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力和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国际化发展模式,最大限度地开发企业自身的国际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最有效地配置和利用各种资源,以实现企业国际化经营目标。本文选取了若干在国际化发展中取得成功的企业,对其国际化发展模式进  相似文献   

2.
国际新创企业竞争优势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批判性地吸收了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澄清了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一些误区,理清了相关研究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指出企业家精神、企业资源和国际化网络是国际新创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国际新创企业竞争优势的“优势环”模型,认为企业家精神、企业资源和国际化网络的良性互动能确保国际新创企业建立并保持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在贸易创新的基础上发挥贸易优势成为贸易大国,在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过程中,传统比较优势弱化而竞争优势尚未形成。要素流动理论是衔接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的桥梁,全球化下要素显现出新特征,基于要素双向流动的要素升级优化与集聚促成传统比较优势向贸易竞争优势转化。要素双向流动新开放型贸易战略的创新与自贸区、"一带一路"倡议相契合,为贸易优势的重构提供战略支撑。重构的贸易优势由企业、产业和国家三个层级构成,以要素双向流动为条件,以改善内外部环境、要素升级优化与集聚为来源,以提升贸易竞争力为目标,是由若干点、线、片和面贸易竞争优势交叉组成的立体贸易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贸易创新的基础上发挥贸易优势成为贸易大国,在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过程中,传统比较优势弱化而竞争优势尚未形成。要素流动理论是衔接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的桥梁,全球化下要素显现出新特征,基于要素双向流动的要素升级优化与集聚促成传统比较优势向贸易竞争优势转化。要素双向流动新开放型贸易战略的创新与自贸区、"一带一路"倡议相契合,为贸易优势的重构提供战略支撑。重构的贸易优势由企业、产业和国家三个层级构成,以要素双向流动为条件,以改善内外部环境、要素升级优化与集聚为来源,以提升贸易竞争力为目标,是由若干点、线、片和面贸易竞争优势交叉组成的立体贸易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王朝晖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5):87-90
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是企业竞争成功的关键,传统的竞争优势模型对于竞争优势来源分析时,对需求要素关注不够.文章从需求要素角度分析了企业竞争优势形成过程,并论述了基于需求要素的竞争优势模型与传统竞争优势模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美国企业国际竞争谋略举要邹凤岭美国企业参与国际经营与竞争不仅在于创造产品技术上的先进性,还在于竞争谋略上出新招,营造全方位的国际竞争优势。一、国际化经营集结优势美国企业家认为,一个企业的产品在国际上保持先进性,还需要实行国际化经营,集结世界各国技术优...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基于资源基础观的视角,运用VRIO框架来回答公司治理为何和如何成为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来源的问题,并以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企业的公司治理要素为重点,探讨公司治理与企业战略及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促进深化改革背景下的我国企业公司治理的完善与全球化时代企业战略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与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8.
一、以资源为基础的企业优势理论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是资源,资源的结合即反映为能力,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有助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确立。1、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资源企业为获取对其他企业的竞争优势,保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有一定的资源作为基础。资源是企业生产过程最主要的投入要素。它不仅包括经济学上通常所说的资本、劳动、土地三生产要素,也  相似文献   

9.
左世翔 《改革》2013,(2):124-132
通过实证研究中小企业社会网络与企业国际竞争优势的作用关系,构建起中小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与核心能力体系,验证了企业社会网络对国际竞争优势的促进作用。以网络资源为基础的企业网络观点,是对传统资源基础观理论的创新和突破。网络资源观更好地解释了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尤其对于当前中国中小企业的研究意义深刻。由于受到自身资源和规模的限制,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更加依赖于企业网络的作用。企业社会网络各个维度同企业国际化竞争优势密切关联。社会网络是企业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0.
充分认识国际航运中心高端服务要素的运行机理,创造竞争比较优势,坚持以创新突破、先行先试的前瞻性思维,以开放的胸怀,国际化的视野,稳步提升浦东航运服务功能集聚,在税制、管制、体制和法制四个方面尽快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1.
吉庆华 《改革与战略》2010,26(2):119-121
近年来,我国产业集群发展迅速,成为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但我国产业集群核心企业竞争优势不足,制约着产业集群升级及其向国际产业链高端转移。文章认为,技术资源、市场资源和企业文化资源,是塑造产业集群核心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这三个方面的核心资源协同作用,培育并形成核心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文章还针对核心企业竞争优势方面的问题,提出塑造核心企业竞争优势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国际市场竞争环境变化与福建企业跨国经营优势增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企业如何在跨国经营过程中增创竞争优势的问题正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从福建企业所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入手,分析国际市场竞争环境演变发展的趋向,提出福建企业应当认识到跨国经营的战略意义,转变传统的跨国经营观念,通过竞争策略、经营方式、投资模式和地区布局等多个层面的创新,营造福建企业跨国经营的新优势。  相似文献   

