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范伟 《辽宁经济》2007,(3):37-37
假日经济是伴随着我国第一个“黄金周”而出现的。“黄金周”已经成为广大老百姓难得的旅游休闲的假期。“黄金周”假日旅游推动了我国旅游业以及铁道、交通、民航、城市出租车和餐饮、商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丰富了节日生活,对提高百姓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假日旅游带来的假日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满足百姓对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中国的旅游经济发展迅速,旅游业发展举世瞩目。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办和上海世博会的即将召开.使得世界旅游业界日益关注的“中国现象”成为近年来旅游行业的重要话题。在此背景下,“旅游黄金周”在推动我国旅游经济的更大发展中举足轻重。本文回顾和分析了“旅游黄金周”和假日经济的沿革、现状和调适方向。探讨和阐释了黄金周假期对我国旅游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每年的“五一”黄金周都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旅游季节,也是旅游人数最为集中、协调指挥工作最为繁重的时段。据统计,前五个“五一”“黄金周”共有2.9亿多人次出游,旅游总收入达1193亿人民币。“黄金周”是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它对刺激消费、拉动内需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了让全国人民能够在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安全、顺畅、满意地旅游,各地旅游及相关部门又早早安排部署好了“五一”黄金周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据全国假日办统计,今年“五一”长假出游人数1.46亿人次,旅游收入达到创记录的585亿元,可见旅游对经济拉动和消费的“催化”作用有着巨大能量。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直接收入1元,能给国民经济相关行业带来4.3元的增值效益。据资料统计,我国已实施了17个黄金周,平均每个黄金周旅游收入约294亿元,如此算来,黄金周的综合效益已经超过2.27万亿元。  相似文献   

5.
全国假日办发布的《2002年“五一”黄金周旅游统计报告》显示,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旅游者8210万人次,同比增长18.1%;实现旅游收入331亿元,同比增长14.9%;90%以上的旅游者对今年“五一”黄金周表示满意。 我国的“黄金周”正在逐渐走向成熟。然而,毕竟是十几亿人一起放长假、一起过节,在拥挤的人流里难免会有不愉快、不舒服的地方。在这里,我们指出了一些不和谐的东西,就是为了下一个黄金周,大家能玩得好一些、高兴一些。  相似文献   

6.
王琪 《乡镇经济》2005,(8):57-58
“黄金周”实施以来对拉动内需和促进消费、繁荣国内旅游市场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黄金周”制度的实施已出现了一些弊端,特别是在“黄金周”期间的政府服务、公共安全和应急机制等对政府的行政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7.
假日旅游的发展态势和经济互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黄金周假期在推动我国扩大内需、促进假日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因政策、管理体制等配套措施尚欠完善和成熟,制约我国旅游事业整体推进和长远发展,以及困扰假日经济取得更大内涵式增长的因素仍然存在。本文阐释了黄金周发展的现状,带来的主要问题和假日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对黄金周假期的和谐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实施意见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黄金周”的日益火爆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消费者通过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获得了精神上愉悦和满足,交通、餐饮和服务产业从中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国家也通过“黄金周”拉动了居民消费。但由于管理和操作上存在的诸多问题,黄金周日渐“剑走偏锋”,大有“走火入魔”之危;而旅游中文化元素的失却,更成为黄金周的  相似文献   

9.
2013年“十一”黄金周是我国首部《旅游法》实施后的第一个节假日。“十一”黄金周海南旅游业总体运行状况良好,价格回归理性、“散客”成为市场主力军、旅游市场日趋规范化。《旅游法》实施后的海南旅游市场主要特点:一是三亚继续领跑海南旅游;二是自由行占主流;三是旅游市场结构将发生转变;四是体验旅游项目增多。《旅游法》实施后海南旅游业发展应继续发挥政府职能、培育主题旅游企业等。  相似文献   

