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8 毫秒
1.
企业管理的中心工作是岗位角色管理,企业的效益最终得靠企业组织的岗位角色来创造。而岗位角色管理的核心却是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不仅企业的选人、用人和核发工资、奖金要由它提供基本的依据,而且它本身还具有为努力工作、积极贡献的员工带来自我价值实现,激励员工的作用。但要使企业员工绩效考核起到这一作用,其前提却是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管理规范,能保证使每一个员工的努力和贡献都能得到"公正、公平、客观、准确、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儒家文化提倡的是“以人为本”,这也是其管理思想最重要的特色和标志,我们且把它称之为人本观。“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这八个字是孔子“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充分表达。孟子也明确提出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管理论断,从理论的高度论述了人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荀子道:“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生有气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这些都说明了人的重要。“以人为本”首先就应该尊重人的价值。从目前成功的企业文化分析中可以看出,他们都非常重视对企业各种员工的尊重。IBM公司明确提出“让公司每一个成员的尊严和权力都得到尊重。”这与惠普企业文化中的“以真诚、公正的态度对待公司的每一个成员“有异曲同工之处。要想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其真  相似文献   

3.
<正>企业理念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也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同时更是一个人的灵魂。灵魂是统帅全局的东西,做好理念识别系统的宣传贯彻,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企业文化建设实践告诉我们,要使企业理念在每一个员工身上都有烙印,在企业和社会每一角落的链环上都能闪烁,就必须用"情"去感动员工,用"趣"去吸引员工,用"规"去同化员工。让员工从被感动、被吸引到被同化,逐步认识理解、完全接受和遵奉企业理念,最终转化为行为。企业理念所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否能让企业具有健康的灵魂,是否能让文化成为对员工永恒的召唤,这是值得每一个企业持续关注的课题。企业文化应该具有的作用导向作用。就是企业文化能对企业和企业中每一个成员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起导向作用,具有方向引导的功能。这种导向作用不仅仅通过企业管理制度和纪律要求确定方向,更重  相似文献   

5.
我们随身携带的手机如何能够为提高企业生产力以及增进个人幸福指数做出更多的贡献?移动商务厂商首先要考虑的一点是,如何让所服务的企业在目前的竞争环境下发挥出最大的效率?这里效率的含义不仅是指保证企业的员工之间能够随时取得联系,也包括能够通过无线技术来降低运营成本、增加利润,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第二,要了解企业里每一个员工个体的需求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效率来源于信任,速度也是通过信任达到的,企业发展的基础之一是信任。企业管理者必须让全体员工相信你所采取的行动符合大家的利益,即使仓促的行动也是如此:必须让所有的客户相信你的企业的生产和服务都是一流的。如果企业与员工、企业与客户的战略方向一致,并相互信任各自的动机,速度便可以加快,就会出效率,就会出效益。但这首先需要花时间建立信任。  相似文献   

7.
张蓓蓓  张久 《董事会》2005,(6):112-114
跳槽是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人都可能遇到或经历过的事情。这里选登了部分企业管理者对跳槽的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信总有一句或几句会让我们受益。  相似文献   

8.
分厂、车间运用激励手段来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之一。 一、激励是一种企业员工的需要 激励是分厂、车间员工的一种高层次的需要,员工在工作中需要激励。这种激励即寄于企业对自己的人格的尊重、工作的赞许,也寄于企业对自己的价值肯定。每个员工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和工作得到企业承认和赞许,都希望通过自我的努力和潜力的发挥创造出让人注目的业绩来。通  相似文献   

9.
如何留住人才,是一个永恒的企业 管理难题。优秀人才容易跳槽而去,平庸 员工却总是赖着不走。所有企业还必须 面对这个矛盾:员工欲望的不断膨胀和 企业薪酬的相对稳定。员工的技能水平 和工作业绩可能随时都在进步,而获得 的薪酬往往难以随之水涨船高。因此,很 少有员工会对自己的薪酬总是感到满 意。况且,激励过度可能让人不思进取, 甚至带来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0.
A:责任是什么企业从它诞生后就被赋予了来自组织外部和内部的许多要求:资本或股东要求它盈利;法律要求它遵纪守法;社会要求它与环境和谐共处;客户要求它信守承诺;市场要求它遵守规则;员工要求它保护职业健康与安全、提供自我价值体现与发展的条件……,所有这些要求,都是企业必须承担起来的责任。假如企业组织不能承担起这些责任,就将吞食因责任缺失而产生的各种“恶果”。除此之外,责任还是企业获取竞争力和利润的来源。管理大师德鲁克早在四十多年前就提出:管理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创造客户”。这一管理命题隐含了“利润来自于客户”…  相似文献   

