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运用空间统计方法研究近年来北京市人口郊区化的动态变化过程.北京市人口郊区化发展迅速,近郊区已经基本实现城市化,并和中心城区一起组成了新的核心区域,人口正不断向这个新的核心区域聚集.目前北京市城市化的进程正处在新一轮的集聚阶段,新的核心区域人口越来越密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这种趋势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但在长期内,整个区域内人口分布将向均衡化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形态向高层次发展的客观表现形式。它不仅表现为人口由乡村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城市区域的扩张,还表现为生产要素向城市的集中趋势、城市自身功能的完善以及社会经济生活由乡村型向城市型的过渡。  相似文献   

3.
岑国斌 《中国市场》2010,(23):124-125
城市郊区化是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后,在发达城市中涌现出的一个新的城市发展趋势。研究这一趋势,对我国处于上升阶段的城市化进程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一方面,是吸取发达国家城市发展中的教训;另一方面,则是可以避免过度城市化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1980-2009年期间北京市历次人口普查资料和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以及《北京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同时根据“北京大都市区”的概念和大城市郊区化的特征,对北京市郊区化过程的开始时间和发展阶段进行了探讨.北京市郊区化所涉及到的北京市的中心城区和郊区的范围应当在“北京大都市区”概念的基础上来进行划分,而不应当将北京市各区县的行政区域界线作为其划分依据.从北京大都市区的视角来分析,北京市的郊区化是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而不是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目前北京市的郊区化已经从相对分散阶段发展到了绝对分散阶段.  相似文献   

5.
运用广州市第六次、第七次人口普查街道/乡镇尺度数据,基于象限方位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比较统计地图、非参数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2010—2020年广州城市人口空间结构、人口密度空间集聚特征与人口增量演化趋势。研究发现:从人口空间分布形态来讲,广州市人口在城乡空间结构中仍然呈明显的“核心—外围”格局,主城区范围人口占市域人口的62.38%;从人口重心变化趋势来讲,细微地呈现出向西南方向偏移,这与城市东北地区被定位为生态保护中心和产业中心有关;从人口密度集聚特征来讲,Global Moran’s I指数为0.746,距市中心12.17km以内的地区系数为正,存在较强的人口集聚现象;从人口增量演化趋势来讲,广州市人口增量呈现“西北—东南”方向增长轴,并与城市发展轴形成重合,未来相关地区人口增量有可能进一步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发展、城市人口规模结构体系变化以及城市群区域中心与腹地人口密度变动特征等问题,揭示出,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化初步呈现出了“区域城市化”的形态,区域的中心与腹地之间人口城市化存在互动关系.主要表现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国家人口城市化水平的高地;区域内大型城市节点数量有所增加;城市群区域的中心与腹地人口密度存在收敛特征等.  相似文献   

7.
《商》2015,(28)
随着生育水平的降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在不断从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青少年人口的总量和比重也在发生变动。部分发达城市的户籍学龄人口已经出现减少的趋势,但外来流动儿童的入学还存在问题。为了准确把握郑州市学龄人口未来的变动趋势,我们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教育统计数据,对郑州市未来学龄人口变动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正面临严峻的老龄化问题,但既有研究大多基于现状老年人口分布,具有一定局限性.需对未来老年人口空间分布进行预测.采用年龄移算法预测了2020年北京市乡镇(街道)尺度下的老年人口空间分布.基于2000-2010年数据的方法有效性检验说明了该方法的预测精度较高,且反映出2000-2010年期间北京市老年人口的市内迁移主要表现在由核心区(东城区和西城区)向4个近郊区(昌平区、大兴区、通州区和丰台区)的迁移.对2020年老年人口多情景预测表明,在人口自然增长状态下2020年北京市老年人口总量在427-448万之间,人口年龄结构老化是北京市老年人口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人口死亡率的影响较小且对各区县的影响差异很小.在2010-2020年期间,近郊区域是北京市老年人口自然增长最快的区域,应作为在未来北京市养老政策制定尤其是养老资源空间配置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9.
在渐进的市场改革和开放进程中,长三角地区以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为表现的人口城市化进程并没有遵循城市化进程的国际经验,即城市化主要来自工业化的推动,而主要由于工业企业集中、政府干预和市场促进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人口城市化发展的演进特征则是上述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确切地说,不断增加的工业生产活动并没有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发挥明显作用,特别是在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市场开放进程中不断向市区集聚的工业企业的集聚行为(而非工业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考察和分析了不同阶段长三角人口城市化发展的不同特征和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0.
人口城市化是反映城市现状的主要指标之一。吉林省城市化的空间特征是城市数量的空间差异和城镇规模的空间差异,其成因是自然地理条件、交通区位条件、矿产资源条件等的差异。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进程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而发展的,应注重于现代化内涵的城市化发展道路,以保护耕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核心,强化区域城市规划,促进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利用第三、四、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对广州市外来人口空间分布进行分析。1980年代以来广州市外来人口在数量急剧增长的同时,其空间分布格局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即由原来主要集中于中心区转向主要集中于近郊区,并逐渐向远郊区延伸。针对外来人口的空间变化规律,提出了加强城市人口管理和城市规划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上海市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梅 《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12(2):69-73,37
上海市的人口老龄化领先于全国。在分析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目前及未来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在迎接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在上海市选择若干郊区、县,适当建造一些大型老年社区,从而将市中心的部分老年人吸引到郊区养老,以促进整个上海市社会经济各方面更快、更好地发展。分析了建议措施的优越性和可行性,以及在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剪子湾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移民村庄,分析其人口变迁的过程,可为观察与研究城郊农村社会转型尤其是20世纪以来农村城市化进程,提供一个不可多得的标本。采用历史学的实证方法和社会学的田野调查,对剪子湾遗留的地契、清队登记表、口述资料展开了历史考察与成因解释,其中晚清至民国期间的人口发展与变迁是这一考察的核心。剪子湾的人口变迁由特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诸多因素构成,是一个时间和空间上逐渐变化的过程。在来自不同方向的推力和拉力的综合作用下,大批的农民迁移到剪子湾,并由此形成了剪子湾独特的移民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与郊区化相关的争论较多的问题主要有郊区及郊区化的概念界定、郊区化的动力机制和中外郊区化差异。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郊区、郊区化、郊区化的动力机制和中外郊区化差异的相关观点进行了梳理,从而为深化理论研究和推进中国城市郊区化进程提供了有力地支持。  相似文献   

