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詹炼 《魅力中国》2010,(31):368-369
开设初中信息技术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信息多方面的内容,其中重要的两点就是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信息意识就是学生要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并且有意识地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  相似文献   

2.
周云德 《魅力中国》2013,(19):189-189
四川省从2010年9月正式开始实施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如今已经满一轮三个年头了。而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正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为此,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有机渗透、适时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试着对作为社会发展的未来——高中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措施做一个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陈晓君 《魅力中国》2013,(11):219-219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是近年新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也日渐重要。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田建梅 《魅力中国》2013,(22):234-234
政治活动课发挥着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任。政治活动课是灵活性很强的课程,信息技术与政治活动课的有机整合.可以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有利于提高政治活动课的质量效率;信息技术与政治活动课的有机整合,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技术与政治活动课的有机整合。体现了人文教育的精神;信息技术与政治活动课的有机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在采集和运用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加以探索和研究。活动课就会开展得多姿多彩。意义远大非凡。  相似文献   

5.
张勇 《魅力中国》2014,(4):151-151
信息技术教学总目标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品质。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朱喜悦 《魅力中国》2010,(21):54-54
时代在变,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素养已成为人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当今的学生是21世纪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从小接受信息技术教育,使他们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对人类文化产生的巨大影响,具有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这个名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有些学生、家长甚至学校将信息技术课称为“电脑课”或“微机课”,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是狭隘的。总体来说,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等,可以学习的软件有千千万万,老师一辈子也教不完。信息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注重学生的情感道德教育,让学生在这个复杂的信息化时代里,能辩证地认识和积极地面对信息技术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保持稳定的情绪和健康的心态使用信息技术。本文从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角度出发,阐述“情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层层递进,寻求积极的策略提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情感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8.
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现阶段国家与社会对高职院校提出的重要要求,信息素养教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研究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意识不强,信息获得能力较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弱,信息道德及法律观念不强。反映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中存在信息素养教育意识较低、信息素养课程体系不太完善、信息素养培养保障不足等问题。所以,高职院校在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时应强化信息素养的教育意识,完善学前教育专业信息素养课程体系,建立健全信息素养培养保障体系,从而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刘树中 《魅力中国》2010,(4):153-153
本世纪对教育需求的特点也就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需求的特点。幼儿师范学校的信息课程的目标是。嗵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归根结底,信息技术教育课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尤其是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信息技术课是他们将来掌握新的教学方法的一种手段,一种方法。而针对我国现行的幼儿师范学校的特点,如何提高幼儿师范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是值得我们去探讨和深思的。本人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提出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0.
弓赞芳 《西部大开发》2010,(1):101-101,171
高师院校的特殊性决定了高师学生信息素养内涵的特殊要求。基于此,本文深刻剖析了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师范学生应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从而为进一步探索教育类学生信息能力的基本原则和途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刘述中 《魅力中国》2010,(7):124-124
本世纪对教育需求的特点也就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需求的特点。幼儿师范学校的信息课程的目标是’嗵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归根结底,信息技术教育课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尤其是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信息技术课是他们将来掌握新的教学方法的一种手段,一种方法。而针对我国现行的幼儿师范学校的特点,如何提高幼儿师范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是值得我们去探讨和深思的。本人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提出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2.
吴兆涵 《理论观察》2013,(7):142-143
信息技术作为中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其终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个别还猎奇于暴力、黄色网站,因而发生逃学、打架等事件,引起了家长和老师的无穷忧虑。为此我认为信息技术课不能满足于教会学生使用电脑,完成教学,更应该高度重视网络伦理教育,德育渗透,让学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为学习服务。  相似文献   

13.
吴兆涵 《理论观察》2013,(6):150-151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要求的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素养也越来越受到教师及学校的重视,教师素养的提高关系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掌握程度,还关系到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及如何面对信息化的社会环境,本文着重介绍信息技术教师在提高信息素养时存在的问题、提高信息素养的努力方向以及提高信息素养的研究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工具性很强的学科,旨在培养中小学生的操作技能、探索创新精神和信息素养,使学生逐步具有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因此,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显得非常重要,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灵活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合理利用分组教学的方法四个方面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信息技术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郭广民 《魅力中国》2010,(27):92-93
中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工具性很强的学科,旨在培养中小学生的操作技能、探索创新精神和信息素养,使学生逐步具有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因此,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显得非常重要,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灵活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合理利用分组教学的方法四个方面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信息技术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芳 《魅力中国》2011,(6):170-170
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实践能力,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信息技术教学的必经之路。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素质化,一直是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追求的目标。文章从课堂实践出发,采用创新教学。本文根据多年计算机教学的经验,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进行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17.
唐剑锋 《魅力中国》2010,(20):258-258
当前,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在信息化大潮中,有没有一定的信息素养是衡量个人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正是担负着这样的历史使命,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然而,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课程重要性不受重视、教学方法单一、忽视信息道德教育等,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以有效提升高中生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8.
刘昕 《魅力中国》2013,(14):174-174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网络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素养是新时代人才所要具备的最基础的素质。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自己的工作经验出发简要谈谈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探索适应于教学的教学策略,更好解决已出现的问题,推进教学制度,使信息技术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安勃  赵芳 《发展》2008,(10)
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整合能力对于推进民族聚居地区教育信息化进程至关重要,课题组于2007年6—8月对临夏地区四县(市)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基本现状进行抽样调查,依据调查数据,对相关统计结果进行了扼要的陈述和分析,并就中小学教师培训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蒋熙 《开放潮》2005,(9):104-104
信息素养是指个体成员(人)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对信息检索、获取、分析、处理、利用等方面的能力,正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并逐渐列入到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作为新世纪国家建设主要后备人才的青少年,信息素养的培养既是新世纪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国家信息化战略、参与国际市场上人才竞争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培养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素质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