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财务舞弊公司在2002-2007年受处罚或受谴责公告的前一年至公告后三年的五年面板数据,探析了反映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综合指数G指标及相关指标与审计质量相关关系,并运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对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董事会持股比例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结论是:公司治理综合指标越高,审计质量越好;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会议次数、两职合一与董事会平稳性与审计质量存在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在不同的门槛值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审计质量呈U型关系,董事会持股比例较小时,其持股比例与审计质量呈正向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1~2004年的上市公司数据,采用修正的Dechow和Dichev(2002)模型对大股东控制与盈余质量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质量呈倒U型关系,即大股东持股分散和集中都会降低公司的盈余质量。此外,在大股东兼任董事会成员的比例较高、大股东兼任上市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以及大股东股权为非国有的公司,盈余质量较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按股权性质进行分类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大股东为国有股的公司而言,研究结论依然稳健。  相似文献   

3.
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现状与公司治理效率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基本上掌握在第一大股东手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指标Herfindal指数与反映公司治理效率的指标Tobin’Q值呈现出显著的正U型曲线关系,其分别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53.38%、Herfindal指数为0.343时,Tobin’Q值达到最低。多数样本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低于53.38%,股权集中度小于0.343。这说明,目前就整体而言,第一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表现差强人意。另外,国有性质的第一大股东比非国有性质的第一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表现更差,亦即更无效。  相似文献   

4.
将2005年66家最终控制人为自然人的沪市民营上市公司作为实证研究对象,以EPS作为衡量经营绩效的指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S和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CR来衡量股权集中度,分析了沪市民营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得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经营绩效呈立方关系,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与经营绩效呈正相关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沪深两市2005—2010年39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大股东控制对中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价值间是一种近似U型的非线性关系,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临界点为45%。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现金持有量的交互项引入模型,回归发现,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小于45%时,交互项的系数显著为负,大股东控制的壕沟效应占主导;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45%时,交互项的回归结果不显著。没有证据表明第一大股东性质会对企业价值发挥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经过多年来的改革,中国新闻出版领域转企改制任务基本完成,新型市场主体地位初步确立,但内部经营管理机制还不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还没完全建立起来.基于LLSV范式研究中国出版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为出版业的“二次改革”——出版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提供参考.实证分析发现:出版上市公司在股权改制过程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股权结构变化后第二年发挥显著作用,与目标公司绩效呈倒U型关系;出版上市公司第二到第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却在下降,其他大股东的制衡效应并没有完全体现.  相似文献   

