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模式,从最初的混业管理到目前的分业监管,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初步形成了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三大监管机构并行的监管体系.我们不能否认,分业监管模式实行初期对于维持银行业的稳健经营、控制金融风险以及促进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功不可没.但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金融运行和金融格局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传统分业监管模式越来越滞后于金融业的发展,最大的不足就是三大监管机构特立独行,缺乏合作和协调,导致金融监管上的"灰色地带",降低了监管效率;另一方面,也带来多重监管的问题,抑制了金融机构的创新和活力.因此,建立我国的分业监管协调机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杨坤 《时代金融》2008,(8):12-14
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组成的"一行三会"的监管格局,构成了我国金融业分业监管模式。但是随着金融开放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国内金融业由原来的分业经营模式逐渐朝综合化经营模式发展我国以金融机构作为监管对象的分业监管体制,在金融机构向综合经营方式发展时,立刻就暴露了它的局限性。多头监管、监管真空、监管成本高、风险控制力不够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我国应及时构建一种有效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实现金融监管和金融业同步发展,提高金融监管效率。  相似文献   

3.
面对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加入WTO后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未来走向,我国金融监管是选择分业监管还是混业监管的模式已纳入了议事日程,笔者认为在现阶段分业监管仍具有客观必要性,这是因为,分业监管更有利于提高我国金融监管效率。一、总结近年来我国金融监管发挥的作用和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实行分业监管模式劣势愈发显得突出,金融监管模式需要改变。本文从分析我国现行分业监管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遵循高效率、好协调、宽口径的原则,探求我国有效的金融监管模式,以适应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浪潮的冲击,从而保证我国金融业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综合经营已成为我国金融业经营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立足于国内分业监管的客观现实,通过阐述国内金融综合经营与监管协调机制的发展状况,跟踪借鉴主要经济体与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后加强金融监管协调与金融业综合经营管理的措施.提出我国应在完善金融立法的前提下,建立并完善以央行为主...  相似文献   

6.
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全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可促进分业监管体制下的金融业稳健发展。目前我国实行“一行三会”金融分业监管体制,由于制度等方面的缺陷,现行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明确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牵头人、完善金融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金融监管协调监督机制、为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培养复合型监管人才等几点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廖继伟 《西南金融》2004,(11):43-44
近年来,随着市场发展和一些银、证、保之间边缘业务的合作与创新,突破了分业界限,混业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这种背景下,建立有效的分业监管协调机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笔对如何建立金融分业监管协调机制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陈志强  闫芳 《金融与市场》2005,(11):30-33,45
随着我国金融分业监管体制的形成和确立,它与金融业顺应国际发展趋势走向综合经营模式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针对这种矛盾,本文就如何加强目前处于分业监管体制下的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在比较国外监管模式的基础上,对建立和逐步完善既与国际相接轨,又符合中国具体国情的金融监管体系给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我国的金融机构将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也将面临重大压力。在我国现有监管能力的基础上,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金融业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的最佳模式。众多金融控股公司不断涌现,对我国的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金融控股公司所带来的风险与对监管制度的突破,要求我们在分业体制下尽快完善目前的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10.
建立金融机构协调机制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应该在现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框架下建立金融经营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确保金融交易顺利实施,防止断链。监管机构同样应该建立监管协调机制,使金融监管效应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