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雷梅花 《魅力中国》2013,(28):150-150
历史课程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但由于时空的间隔.在学生眼中.历史就是“故纸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选在时空以外。乡土历史资源内容极其广泛。开发好历史乡土资源,搞好多土文化教学;对深化历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作者多年高中地理教学实践,说明高中史地教学在学科上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地理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历史知识,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利于高考。  相似文献   

3.
李红 《新西部(上)》2013,(20):164+151
"支架探究"教学加强了对历史课程标准的运用,有利于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任何教学都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历史教学也不例外,在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培养迁移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善于积累、标新立异。  相似文献   

5.
支进存 《发展》2011,(10):175-175
中学历史思维能力是学习、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它主要包括识记、理解、分析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平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这些思维能力,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其学习历史的积极主动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还能促进和实现其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赵丽娟 《理论观察》2003,(6):114-115
学生历史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是历史教学的重要问题,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讲求教学艺术,发挥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索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7.
宗明侠 《发展》2010,(3):113-113
在历史课的再现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一个特定的历史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处理和分析感性材料的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进一步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8.
发挥历史学科优势,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是学科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这就需要充分挖掘历史教材,适时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需要课堂教学加强历史知识联系,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运用能力;同时还需要开展丰富的历史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活泼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孙喜龙 《魅力中国》2013,(10):154-154
向课堂要成绩是每位学生、教师、家长的心愿。在课堂有限的45分钟内,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头等大事。尤其是初中历史教师,因为在初中生看来,历史枯燥乏味。笔者认为,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缋。因此,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历史教材以及历史知识的特点为创设情境提供了有利的素材,如场景的恢宏,人物的再现,事件的来龙去脉,时空的倒置。历史的进程等.都可以通过气氛的渲染、情感的投入、机智的运用、竞争的引入,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都为创设合理的历史教学情境有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
在历史课堂中,问题情境的设置对活跃课堂气氛、激化学生思维、掌控教学进程、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教学步骤,同时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讨论,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赵丽娟  吴宏 《理论观察》2010,(1):108-109
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在具体的历史教学实践活动中,应遵循启发性等教学原则,积极落实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措施,以实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桷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在历史课堂中,问题情境的设置对活跃课堂气氛、激化学生思维、掌控教学进程、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教学步骤,同时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合作撂究讨论,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旨在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让学生更好的溶入历史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生共建和谐的历史课堂。  相似文献   

14.
申爱华 《魅力中国》2009,(22):231-231
现行中学历史教科书为我们提供了进行创新教育的最佳素材,构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舞台。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教学观念,将创新教学引入历史教学之中,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如何有效利用这一素材这将是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本文就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杨世浩 《魅力中国》2010,(8):153-153
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当今世界,认识现实生活,或是在古今关联中继承优秀传统,汲取精神营养,悟出某些规律性认识的能力,既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又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对那些自己能意识到的对实际生活起作用的知识最感兴趣。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努力寻找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把历史的教学过程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统一起来。努力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和人才素质。  相似文献   

16.
辛会 《发展》2011,(5):145-145
本文结合历史学科特点,阐述自己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与学生共享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7.
赵丽娟  许铭 《理论观察》2009,(3):125-126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校历史教师的时代使命。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和关键环节。科学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与时俱进改革考试方式方法和内容、开展历史实践活动、建立评价和激励机制等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各版本初中历史新教材从新课改的理念出发,以人为本,以时俱进,批判继承,大胆创新,围绕历史问题情境,在课文中以插入的形式创设历史问题情境;在结尾部分通过自我学习的方式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探究活动课中,让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其创新动手能力;通过展示史料和提供史学争鸣观点,让学生在解释历史和比较鉴别历史中,养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可谓独具匠心,颇有特色,它有利于促进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学习方式转变,使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19.
数学建模与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学建模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数学建模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将数学建模活动和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完成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中学历史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管理学知识。历史教学中,如何将历史知识与管理学知识交叉渗透,以培养学生的管理学意识。让学生学会应用历史知识来解决管理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应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充分体现历史学的社会实用功能。这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