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股权分王改革后的并购事件为样本,以并购后竞争优势衡量公司治理溢出效应,研究政府干预对跨区域并购公司治理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政府干预下,公司跨区域并购没有取得治理溢出效应,即存在“跨区域并购悖论”.地方国有企业跨区域并购竞争优势显著劣于同区域并购,这是该悖论产生的根源并证实了“政府干预假说”,中央企业跨区域并购竞争优势弱优于同区域并购,地方经济负担转嫁是同区域并购的主要动因.同区域并购后地方国有企业、中央企业竞争优势分别与减少政府干预指数显著负相关和正相关,民营企业跨区域并购竞争优势与同区域并购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日本,作为大陆法系的代表国家,具有完善的外资并购法律监管体系,并且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外资并购水平.中国,作为目前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外资并购也日益兴盛,相应的法律监管体系也逐步完善.中日两国的法律监管制度的调控范围,以及危害国家安全性审查、反垄断审查、公司持股和收购上市公司审查方面的相关规定各不相同.我国应当从建全外资并购法律体系、保障国民经济安全、清晰反垄断的界定范围以及完善公司持股与公司上市审查制度等方面借鉴日本法律经验以完善我国外资并购监管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
一、各国并购管制制度的共同特征。并购干预法制化。即通过立法确立并购审查的宗旨、原则、执法程序,使政府对跨国并购的干预和审查合法化、透明化。这种高度法制化和透明度的审查制度,既有利于东道国政府将跨国并购纳入该国经济发展的正常轨道,达到吸引外资和保护国内有效竞争  相似文献   

4.
日本,作为大陆法系的代表国家,具有完善的外资并购法律监管体系,并且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外资并购水平。中国,作为目前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外资并购也日益兴盛,相应的法律监管体系也逐步完善。中日两国的法律监管制度的调控范围,以及危害国家安全性审查、反垄断审查、公司持股和收购上市公司审查方面的相关规定各不相同。我国应当从建全外资并购法律体系、保障国民经济安全、清晰反垄断的界定范围以及完善公司持股与公司上市审查制度等方面借鉴日本法律经验以完善我国外资并购监管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顾列铭 《经济导刊》2006,(10):88-90
2006年8月9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了修订后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下称《规定》),并专门在第五章中明确表示了商务部对外资并购中国企业拥有反垄断审查权。新规定一出台就引来多方关注,这不仅因为规定自身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更因为其中不少新增设的“并购门槛”直接涉及到沸沸扬扬争论了许久的“凯雷收购徐工案”。  相似文献   

6.
转轨时期政府干预是并购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非常不够。本文从政府干预的行政层次、国有控制权转移及终极控制人变更等多维角度,深入剖析政府干预对并购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并购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稳步上升,但政府干预对公司并购产生负面影响,各级政府对公司并购的干预程度有差异导致并购效率有差异。随着政府干预从中央到省、市、县各级政府的强化,其并购效率依次递减。国有控制权转移市场受政府干预影响其并购效率不高,终极控制人变更下的国有控制权转移绩效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7.
韩菁菁 《时代经贸》2008,6(10):56-60
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发布公告将以179亿港元收购汇源.这在中国引起轩然大波,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一方面与保护民族品牌或民族工业有关.另一方面是因为该并购案直接试水中国的《反垄断法》。各方对此次并购能否通过反垄断审查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见仁见智。由于中国《反垄断法》的规定非常原则和概括,中国政府将如何适用反垄断法对公司并购进行反垄断审查,  相似文献   

8.
企业的垄断行为一直为西方经济理论所诟病,但纵观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反垄断监管的阶段性特征可以发现,政府监管并没有完全按照经济理论进行实践,而是依据不同的经济环境、经济主体展开“双重标准”.伴随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国际资本与跨国公司占据我国的市场份额日益增多,对我国反垄断监管机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保证中国企业守住阵地,实现“走出去”的政策目标,必须辩证地认识反垄断监管的“双重标准”,以实现经济效率为反垄断监管的目标,通过相机抉择保证我国政府反垄断监管的适度性与灵活性.  相似文献   

9.
该文基于反垄断法视角,提出了企业并购绩效的反竞争效应理论,推演了垄断势力影响并购绩效,以及竞争强度与研发密度在其中的作用。这一研究有助于企业并购决策、政府反垄断监管,也有利于产业振兴下企业并购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产业竞争态势影响的评估。  相似文献   

