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迫切性及困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1年的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淡出的必要性和货币政策的调整将面临的新挑战成为理论研究关注的焦点。本文认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淡出之后,必须权衡对整个经济的正负影响,采取配套政策缓解内外部压力。  相似文献   

2.
《资本市场》2009,(9):16-18
2008年9月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实施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对经济快速走出低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埋下了诸多隐患。随着经济向好迹象不断出现,调整货币政策的预期也逐渐增强。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是后危机时代央行的货币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3.
王佳 《资本市场》2009,(9):62-65
受困于债务危机的美国政府正面临着货币政策两难的境地。然而,不论政策面如何变化,继续维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好、开始调整收缩逐渐退出也罢,经济复苏必然依靠美元的重新升值。  相似文献   

4.
徐燕 《经济师》2010,(1):57-58
2009年以来,国家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保持经济较快增长产生了积极效果,但全球金融危机还有可能进一步恶化,世界经济金融形势也将更为严峻。货币政策需要进一步发挥调节作用,促进国内需求扩大和经济的平稳发展。文章对目前货币政策运行环境以及潜在风险进行分析,提出我国未来货币政策的取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2006年第1季度—2009年第3季度的时间序列资料,研究了我国货币政策与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以及物价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我国GDP增速在2009年第2季度已开始上升,并预计我国经济将在2010年第1季度走出通货紧缩。但根据我国在亚洲金融危机、美国在两次石油危机和本次金融危机期间货币政策操作的国内国际经验,综合考虑国际环境和国内情况,本文得出了我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退出的时点和退出力度选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采取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文章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视角,对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实施的背景、具体措施进行了阐述,并重点考察了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对央行资产、负债及其构成、货币政策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急剧膨胀的央行资产、大量投放的流动性必然造成将来通胀压力,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如何顺利退出,事关经济金融的稳定和货币政策的效果,也是央行在经济复苏阶段面临的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我国货币政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芳 《经济研究导刊》2010,(5):105-106,109
伴随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经历了数次演变.在由美国次贷风波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我国中央政府采用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在全球率先绽放了经济复苏的“绿芽”,然而一派生机的背后存在寿难以掩饰的“硬伤”。在历史地回顾当代中国货币政策一般演变的基础上,结合金,融危机以来复杂的经济形势,试图对我国货币政策现阶段的实施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和美国的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变动必然会对我国经济造成溢出效应.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退出后,通过贸易和资本渠道的传导,我国经济可能会出现内外失衡的情况,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很难保证,人民币汇率可能出现剧烈波动.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哲 《经济论坛》2010,(2):22-25
本文对我国宽松货币政策如何退出的问题进行了思考,研究了我国货币政策退出的原则、步骤以及相应的工具创新等内容,并就退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予以警示,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并逐步影响到实体行业,外需急剧萎缩,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我国及时推出了扩大内需政策,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在政策作用逐步显现的同时,问题也开始出现。因此,应运用价格杠杆等途径,完善扩大内需政策,将有助于我国经济保持长期、稳定、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