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2008年以来,中国股市经历了两次大起大落,一天之内股指上涨几百点,事隔一天又下落近千点,这开创了中国股市起落幅度的先河。在众多经济人士讨论到底是"牛市"还是"熊市"的时候,水皮先生给了一个比较风趣的比喻,称"中国股市是  相似文献   

2.
股市·房市     
<正>谢国忠:两年后才是新一轮牛市起点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谢国忠日前表示,A股从去年12月进入熊市,大盘从6000多点下跌到2800多点,大部分股票已见底。他表示,熊牛转换并非一蹴而就,中国股市的熊市之路还要走一段时间。作为中小投资者,在熊市中要反弹时抛,牛市当中微调时进。如果抄底,  相似文献   

3.
中国股市于1990年由政府主导建立,股市政策在股市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存款准备金政策作为影响股市的重要政策,多次被中国政府使用。本文通过运用事件分析法研究存款准备金政策对股市在熊市(2010年~2013年)和牛市(2014年~2016年)下的短期作用,得出结论:短期内在熊市背景下,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股市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下调则股市依旧下跌;在牛市背景下,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会导致市场流动性货币增加,但在短期内股市却下跌。中国的存款准备金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并没有达到预期中的效果。本文分析了实证结果与经济理论存在背离的原因,并借鉴欧美国家经验,提出了加强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2006年开始,中国股市终于走出了漫漫熊市,进入了快牛时期。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股市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本面。另一方面,由于热钱的涌人,流动性过剩等因素推动股市快速上涨。但是大多数研究报告认为中国股市在这轮牛市中,资产的价格远远超过其合理的价值,出现了资产泡沫。  相似文献   

5.
采用持续期依赖马尔可夫转换模型,通过Gibbs抽样估计方法,对我国和美国股票市场的持续期依赖特点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我国股票市场在牛市和熊市中均具有较明显的持续期依赖特征,其中牛市的持续期依赖特点强于熊市。美国股市在熊市中有明显的持续期依赖特点,在牛市中几乎不存在这种特点。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股市投机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中国市场》2008,(33):48-48
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谢国忠日前表示,A股从去年12月进入熊市,大盘从6000多点下跌到2800多点,大部分股票已见底。他表示,熊牛转换并非一蹴而就,中国股市的熊市之路还要走一段时间。作为中小投资者,在熊市中要反弹时抛,牛市当中微调时进。如果抄底,也要做好长期投资的准备,短线套利的风险还是很大。  相似文献   

7.
将从中国证券市场获得的样本数据分成两个阶段分别是牛市和熊市,然后分别进行检验。结果发现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绝大多数发达国家股票市场和某些新兴股票市场所普遍具有的"星期一效应"。但有的情况下,中国股票市场并不存在显著的周内效应,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股市有着很大的差异,这表明中国股市至今还不够成熟。  相似文献   

8.
徐慧璇  钱哲贤 《现代商业》2014,(24):223-225
本文采用2005年1月到2014年3月上证综指和以及流通中的现金(M0)、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数据,运用格兰杰检验、协整检验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判断中国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同时分别考察熊市和牛市行情中,股市与货币市场的相互作用。本文认为,整体来看,中国股票价格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长期相互作用关系。但在牛市行情下,股票价格与M0间的相互作用不明显;熊市行情下,只存在股市变动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关系。股票价格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较大,而货币供应量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中国市场》2008,(3):46-46
<正>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谢国忠日前表示.中国股市最后的调整要等到美金上升时,才会出现大熊市。对于多家国内的券商有关2008年后牛市将终止的预测。谢国忠则有不同的观点:奥运会后会有一次大调整.但不是最后的调整.中国股市最后的调整要等到美  相似文献   

