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选用沪深两市的六个代理变量以主成分分析构建了投资者情绪指数,实证研究了牛熊市下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收益的非对称性影响。研究表明,在牛市、熊市和震荡不同的市态下,投资者情绪是深市和沪市股票收益的系统性影响因子,且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影响。熊市中投资者情绪对沪深两市的股票收益的影响要大于牛市,因此投资者在不同阶段对股票的投资可以采用不同的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种常用的博彩型股票识别指标,本文利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和投资者情绪指数,在对中国股市进行"风险-收益"和情绪两种状态划分的基础上,对比考察中国股市博彩型收益的时变性及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基于"风险-收益",还是投资者情绪对股市状态进行划分,博彩型收益都表现出明显的时变性,即博彩型收益在牛市和高情绪期之后更为明显,而在熊市和低情绪期之后相对较弱。虽然各指标识别结果有所不同,但均表现出不同"风险-收益"下的博彩型收益与其他类型股票收益的差异要大于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收益差。博彩型收益主要源于投资者的非理性所导致的博彩型股票误定价。  相似文献   

3.
按照期望效用理论所揭示的风险厌恶、风险中性和风险追逐的3种风险态度的划分以及前景理论中投资者损失规避风险态度的特征,我们对我国A股市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进行研究,发现在我国A股市场中小投资者风险态度受获得收益的显著影响,当投资者获得正收益时,总体呈现风险追逐,收益越高风险追逐的倾向越明显;当投资者获得负收益时,总体呈现风险中性,收益率与后市判断没有明显关系。我国中小投资者的风险态度不符合损失规避的特征。牛市环境下中小投资者总体呈现风险追逐,熊市环境下中小投资者总体风险中性。  相似文献   

4.
赵奥林  王威 《商场现代化》2012,(25):185-186
以消费者信心指数作为投资者情绪的指标,应用GARCH模型对沪深300指数收益波动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并对其两者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得到,我国股市收益存在ARCH效应,投资者情绪对股市收益由显著影响,且两者互为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控股股东减持行为为研究对象,结合投资者情绪理论分析了不同股市环境下以配合控股股东减持为目的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控股股东不仅善于洞察市场情绪,择准时机在牛市高位减持;同时,通过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来提升股价,以"创造"减持良机,但这种基于盈余管理创造减持良机的行为只发生在熊市。  相似文献   

6.
股市·房市     
<正>谢国忠:两年后才是新一轮牛市起点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谢国忠日前表示,A股从去年12月进入熊市,大盘从6000多点下跌到2800多点,大部分股票已见底。他表示,熊牛转换并非一蹴而就,中国股市的熊市之路还要走一段时间。作为中小投资者,在熊市中要反弹时抛,牛市当中微调时进。如果抄底,  相似文献   

7.
<正>秘籍5:熊市策略与牛市策略大多数股民在熊市的时候,能不赔钱就已经算好的了,而林园在熊市的时候也能赚钱。林园认为牛市最大的风险就是赚不到钱。林园在实战中总结出了一套熊市和牛市  相似文献   

8.
文章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对市场收益率的解释力。基于2011—2020年月度数据,以成交量和投资者信心指数作为投资者情绪指标,检验了其对于指数收益的解释力。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对于股指收益率具有较强解释力。进一步研究根据行情走势将数据分为4个阶段,分别检验不同阶段投资者情绪对于收益率解释力的异同,结论显示成交量和投资者信心指数对于收益率的解释力根据股指处于不同波动阶段而呈现出一定差异。信心指数和成交量作为情绪指标具有一定互补性。此外还检验了投资者信心指数、成交量与收益率之间的内生性,结论表明变量间不存在内生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股市的涨跌本是正常现象 ,有牛市就必有熊市。可近期来却跌跌不休 ,表层的原因在于政策面上的变化 ,如国有股减持政策的出台 ,国家清理违规资金 ,新发与增发的过于集中 ,而深层的原因还在于基本面 ,上市公司的质量低下 ,以科技为核心的价值评估体系的崩溃。可以说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了牛市的消失 ,阶段性熊市的开始。一、我国股市牛市消失的原因1.资金链条的中断。一是新发与增发过于集中 ,导致供给量极速扩大 ;二是清查市场违规资金 ,导致“失血”过多 ,需求不足 ,加上国有股减持价格偏高 ,偏离投资者预期 ,给投资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由于…  相似文献   

10.
于欣 《新财富》2009,(5):24-24
回顾4月新财富投资者信心指数,看多二、三季度的情绪弼漫市场,3月中旬到4月初的大盘也确实在乐观情绪中震荡上扬,2009年3月16日至4月10日,上证综指上涨了14%。机构与分析师偏乐观带动下的4月新财富投资者信心指数再次得到了市场印证。4月投资收益满意度的调查也显示,机构投资者的收益满意度要高于个人投资者,且前者较后者高出50%。  相似文献   

