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响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体育观念淡薄现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从心理学的研究视角分析,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体育工作者应对其进行积极调控,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并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
从行为学角度出发,对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态度兴趣动机特征及其影响其体育态度兴趣动机因素进行研究.发现我省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态度水平处于接近"良好状态",体育态度得分高的人,其平均每周参加锻炼的次数有增加趋势.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兴趣稍偏向于感兴趣水平,男生水平高于女生.体育弱势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既呈现多元化又带有强烈的功利性.  相似文献   

3.
从行为学角度出发,对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态度兴趣动机特征及其影响其体育态度兴趣动机因素进行研究.发现我省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态度水平处于接近"良好状态",体育态度得分高的人,其平均每周参加锻炼的次数有增加趋势.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兴趣稍偏向于感兴趣水平,男生水平高于女生.体育弱势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既呈现多元化又带有强烈的功利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认为锻炼不定期,没有形成良好锻炼习惯的人较多;高职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特征存在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自我效能和体育锻炼行为呈现正相关。建议要加强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课外体育锻炼也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一部分,本文分析我国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大学生开展课外体育健身活动的建议,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了解大学生体育活动兴趣与动机,对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增强体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通过对大学生体育活动兴趣与动机的调查分析,旨在探索提高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课外活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培养高校学生的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是祖国建设的需要。要想学生成为体育锻炼的骨干,首先要培养其体育兴趣和习惯.那么作为学生在校教育的最后一站,高校的体育教育应把培养大学生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进而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作为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韩长良 《新西部(上)》2007,(6X):221-221,226
了解大学生体育活动兴趣与动机,对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增强体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通过对大学生体育活动兴趣与动机的调查分析,旨在探索提高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课外活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查分析表明:西安市大学生对体育学习与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是良好的,已经具备了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认识基础.但是大学生实际参与锻炼与从识有较大的差距,表现为锻炼频率较低并且每次锻炼时间较短.其主观因素是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客观因素是运动场地缺乏、没有时间、缺少锻炼伙伴.可以通过组织体育锻炼俱乐部、开展体育锻炼知识专题讲座等,增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0.
杨科  宋建洪 《新西部(上)》2010,(7):249-249,253
本文通过对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动机的调查,认为大学生有着良好的体育锻炼动机,学校应积极地加以引导。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要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的需要,使之形成稳定的、良好的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方式,从而掌握几种终身体育锻炼的方法,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11.
黄光霞 《魅力中国》2011,(17):334-334
通过重庆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现状的初步探讨,发现学生掌握的体育锻炼常识不准确,坚持锻炼的意志力不够。认为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心理因素是锻炼习惯形成的重要因素,包括体育锻炼需要、体育锻炼动机、体育锻炼兴趣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为中小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以及体育消费意识动机等进行调查研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科学的体育消费,为其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该文通过对普通高枝传统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的重"实践活动"轻"理论知识",重"应试体育"轻"过程体育",重"竞技标准"轻"生理指标"等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以增强大学生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价值观为目的,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4.
对青海省高校体育选项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激发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和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体育选项课就是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兴趣而被省内外各高校采用的教学模式.但青海省高校整体开设体育选项课项目偏少,且课程时间短,选课制度僵化,学校教务部门在编班时缺乏科学性等.该文通过问卷法对青海省高校体育选项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旨在为青海省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如何激发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和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体育选项课就是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兴趣而被省内外各高校采用的教学模式。但青海省高校整体开设体育选项课项目偏少,且课程时间短,选课制度僵化,学校教务部门在编班时缺乏科学性等。该文通过问卷法对青海省高校体育选项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旨在为青海省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大一、大二年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调查表明非体育专业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总体认识不高,参与意识较差,体育锻炼行为、素质、能力、习惯与"树立健康第一思想"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必须强化非体育专业学生终生体育锻炼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实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  相似文献   

17.
为不断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公共体育教学效果。通过采取课堂体育教学为主。课外体育锻炼延伸为辅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形式,以优化的课程结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的教学目标,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体育锻炼、休闲、游戏的需求;为推动高等院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西安市大学生体质水平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肺活量与耐力项目较为突出。影响西安市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因素主要是学生体育实践参与度低、家庭和学校教育环境欠缺、生活方式不合理、学生的体育意识淡漠,从而导致学生缺乏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9.
该文通过对普通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的重“实践活动”轻“理论知识”,重“应试体育”轻“过程体育”,重“竞技标准”轻“生理指标”等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以增强大学生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价值观为目的,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校260名女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女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但在实际参与中锻炼意识与锻炼行为存在严重差异,锻炼频率低、持续时间短;喜欢的运动项目和实际的锻炼项目有差异:体育场地设施、校园体育锻炼氛围、体育教材内容是影响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从而主观上没有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