7.
股权结构与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2000~2005年沪深股市568家A股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检验了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不同性质股权比例对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债务期限结构呈显著的U型曲线关系,国有股比例尤其是国家股比例与债务期限结构显著正相关,社会法人股比例与债务期限结构显著负相关,股权制衡、流通股比例、高管人员持股比例与债务期限结构正相关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娄权 《当代经济管理》2006,28(3):97-100
以深圳证券交易所2004年度48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控股股东与资本结构之间的经验关系,进而考察控股股东的作用,究竟是隧道挖掘还是利益趋同。回归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公司治理、盈利能力、公司规模、特别处理以及行业的综合影响之后,资产负债率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平方在10%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证据表明,资产负债率与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呈U型曲线关系。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45.9%时,证据支持隧道挖掘效应,控股股东会选择较少的负债,而把资金留在公司方便自己的掏空行为。反之,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45.9%时,证据支持利益趋同效应,它会选择较多的负债,充分利用负债的财务杠杆和税盾作用,用心经营公司。该U型曲线关系揭示了控股股东存在相机选择资本结构的行为,同时存在隧道挖掘效应和利益趋同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80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第一大股东持股对高管变更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公司绩效较好的情况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变更之间存在显著的U型相关关系,在第一大股东持股较分散的区间,第一大股东持股对更换高管人员具有消极作用,在第一大股东持股集中的区间,第一大股东持股则具有积极的监督约束管理者功能;在不同的第一大股东持股区间,均不能验证第一大股东持股对经营不善公司管理层更换的积极作用.研究结果同时验证了股权制衡的监督制衡作用,其他大股东的持股与更换管理层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股权的国有性质与高管变更未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还表明,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兼任与高管变更负相关,独立董事制度对高管变更的影响不能发挥其正面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上证A股制造业中第一大股东为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2006~2011年的数据为基础,分析国有股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呈U型曲线关系,表明国有股持股比例在一定区间内,随着政府持股比例增加,政府对公司的干预渐强,公司的市场化程度降低,因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而当国有股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后,公司总体业绩将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2005—200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终极控股股东特征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同时考虑了盈余管理的制约因素,进一步研究了审计质量差异对终极控股股东特征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终极控股股东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没有随着控制权比例的增加由"壕沟效应"转向"协同效应";当终极控股股东为非国有身份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更高;两权分离程度以及金字塔控制层级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较高的审计质量有助于识别和降低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并能够抑制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程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选取2003—2009年所有股票增发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数据,对股票增发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其盈余管理行为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流通股股东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负相关关系,但增发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不受其产权主体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选择制造业行业进行研究,通过建立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竞争力指标体系,用因子分析法对符合条件的388家样本企业在2010-2014年的竞争力进行测评,然后研究了混合所有制企业竞争力与股权结构之间的定量关系,发现混合所有制企业竞争力与股权集中度呈"U"形关系、与股权制衡度呈正相关关系、与高管持股比例不相关,最后结合样本企业当前的股权结构现状,提出了提升混合所有制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包括:适当降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提高第二大股东至第五大股东的合计持股比例、有意识的打造第二大股东、加大高管持股力度等。  相似文献   

14.
终极股东控制的广泛存在往往扭曲了公司治理结构,中小股东利益更容易受到终极股东的侵害。从所有权结构的视角,对上市公司终极股东控制问题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通过对终极控制股东的形成和实现机制的研究,运用多重控制链模型解释了控股股东分离所有权和现金流权的方式,并且通过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效率影响的研究发现,在存在控股股东的股权结构下,无论股权的集中度如何,都存在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公司治理效率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15.
利润质量这一概念 ,在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分析中十分重要。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不断完善 ,上市公司数量日益增多 ,对上市公司利润质量进行监控和分析非常重要。文章对利润质量的影响因素 ,以及它与三大财务报表的关系作综合性评价 ,并应用AHP法(即层次分析法)对如何提高利润质量作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是公司价值最大化中的关键一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的确定因素尚不明确,不规则的股利政策不仅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而且有损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理念。本文以现金股利为切入点,选用2005-2009年深沪上市公司为样本,主要针对我国特有的国情,从控股股东的性质和两权分离程度两个维度,并结合公司的成长性分析其与现金股利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控股股东性质及两权分离情况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有重要影响。控股股东通过其拥有的控制权获取更多的收益,从而影响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与股权结构、股权制衡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代理理论的角度,结合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点,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实证分析方法,考察了2002~2004年间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股权制衡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主要得到如下研究结论:现金股利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正相关,与流通股比例负相关;第二大股东在对待现金股利的态度上,具有两面性;第二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度的提高,可以制约第一大股东的“利益输送”效应。  相似文献   

18.
以2003—2011年中国所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从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两方面检验大股东占资的成因和经济后果,发现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处于较低水平时,大股东占资程度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显著负相关,与股权制衡度显著正相关;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处于较高水平时,大股东占资程度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显著正相关,与股权制衡度显著负相关。股权分置改革强化了激励效应,降低了攫取效应,显著降低了占资程度。此外,企业大股东占资程度对公司绩效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这一结果为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以实现某些特定目标的手段,它是股票市场监管部门和投资机构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利用2007-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借助修正的Jones模型就股权激励与公司治理结构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展开研究。结果发现,在实行股权激励制度的情形下,企业高管人员为了追求高额报酬有积极性实施盈余管理的行为,最大股东持股比例、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同盈余管理呈正相关关系,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呈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