11.
鼓励出效益     
在日益重视人力资源、强调民主化管理的现代化企业,激励员工的参与意识是企业生存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而其中重要的一条即是鼓励员工提合理化建议。世界著名企业家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总裁松下幸之助将建议视为衡量员工素质的尺度,他尤其善于听取员工的合理化建议,使员工都能看到受重用的希望。在松下公司凡建议被采纳者都能得到适当奖励,而这奖励有时只能买一小盒巧克力,但员工们似乎并不在意资金的价值大小,他们注重的是自己的建议被采纳,自身的价值得以承认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企业效益。1979年松下公司员工人均提合理化建…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石化把员工作为企业最大的财富,实施人性化管理,倡导家文化,切实关心每一个员工的身心健康。各企业广泛开展员工关爱活动,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让员工及其家庭感到亲情般的温暖。  相似文献   

13.
栗建 《IT经理世界》2014,(15):74-76
正员工来代言企业并不新鲜。帅气沉着的机长、靓丽体贴的空姐永远是航空公司宣传中的主角。但在维珍航空"飞越平凡"营销活动中他们还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员工不仅在传递信息和提升品牌信任度上面发挥作用,也是产生品牌内容的金矿。那么为什么员工会在企业新媒体营销版图中被长期忽视呢?正如"创新者窘境"让每一个CEO都面临艰难的抉择,"内容创新者窘  相似文献   

14.
牛市让企业价值飙升,也让员工受益,员工财富的迅速增长和收益的多元化,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一个新课题——如何管理富翁员工?"当一个人完全实现经济独立,不需要为钱而工作的时候,生活可能会完全改变,这个时候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正"挖掘员工的最大潜能,让每位员工都成为学习中的优等生、工作中的多面手,哪里需要就到哪里,这是我们盘活人力资源的法宝。"面对油田自然递减加大、成本管理矛盾日益突出的实际困难,西北油田采油一厂按照"算效益账、产效益油"的管理思路,盘活人力、设备、SEC(区块)储量三大资源宝库,全力提高创效能力,实现由效益管理向价值管理的转变,提升了企业发展能力、盈利能力,上  相似文献   

16.
所谓责任心,就是自觉做好份内事情的心情和态度。员工有员工的责任心,干部有干部的责任心。员工与干部的区别就在于干部能行使更大的权力。责任与权力是相对应的,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如何正确、科学、合理地行使好手中的权力,就是每个领导干部的责任。责任心也是竞争力。我们每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取得成功,但绝对不可以事事缺少责任心。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国有大型企业不断通过改革、改组、改造,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员工的福利和薪酬待遇普遍得到提高,但大多数企业人才流失现象依然堪忧,员工的满意度、工作的积极性还不能令人满意。那么企业如何才能留住人才,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工作的积极性呢?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企业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益,就应该为每一位员工都提供一个不断成长,以及挖掘个人最大潜力和建立成功职业的机会。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注重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指导员工形成与企业发展战略相一致的职业目标,在员工实现个人目标的同…  相似文献   

18.
要完成所谓的企业战略,必须要求整个团队有很强的执行力,而执行力靠的就是勤奋,也就是只有你把这个企业做到每一个人,每一个管理者、每一个员工都意识到勤奋,只有这样的企业执行力才是最好。  相似文献   

19.
<正>让每一套装置都处于最佳状态下运行,让花每一分钱都像花自家钱一样,确保实现全年效益目标。"今年还有最后30天,是冲刺全年效益目标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团结一心,全力以赴,坚决打赢效益攻坚战,确保实现全年盈利目标。"连日来,茂名石化反复传递着这样的声音,着力抓好精细管理。这是今年炼化企业打好保效攻坚战的一个缩影。今年来,面对油价低迷、化工产品市场竞争加剧的严峻形势,  相似文献   

20.
核心员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 ,它能使企业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的领先水平。核心竞争力在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具体表现 ,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核心竞争力都是由人创造的。核心竞争力表现为创新机制和创新能力 ,企业创新的关键在于企业的核心员工。一、发展核心员工能力 ,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员工是指企业中天赋较高、且在工作岗位经过较长时间的教育和培训 ,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和技能 ,有本行业内丰富的从业经验及杰出的技术开发或经营管理才能 ,他们的人数很少 ,但是特别重要。核心员工是企业的稀缺人力资源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