10.
今年的中国股市,春天似乎来得特别早,元月的狂飙行情,一路高歌猛进,令上证指数直逼2005年高点,从而彻底摆脱长期盘整的底部区域,宣告长达4年之久的熊市了结。2006年元月“开门红”的走势,从股市中“元月预言效应”来说,是一个好兆头,预示着中国股市有望自2006年开始迎来一轮真正的牛市。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股票、债券、基金三市场对数收益率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结果表明在2007—2014年无论是熊市、牛市还是震荡,债券市场对股市有负的影响,基金市场对股市产生正的影响。而近两年来,债券市场对股市出现了正的影响,基金对股市的影响出现了正负交替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流动性过剩不是股市上涨主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青  徐放 《新财富》2007,(4):18-21
促成2006年中国股市牛市的主因并不是所谓流动性过剩。相反,与中国股市处于熊市的前几年比较,2006年的流动性实际处于收缩状态,而不是扩张。认清了这一点,对于我们判断未来股市发展趋势至关重要。央行如果在未来继续采取如小幅加息等货币政策来收缩流动性,并不会改变国内居民出于资产配置的目的而继续持有或者增持股票,而未来中国外贸顺差的变化也不会改变中国股市的趋势。左右中国股市下一步走势的仍然是经济的增长和企业的盈利。如果企业盈利继续超过预期,那么无论是放松还是适当收紧流动性,牛市还将会继续。如果企业盈利低于预期,那么不论流动性如何泛滥,股市一定会掉头向下。流动性不是推动中国资产价格重估的力量,投资者应该密切关注中国经济的增长和企业的业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股市的涨跌本是正常现象 ,有牛市就必有熊市。可近期来却跌跌不休 ,表层的原因在于政策面上的变化 ,如国有股减持政策的出台 ,国家清理违规资金 ,新发与增发的过于集中 ,而深层的原因还在于基本面 ,上市公司的质量低下 ,以科技为核心的价值评估体系的崩溃。可以说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了牛市的消失 ,阶段性熊市的开始。一、我国股市牛市消失的原因1.资金链条的中断。一是新发与增发过于集中 ,导致供给量极速扩大 ;二是清查市场违规资金 ,导致“失血”过多 ,需求不足 ,加上国有股减持价格偏高 ,偏离投资者预期 ,给投资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由于…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尝试利用较新的情绪度量指标——证券投资者信心子指数作为衡量投资者情绪的变量,探讨了上证指数收益与投资者信心变化在不同市态下的互动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对总体样本及其子样本牛熊两市来说,股票收益率可以引起投资者情绪变动,但影响方向尚不明确;牛市期间的投资者情绪对股市表现的预测效果比熊市要好;熊市下的投资者情绪与股票市场收益波动对对方变化的反应比牛市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5.
<正>秘籍5:熊市策略与牛市策略大多数股民在熊市的时候,能不赔钱就已经算好的了,而林园在熊市的时候也能赚钱。林园认为牛市最大的风险就是赚不到钱。林园在实战中总结出了一套熊市和牛市  相似文献   

16.
袁剑 《中国市场》2008,(7):14-16
中国的牛市与中国社会发展可能构成了某种反向指标关系:看得见的牛市越大,看不见的社会断裂就越深。在企业及政府牛市的背后,很可能有一个社会及公民的熊市。  相似文献   

17.
我国股市牛熊市状态中偏股型开放式基金最优规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实证角度出发,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基金规模与基金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对数变换成本模型来研究开放式基金在我国股市牛市、熊市不同状态下的最优规模,从而为投资者理性选择投资基金和监管机构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牛市与中国社会发展可能构成了某种反向指标关系:看得见的牛市越大,看不见的社会断裂就越深。在企业及政府牛市的背后,很可能有一个社会及公民的熊市。  相似文献   

19.
市场大火,新高不断。有人认为已经开始了牛市之梦,但也有很多人说这是回光返照,股民最后的狂欢。问题是,这个市场究竟如何?我们应当如何评价近期的中国股市?以我所见,近期支持中国股市上升的因素太多了。五年熊市,一年翻身,这还是在一个交易制度不健全的“单边市场”下完成的“翻身”,所以,大家理应持一种更为慎重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大约十年前,股市处于大牛市前期的底部徘徊.我在一家电视媒体连续做了十期的选股讲座,当然美工帮忙做了很恰当的PPT,为广大的投资者讲解如何选股的知识.其中选股方法有市盈率市净率选股,净资产收益率选股,市场占有率选股,行业龙头选股,K线组合选股,成交量选股,政策面选股,相反理论选股等等,回想起来,还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那是熊市.以后很快牛市来临之后,这些选股方法就有了奇效.可是在牛市过程中的选股,和熊市过程的选股,则有很大的区别,所谓牛市重趋势,熊市重价值.而目前的市场,显然是一个十年一遇的大牛市,不管出于什么样的阶段,其选股思路大同小异,大致可以把选股方法归纳为基本面选股,技术面选股,社会心理学选股等几大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