13.
后发区域具有后发优势,后发优势的实质是将后发区域具有的静态比较优势转化为动态比较优势,进而形成竞争优势,获取后发利益。对于后发区域而言,具有技术引进和技术模仿的后发优势、制度学习和制度模仿的后发优势、生态环境的后发优势、生产资源与成本的后发优势、文化的后发优势、机遇的后发优势以及资本的后发优势。为了获取后发利益,应将这些后发优势和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相似文献   

14.
周翔  邓江年  苏郁锋  彭晋谦 《南方经济》2019,38(11):113-130
互联网的发展大大加快了环境变化的速度。如何在互联网所带来的快速变化环境中,尽可能地维持竞争优势?这成为了当前大多数中国企业无法回避的难题。复合基础观从资源整合的角度提出了基于静态资源的动态竞争优势建构的思路,但缺乏具体的实现路径;动态能力理论虽然从产品架构和操作常规的角度分别为资源的创新与整合提供了框架和操作机制,但是却没有整合这些零散的发现,为快速变化环境下的竞争优势构建提供一个系统性的分析框架。为弥补这一不足,文章通过腾讯和小米的案例研究,结合产品架构和操作常规两种视角,对企业通过动态能力构建快速变化环境下的竞争优势展开讨论。研究显示,企业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资源、产品架构和操作常规的动态匹配形成特定的动态能力,进而构建动态的竞争优势。这些结论既为环境快速变化情境下的战略管理提供了理论框架,也从情景化的角度,拓展了资源和动态能力的概念分类及维度。  相似文献   

15.
张国良 《特区经济》2008,(5):299-300
人力资源的竞争已成为高校后勤企业竞争的关键,因此,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已成为我国高校后勤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法宝。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6.
论转型期我国煤炭企业产业链的整合与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五七 《科技和产业》2007,7(12):19-21,73
煤炭企业的发展不仅受其本身的资源与能力的影响,还与其所在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的协作有关。煤炭企业应利用战略转型的时机,合理规划产业链的整合与分化,以谋求基于产业链效率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绿色管理、企业形象与竞争优势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陆已成为世界性的生产集中地,在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亦遭受严重冲击,若长期忽略环境问题,将对企业永续发展产生重大威胁与挑战,因而实现节能减排和绿色管理已成为业界的共识.本研究旨在探讨绿色管理、企业形象与竞争优势之关联性,以结构方程模式对中国大陆企业员工与主管共286个有效样本作数据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本研究假说皆获得支持验证,在绿色管理对竞争优势、绿色管理对企业形象、企业形象对竞争优势之影响等路径皆达到显著水平;企业形象在绿色管理与竞争优势之间的影响关系则为部分中介模式.本研究提出了相关讨论与建议,以提供中国大陆企业在实践绿色管理策略与后续研究之参考.  相似文献   

18.
客户关系管理——网络时代打造企业竞争优势的利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和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企业必须不断培育和寻求自身的竞争优势。近年来,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关系管理已成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引起了企业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分析了网络时代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生存环境的变化,探讨了客户关系管理的内涵及其为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并提出目前实施客户关系管理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企业内部“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9.
林剑 《科技和产业》2011,11(9):42-45
在一个崇尚知识的信息时代,企业之间的极限竞争已经不仅取决于优质的产品和个性的服务,最重要的是依赖企业的人力资本。知识型员工作为人力资本的主要承载者,自然成为企业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如何针对知识型员工特征进行有别于普通员工的管理,是我们探讨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