11.
王毅 《商场现代化》2010,(15):149-150
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是导致中国股票市场剧烈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利用修正的Odean的收入效应模型,对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过度自信行为进行实证分析,指出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过度自信行为主要受到前几期的成交量以及股票收益率的影响。而此种影响在牛市中比在熊市中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基金持股变动对股价收益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启  柯捷 《商场现代化》2007,(16):394-395
本文使用了2004年到2006年一共12个季度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基金持股变化对股价收益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金在当期和上一期持股比例的季度变动都与股价收益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同时这种影响关系在熊市和牛市中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差异。该点结论对于一般投资者在做出股票买卖的选择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赵可  丁安华 《新财富》2012,(8):96-101
对中国股市的牛熊周期进行划分显示,近20年来,中国股市的熊市总长度为4325天,牛市为3362天,熊市长于牛市。对比美国战后60多年,牛市的总长度为15682天,熊市为7043天,牛市是熊市的两倍。  相似文献   

14.
行为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存在过度自信的认知偏差,其投资决策会产生偏差。本文运用深圳和上海股票市场1995—2009年的股市指数日收益率和交易量研究我国股市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现象。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存在过度自信的行为,在牛市阶段过度自信的程度要大于熊市;过度自信使投资者过度交易,从而导致市场交易量显著的增加;此外,市场行情迅速而剧烈的转变对投资者过度自信程度的改变有非常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商》2014,(3)
<正>2007年6124点以来,A股步入漫漫熊途,反弹高点依次而降。2009年的中小板牛市,2013年经济结构调整引发的创业板牛市,更像是熊市征途的插曲。目前,公私募基金与散户投资者一起,市场集体在新兴产业幻觉中起舞,扎堆创业板,集体患上新兴产业"意淫症"。对新兴产业的"意淫",对应的是A股整体投资的疲弱。无论从交易量还是指数表现,沪市已经逐渐被边缘化。对新兴产业和创业板的追逐游戏,侧面反映了以公募基金为首的机构投资者,逐渐丧失投资自信。基金投资自信的丧失,根源在于熊市折磨下基金对于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发行人筹资收益最大化为假设,对市场热季周期下发行人、承销商与投资人三者之间的博弈过程以及投资者情绪对首次公开募股(IPO)市场定价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发行人最优发行数量小于市场需求数量、承销商定价低于市场需求价格的目的在于确保发行成功和获取日后收益;投资者高亢的投资情绪可以对IPO市场短期收益正偏和长期收益负偏成为普遍现象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金融理论说明市场是有效的,投资者是非常理性的,但股市的诸多状况是不能用其解释的。我国股市的股票收益情况取决于投资者主观情绪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投资者情绪指标构建,及其对股票市场收益的影响,先构建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标,并分析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标对股票市场收益的影响,便于为投资者提供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股票市场一直是我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点领域,而投资者赌博行为正是导致和加剧我国股市波动和资产价格泡沫的重要因素。基于投资者情绪的错误定价视角,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来分析投资者赌博行为及其表现出的负异常收益——"赌博型收益"的成因,即提供一个行为金融解释。研究发现:赌博型收益源于投资者行为偏差导致的股票价格被高估;高情绪期之后,股票被错误定价的程度更明显,赌博型收益在高情绪期之后也更加明显;投资者的非理性程度的变化也会影响赌博型股票被错误定价的程度,进而影响赌博型收益。  相似文献   

19.
在投资者情绪的度量以及其对股票市场影响的研究中,我国学者与国外学者都是采用直接、间接和综合指标,但二者对情绪的代理变量不同。国外学者关于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影响的研究认为投资者情绪变动与股票品种、股票市场收益和波动性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同时还能预测未来的股票市场价格;我国学者认为投资者情绪能较好的预测股票市场回报率和收益率,并对当前的市场收益率、上市公司财务结果有显著影响。我国应结合本国实际,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以期投资者可享受正确预测带来的收益。  相似文献   

20.
王珏  陈永帅 《财贸经济》2019,40(2):84-100
本文以2006—2016年我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为样本,研究投资者情绪是否能够影响基金的超额收益。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投资者情绪的升高,基金能够获得更高的超额收益。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投资者情绪对基金超额收益的影响路径,发现投资者情绪的升高可以通过促进基金的隐形交易来提升基金的超额收益。进一步研究发现,尽管不同基金的持股组合对投资者情绪的风险暴露程度不同,但投资者情绪的升高均可以通过增加基金的隐形交易来提升基金超额收益。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基金具有较好的投资者情绪识别能力,能够根据投资者情绪的变动积极管理基金投资组合来获取超额收益。本文从行为金融的投资者情绪视角为基金投资能力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