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监管层业务大力推动基金管理公司业务创新、提高对实体经济服务能力的支持政策下,2012~2014年成为基金公司子公司飞速发展的两年。2013年年中成立的建信资本赶上了这个好时期。截至2014年年底,成立仅仅一年多的建信资本即实现资产管理规模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银行理财、券商资管、基金和基金专户、期货资管、保险资管等资产管理业务的现状,探讨了我国资产管理市场的发展前景和各类机构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次资管新规的主旨思想是统一监管,实行风险收益自担、表内与表外隔离。文章分析了资管业风险的突出表现,分机构类别简要分析了资管新规对券商、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信托机构等非银机构资管业务的影响与建议,并进而展望了资管新规下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并购基金属于并购类投行业务。本文认为,资管新规出台后,制定发布并购基金操作方式和风险管理方面的细则或指引,是落实资管新规的需要,是降低金融风险、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在分析制定发布并购基金风险管理指引的可行性之后,本文为落实并细化资管新规对并购基金要求的规范性文件的出台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苑志宏 《银行家》2022,(1):94-97
临近2021年岁末,资管新规过渡期行将结束.在三年半的资管新规过渡期之中,一方面,以资管新规为主体的资管行业统一监管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完备,包括银行理财、公募基金、保险资管、信托、证券资管、私募基金等在内的各类资管机构打破了行业桎梏和牌照垄断,消除了监管套利,同类资产管理产品监管标准得到统一;另一方面,不合规存量业务得到...  相似文献   

6.
距现201突7年收尾仅有1个月,东方红系列基金表出.《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按照资管产品的类型制定统一的监管标准,对同类资管业务做出一致性规定,为资管业务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指导意见》在规范市场、利好公募基金的同时,彻底宣判了分级基金的"死刑",未来该类基金将迎来清盘或转型,建议投资者赎回.今年以来各大指数表现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7.
《银行家》2014,(5)
正资管牌照全面放开,政策向保险资管和证券(资管)公司倾斜。从2012年下半年至今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旨在给信托公司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进行"松绑",各类机构资管业务相互交叉,其他资管机构可以更多地以经营信托业务的方式,开展与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银行理财、信托计划、证券公司资管计划、基金子公司专项资管计划、保险资管产品等各类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委外投资、银行系产业基金等通道类和主动管理类金融产品层出不穷且具有明显的跨市场、交叉性特征,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显著增强.从财新周刊公布的数据看,未剔除通道类业务重复计算的情况下,截至2016年末,资管业务规模已膨胀至逾100万亿元,已经具有明显的系统重要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以来,基金管理公司成立、《证券投资基金法》出台和资管规范要求为商业银行托管业务带来巨大发展机遇.对银行托管发展新态势的分析表明,当前市场总体集中度不高、业务尚具备广阔发展空间,且托管业务向智能化、一体化、增值型方向转型的具体路径有:一是迭代手机应用程序,二是研发业务集成平台,三是优化流程管理系统.进一步总结归纳RPA机器人、区块链与人工智能技术在托管业务中的实际应用,提出了通过顶层设计鼓励创新、加强集成平台建设、储备及培养复合型人才助力托管业务数字化发展的三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10.
自1998年第一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以来,我国基金行业不断发展壮大,从最初的老十家基金管理公司到现在一百余家的规模.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资产管理行业面临巨大发展机遇.基金管理公司作为资产管理行业重要组成部分,其凭借更为市场化的发展模式和广泛的投资者基础具备更强的竞争优势.本文着重分析我国基金管理公司在"大资管"时代的良好发展机遇,并针对目前基金管理公司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结合其优势给出基金管理公司的转型建议,以期对于基金管理公司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1.
陆梨华 《时代金融》2014,(6):128+131
目前我国资产管理行业正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包括基金、信托、保险、银行以及券商资管产品在内的各式理财产品间的竞争非常激烈。本文分析目前中国资产管理市场及券商资管业务的现状,在新政出台放松监管的背景下摸索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普益标准 《理财》2022,(3):36-37
2018年4月27日,国家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过渡期至2021年年底. 这意味着,2022年1月1日是资管新规过渡期正式落下帷幕的时间,也是资管新规正式的开始.与过渡期相比,资管新规真正落地之后有哪些变化?这对投资者和银行理财机构来说,又将...  相似文献   

