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0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营养消费、医疗卫生资源分配、医疗保障供给和医疗保健知识普及4个方面透视了我国城乡人口健康差异的原因,最后指出,通过实施营养干预计划,增加农村医疗卫生投入,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和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城乡人口身体健康水平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2.
据世界卫生组织在第53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发表的㈣年世界卫生报告》,在全球191个成员国国家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排名中,我国排在188位。中国医疗保障服务在城市和农村人口之间分配严重不公平,约占中国总人口15%的城市人口享用着2/3的医疗保障服务,而约占85%的农村人口却只享用不到1/3的医疗保障服务。因此,中国政府在2002年下半年试点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以改变中国医疗保障制度公平性低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建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民的切身利益是否得到保障,关系到整个农业的进步与发展,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社会的稳定。本文针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提出了建立和发展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基于波特-劳勒激励模式的农村人口流动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绪梅 《农业经济》2004,(12):31-32
农村劳动力转移关系到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农村人口流动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条件。我国农村人口流动有其特有的基本特点和极强的现实效应,文章运用波特-劳勒激励模式对农村人口的个体流动行为进行分析,认为诸多复杂因素影响农村人口的流动决策,并从模式中引申出一些政策含义,为政策的制定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拥有9亿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国,对农村人口的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当前,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何正确看待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已成为我国义务教育政策顺利落实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劳动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正以强劲的势头向非农产业转移。据有关人口学家预测,我国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达1.3亿,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到2000年,将有2亿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来。能否妥善解决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实现。因此,如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从制度上实现了对城乡居民的全面覆盖,形成了政府主导的多元筹资格局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已将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作为我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目标之一,这关系到已在城镇居住的非户籍人口和诸多农村人口。日本作为亚洲领先完成农业人口转移的国家,其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本文通过研究日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进程,总结出其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和其能够快速转移的原因,结合我国现状为我国现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出建议。本文认为我国应依托城市群实现农民工分散转移,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其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制定法律为这些政策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主体行为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各级政府、医疗服务机构、农民是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安排中的三级主体,他们的行为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能束顺利实施关系密切。只有加强政府在农村医疗保障工作中的职能,改革医疗服务机构,并进一步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才能使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工作从困境中摆脱出来。  相似文献   

10.
论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城市农民工已经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规模巨大的特殊社会群体。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不仅关系到维护其权益,也关系到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进程。文章分析了城市农民工的就业模式和生活状况,阐述了社会保障制度缺失不仅造成城市农民工的权益得不到保证,也阻碍了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进程。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构建针对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