10.
在利基市场上,超大型数字平台肆意并购人工智能等科技型初创企业,关停或整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研发、应用项目,试图弱化乃至摆脱中小企业对自己形成的竞争约束,致使平台经济领域中垄断风险上升,由此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各反垄断辖区的高度关注。而传统反垄断法律工具运作逻辑与平台经济特性的偏离,决定了既有的经营者集中控制框架无法有效规制平台扼杀式并购。对此监管窘境,应在平台经营者集中之程序控制框架中,完善强制申报标准、设计竞争合规措施、采用回应性监管模式;在平台经营者集中之实体审查框架中,革新反竞争能力判断规则、完善反竞争动机识别规则、以救济措施为核心健全反竞争可能性抑制规则,从而在平台经济领域中统筹形成“内外联动、前后相辅”的垄断风险协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政府干预企业并购的动机与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干预企业并购的理论动机是克服市场失灵,初始动机是谋求竞争与垄断之间的平衡,普适性动机是实现国家产业政策、维持社会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平衡。在企业并购中,政府的主要行为是构建和完善并购的法律制度环境,依法限制滥用并购手段,借助企业并购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干预跨国并购等。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企业兼并可以导致反竞争效果也能够产生效率,因此很多国家和地区将效率纳入企业兼并反垄断视野中,在企业兼并反垄断审查中增加对效率的分析。效率纳入企业兼并反垄断审查中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效率纳入企业兼并反垄断审查中的条件要求,不同效率类型纳入企业兼并反垄断审查中的认可状况,效率纳入企业兼并反垄断审查中采用的方式,权衡效率与反竞争效果的社会福利标准。国外的不同政策对我国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政府干预、政治关联与地方国有企业并购   总被引:57,自引:3,他引:57  
本文以2001—2005年间发生的地方国有上市公司收购非上市公司的事件为样本,研究地方政府干预、政治关联对地方国有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干预对盈利样本公司的并购绩效有负面影响,而对亏损样本公司的并购绩效有正面影响。这说明,出于自身的政策性负担或政治晋升目标,地方政府会损害或支持当地国有上市公司,这为政府"掠夺之手理论"和"支持之手理论"提供了实证支持。我们还发现,盈利样本公司的并购绩效与政治关联正相关。这表明,政治关联可以作为法律保护的替代机制来保护企业产权免受政府损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列举分析美国企业并购反垄断规制中的主要考量原则,提出我国在企业并购的反垄断规制制定过程中,应主要注重对于国家安全、自由竞争市场培育和经济效益分析的考量。  相似文献   

15.
各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审查范围、审查目标和审查标准较为宽泛,其目的并非禁止某类交易,实践中主要起到了对相关交易的警示作用。OECD在制度的国际协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国对该制度的定位主要取决于该国国家安全制度体系的完备程度,对外资的依赖程度以及政府在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方面的制度能力这三个因素。我国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在防范外资国家安全风险方面应该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应从加强立法、优化机制设计以及建立健全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制度体系等方面逐步加以完善。我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应采取相应措施合理规避审查风险;国有企业还应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的改革;政府应从信息服务和外交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并购的博弈     
《财经文摘》2010,(5):90-91
尽管中国政府多次表示中国继续希望吸引外资,并鼓励外资参与中国公司的结构调整、升级、并购及重组,但温总理在3月的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政府要加快建立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为外资在中国参与并购设立了一道门槛。2008年以来,中国政府就计划建立一套规程以审查关系国家安全问题的并购交易。政府将建立一个部级联席委员会体制来负责调查外资在华并购安全事宜。委员会包括国家发改委与商务部,  相似文献   

17.
在改革过程中,社会上总是关注所谓的利益集团,本文对到底什么是利益集团,对其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阶层、既得利益进行探讨,发现如果我们把改革的对象和阻力仅仅归结为所谓的“利益集团”时是偏激的.由此得出了所谓的利益集团不是我们新一轮改革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18.
鄢姿俏  李婉丽 《财经研究》2023,(10):124-138
政府补贴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具有克服市场失灵、激励企业创新及引导产业升级转型等作用。然而,由于政府补贴政策制定及其执行过程中普遍存在重国企轻民企的现象,导致我国政府补贴呈现出非竞争中性的特点。鉴于此,文章以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在我国的落地推进为契机,研究了公平竞争审查这一“事前规制”形式的竞争政策是否能够有效缓解政府补贴的非竞争中性问题。研究发现,在政府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后,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政府补贴获取上的差异显著缩小,政府补贴的竞争中性原则更好地得到了实现。同时,文章从政策制定机关推进公平竞争审查的内在驱动力强度以及企业自身对政府补贴的竞争意愿强弱两个角度,进一步探究了公平竞争审查对政府补贴竞争中性影响的差异,发现小微企业在地区经济中的重要性程度、政府资金在企业研发经费中占比高低、行业垄断性与儒家文化等因素会影响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在缓解政府补贴非竞争中性问题上的实施效果。文章的研究对优化我国政府补贴政策向竞争中性转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相关市场界定是现阶段中国反垄断执法的基础.本文以《反垄断法》实施以来的并购案件公告为基础,对中国反垄断执法中相关市场界定问题进行剖析,并对不同类型并购案件的相关市场界定方法进行比较.案例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反垄断执法仍处在探索、渐进发展阶段,理论研究和实践都具有较大的改善空间;非横向并购案件的常态化暴露出当前的相关市场界定方法存在缺陷;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相关市场界定以定性分析为主,较少使用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分析云投集团并购绿大地的案例讨论地方政府干预对并购效率的作用。首先,对案例进行了回顾。其次,分析了云投集团并购绿大地的动机,发现云投集团并购绿大地的动机符合协同理论。最后,检验了并购后的市场反应,检验结果显示在并购消息公布后,股东获得了超额报酬,这说明云投集团并购绿大地这一事件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干预对整个并购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所以得到结论:地方政府的适当干预对并购效率是有积极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