10.
八年前,中国政府宣布将春节、“五一”、“十一”三个国定假期的公民休息时间延至七天,坊间遂称之为“黄金周”。随着黄金周的推行,大陆公民的休闲旅游意识得以苏醒和活跃,休闲旅游经济得以发育和迅涨。然而,一切新生事物都是不足的、稚嫩的,都需要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逐步加以调整、完善。但这种控制不能由一两个政府部门仅根据自己的识见草率决定;而应当由民众自主选择。作为一项对全民生活福利乃至生活方式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公共政策,其变动不仅需要从经济社会角度进行多元考量,还需要对实际操作过程作出全面设计。本期“封面故事”乃从“黄金周”切入,整合相关信息,以激荡上海大旅游经济发展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11.
曹灿明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7):8-11
2008年开始,我国实行新的休假制度。新休假制度下城市居民旅游行为特征会发生很大变化。本文以苏州市城市居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对比分析小黄金周和传统黄金周城市居民旅游行为特征。得出以下结论:在新休假制度下,城市居民出行频率增加,出游方式多样化;传统节日主要以家人团聚和短线游为主;长线旅游主要选择在带薪假日和国庆节出游。  相似文献   

12.
丁雪松 《特区经济》2006,213(10):255-256
通过对云南元谋“红色旅游”资源的介绍,分析了开发元谋“红色旅游”的意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3.
旅游景区品牌建设探讨——以泰宁大金湖风景名胜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世界旅游经济已经进入品牌经营时代,市场竞争即品牌竞争,打造旅游品牌已经成为提升旅游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介绍旅游景区与品牌的关系,旅游景区品牌建设的意义,以泰宁大金湖风景名胜区为例,分析了大金湖景区品牌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打造大金湖景区强势品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深圳的国际旅游软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先行 《特区经济》2006,213(10):67-69
在国际旅游中,游客不仅从一国到了另一国,更从他/她所熟悉的语言文化环境到了另一陌生的语言文化环境中,游客会有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的不适应,即“文化休克”。一个城市较好的旅游软环境对于减轻游客的“文化休克”,使游客能顺利愉快地旅游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了深圳的国际旅游软环境及其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对策,对打造深圳国际化旅游城市的形象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普旅游在我国的兴起和不断发展,科普旅游在提升公众素养水平方面发挥的作用也日渐受到关注,如何实现科普和旅游两大产业的有效融合,使公众在科普旅游活动中收益更多,已成为现代科普旅游发展中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课题组以常州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形式了解常州市科普旅游发展的现状,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秦春林 《特区经济》2006,213(10):247-249
随着文化旅游市场需求的增加,古镇已成为了重要的旅游集散地,但在古镇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暴露出诸多的弊端,景观生态学的引入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本文以2005年荣获中国十大魅力名镇的广西兴安镇秦城水街的开发为例,从项目开发的思路、原则到具体的文化景观单元的开发等方面,对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古镇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应用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曹平 《改革与战略》2011,27(12):115-118
文章认为,旅游业是西部各省区的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对环境资源的依存程度很高,其快速发展导致的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盲目性问题和保护缺失问题,使得许多旅游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文章以云南、陕西和广西三省区为例,对西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旨在探索一务西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法治之路。  相似文献   

18.
当前,关于生态文明的讨论方兴未艾,虽未形成统一认识,但主旨思想已基本一致。旅游生态文明以"生态旅游"和"生态文明"的和谐思想为基础,以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为核心,旨在寻求生态、经济的双赢。文章构建了包含6个二级指标和41个三级指标的都市旅游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并创造性的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分别采用不同的熵权进行权重修正从而与都市旅游发展现实具有更高贴合度。实证研究表明,上海、北京凭借高度的国际化和制度文明而得到较高综合评价,但上海薄弱的旅游资源禀赋成为其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9.
大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市场前景,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大连发展度假旅游的相关对策是:调整度假旅游市场战略;完善度假旅游产品;加强设施建设;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0.
黄山作为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的旅游城市,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近年来,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和国内其他旅游城市相比,黄山市旅游业总体发展水平与旅游资源禀赋并不相称。本文分析了黄山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黄山市旅游业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