13.
郭颖华 《时代金融》2013,(9):220+223
我国资管业务面临机遇,监管层不断对其"松绑"。尤其券商的资管部门更是有了发展创新业务的机会,在券商资管业务的转型中,传统的通道业务已经不能成为资管盈利的主要渠道,资管与信托的结合,是时下各券商资管部门开展金融创新的第一业务,但资管部门要重视并思考在发展信托业务时所面临的优势与劣势,不断完善资管业务,机遇与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银行理财业务在快速发展中出现了业务运作不够规范、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不到位、信息披露不够充分等问题。随着银保监会持续加大监管力度,银行理财业务已在按照监管导向有序调整,表外资产负债收缩,短期险产品份额下降,同业存单配置比例提升。本文探讨了资管行业细则发布后的资管理财市场变化趋势,预计银行成立资管子公司进程将加快,理财产品将向非标倾斜,分析了过渡期内新老划断的执行问题和结构化平层拆除后的增信措施落实问题,并就设立资管子公司、增强投研能力、提高客户覆盖率、开展财富管理业务、资管业务智能化转型等方面对中小银行资管业务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翁晟 《金融博览》2013,(20):57-59
在中国的个人理财市场上,最近最火的不是信托,而是证券资管和基金资管产品。  相似文献   

16.
王琪  顾建华 《银行家》2014,(4):124-125
正基金子公司的发展源于管理层的监管创新。2012年10月29日证监会公布《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暂行规定》,这一规定旨在向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全面开放资产管理业务。基金管理公司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与信托公司的单一信托与集合信托计划的投资范围已经几乎没有区别。此后,基金子公司的数量与管理资产规模呈爆发式增长。财富管理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已有62家基金公司获准成立于公司,总注册资本为29.35亿元,平均注册资本约为4734万元。与初始注册资本较低完全不同的是,基金子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呈爆发式增长态势。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9月底,全国基金专户子公司业务规模约为4600亿元。而根据财富管理研究中心调研的数据测算,截至2013年年底,基金子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大约在8000亿~10000亿元区间之内。其高增长背后存在种种隐忧,这种隐忧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在互联网时代玩猫腻,一抓一个准。都不用出门,证监会就把你拎进去了。"这句话最近在资管人士口中经常可以听到。五六月份,证监会掀起"捕鼠"风暴,涉及基金、证券、保险资管等领域。业内人士表示,经过此番风暴的洗礼,资管行业将更加规范化。与此同时,今年前4个月,基金经理离职人数已达100人,直逼去年一年辞职总人数138人,不能不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捕鼠"行动的影响。现在摆在资管业面前的一道难题是,在如何规范业务的同时,管好、用好资管人才。  相似文献   

18.
李聪 《证券导刊》2013,(19):71-72
光大证券属于老牌券商。各项业务发展平衡、稳健。公司传统业务中资管等业务位于行业前列,创新业务稳健布局,尤其是随着“类贷款”业务对闲余资金的快速消化,公司盈利能力将逐步提升。公司的定增完成之后,资本实力获得增强,将助力其在创新业务上扩大布局。  相似文献   

19.
资管新规发布已有两年时间,按照理财新规的规定,理财业务整改时间进度过半,银行理财业务进入整改转型深水区。2019年,监管部门有序引导理财子公司成立开业,截至2020年2月末,共有30余家银行宣布设立或已经设立理财子公司,其中,工银理财公司等11家已正式开业。随着理财子公司悉数落地,银行理财业务机构转型将基本完成,但如何有效实现监管新规下的经营转型,不仅是理财子公司未来成长发展关键所在,也事关我国资管行业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13年是我国大资管业务正式起航的一年,信托业务持续增长,并稳坐资产规模冠军;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范围实现革命性扩展;银行启动资产管理业务试点;证券公司发力集合理财计划;公募基金专户子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更是开展得如火如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