市、亚太地区重要的多式联运中心和供应链管理中心。  相似文献   

6.
《企业世界》2005,(9):48-48
深圳市今年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大型物流园区建设:专项资金根据项目类型,采取补助和贷款贴息两种支持方式。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四大方面,一是深圳市六大物流园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项目;二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第三方物流服务管理方式系统化、网络化、商务运营电子化等有关物流管理项目;三是承接全球500强企业第三方物流服务项目;四是经市政府批准的促进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其他需要支持的项目。  相似文献   

7.
《中外物流》2006,(6):94-95
项目介绍 安徽国际电子电器物流商贸中心项目是合肥现代物流园区的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位于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内.用地范围东临铜陵北路。西至龙门岭路。南为物流大道.北至高压走廊。项目规划用地约14.5公顷。总建筑面积约26.2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2亿元。集中建设现代电子电器产品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大卖场).办公及商务中心、大型停车场等。项目建设周期预计为三年。自2006年至2008年。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物流的需求日趋明显,人们逐渐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最近国家又把物流业列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一.并且在物流业的规划提纲中明确提出将物流园区工程作为重点发展的九大工程之一,于是各地都纷纷兴建物流园区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但是,物流园区的建设必须以经济发展和城市物流总量为依据,达到需求标准时才有建设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物流园区建设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城市物流发展过程中,加快城市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物流园区对于促进物流技术和服务的升级,改善物流投资环境,加快物流企业成  相似文献   

10.
针对物流产业发展中物流园区数量过度增长的“物流园区热”现象.在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并引入修正系数对物流量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对影响物流园区数量的物流园区强度、物流园区作业系数、物流园区第三方物流量占社会总物流量的比例及单个物流因区的用地面积等参数进行分析.介绍基于物流量的物流园区数量计算模型。将模型应用于青岛市物流园区数量规划的计算中.得出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天津市物流园区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澍  李晗 《物流科技》2007,30(10):22-25
基于国内各个城市发展物流园区现状和未来需求。论文着重介绍了物流园区的概念及研究意义,分析了城市物流园区的类型与物流园区的布置原则:叙述了国内外城市物流园区规划的典型案例:分析了天津市物流园区发展的特点及未来的发展目标:确定了以五大交通枢纽节点为依托的天津市综合物流系统的集聚发展区域:根据物流系统功能体系的划分及各自的服务内容.从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两个层次.分别论述了天津市各个物流园区的功能、相互联系以及物流园区与对外运输通道的衔接。  相似文献   

12.
杨培华 《物流科技》2009,32(11):32-33
物流园区的建设规模界定是园区规划的重要环节,是园区建成后开展吞吐业务的基础。利用物流需求总量、第三方物流需求比例、园区单位生产能力用地参数等指标数据对园区的建设规模进行测算,同时结合国内外物流园区建设的经验对Z市物流园区规模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3.
一、浦东新区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2003年浦东新区普查情况,在普查的550平方公里(不包括滩地)的总面积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278.79平方公里,其中住宅用地面积为108.12平方公里(包含村镇建设用地),占建设用地面积的38.78%,占浦东新区街坊土地总面积的21.00%,工业用地面积为75.03平方公里,占建设用地面积的26.91%,  相似文献   

14.
沈晓琦  孙见荆 《物流科技》2006,29(8):117-119
港口物流园区的建设,是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基础。港口经济发展越快。城市经济也发展越快。本文把港口物流园区的建设同东渡一象屿物流园区这一典型的港口物流园区的实际结合在一起.探讨了港口物流园区建设中的几个问题。包括物流目区的发展定位,物流园区的选址,物流园区的信息平台建设。最后提出了厦门港口物流园区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物流园区建设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物流园区(Logistic park)是指由分布相对集中的多个物流组织设施和不同的专业化物流企业所构成,具有产业组织、经济运行等功能规模化的物流组织区域,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迅速,尤其是在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建设方面,取得相当可观的进展和不少有益的经验。本文简要分析近年来我园各地区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发展状况,并对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梁晨 《物流技术》2009,28(12):40-41,97
物流园区是城市物流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具有鲜明的公共属性.从物流园区的产生和发展的内在机理出发,探讨其公共性缺失的主要原因,对确立物流园区的城市公共性物流平台地位,促进城市物流系统协同运作,消除园区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的利益驱动潜在风险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并在今后四大任务中提出了“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建立大型物流枢纽,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的意见。这对我国的物流业和物流节点的建设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物流园区,是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中涌现出的新生事物,它是物流运作的载体;是物流网络的节点;是物流资源整合的平台;也是一个区域,一个城市现代物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对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要大力扶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物流产业的兴起,近10年来全国各地方的物流园区建设形成了暴发式增长,截至2010年底,全国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数量已达500多个。物流园区的建设应立足于产业链与城市整体利益,需具有整合产业,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许多省、经济中心城市在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出了物流园区(基地)的规划、建设问题,有些已建成的物流基础设施在城市资源整合和物流业发展中开始发挥显著作用。但是,部分地方、企业也出现了借物流园区之名圈地开发的现象,物流园区的建设,需要认真总结和反思。本文试图从浙江  相似文献   

20.
物流园区作为城市经济的支撑,对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热火朝天的物流园区建设背后,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使物流园区真正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并有效地避免陷入物流运作困境,科学合理的物流规划是有力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