15.
当前,国际教育规划思路有了新的发展趋势.分权或集权这两种教育规划模式逐渐走向融合。在人口因素影响下,我国教育规划的思路应当是坚持地方政府在教育规划中主体地位。在具体的教育规划中,要根据不同地区人口因素的各种实际特点,妥善处理人口转变模式、适龄人口变化和人口流动对教育规划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太仓农村老人养老状况及意愿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早在 80年代中期就进入了老年型社会 ,而位于苏南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太仓市则是江苏省最早进入老年型社会的县级市。农村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状况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太仓市归庄镇农村老人的养老状况及意愿进行深入调查分析 ,以期对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现状及意愿有一个比较全面、准确的了解和把握 ,并对解决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意见  相似文献   

17.
城市商业结构的郊区化、社区化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郊区化的发展,大城市的商业郊区化特征明显,社区商业成为城市商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商业作为城市居民购物、娱乐、休闲的场所,其空间结构随着城市郊区化的出现也呈现新的特征。研究大城市商业结构的郊区化和社区化,对于城市商业设施的合理规划及商业空间结构的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翠林  樵莉 《北方经贸》2010,(5):128-130
乌鲁木齐市居民乡村旅游意愿强烈,回归自然趋向明显,乡村旅游意向具有就近消费,需求多种多样,主动参与意识增强,相信口碑宣传,普遍对旅游产品价格敏感等特点,显示乌鲁木齐近郊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巨大,其宣传渠道有待扩展,产品开发还须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赵西君 《中国市场》2010,(50):58-61
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剧已深刻影响到城市规划的制定。本文以首都北京为例,总结了北京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点,梳理了北京原有城市规划与人口老龄化需求矛盾。在此基础上,从空间布局、养老设施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老龄化背景下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需要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张栋 《商业研究》2020,(4):31-39
未能获得低保救助但贫困脆弱性较强的近贫人口,未来陷入贫困的可能性较大,且与低保家庭相比,还可能存在救助性福利缺失的悬崖效应。本文使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基于贫困脆弱性视角测量近贫人口的贫困程度,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探究低保制度是否对低保家庭与近贫人口的贫困脆弱性产生悬崖效应,并分析由悬崖效应引起的救助性福利缺失是否造成近贫人口对低保制度参与权与福利加成的不平等。结果显示:以各地区低保线为基点,近贫人口家庭人均收入高于低保线的部分累加至最低工资线与低保线差值的0.2至0.25倍的区间时,存在显著的悬崖效应与救助性福利缺失,参与权与福利加成方面存在不平等。因此,应将贫困脆弱性纳入到现行低保救助判别机制之中,以此完善对未来陷入贫困可能性的测量与识别;同时将存在救助性福利缺失的近贫人口纳入到低保制度,以此化解悬崖效应引起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