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构建农户信用体系的框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建民 《中国金融》2007,(22):82-83
农户信用体系建设是指以农户、村组、乡(镇)为工作对象,以其借贷关系及其他社会往来所形成的资信状况为标准,以特定的原则和程序开展的信用评定、管理以及相应的信贷服务等活动的社会化体系,主要包括工作推动体系建设,对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评定以及与之匹配的信贷服务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伊犁河谷是新疆主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近年来,为了缓解农牧民“贷款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农牧民增收,伊犁州直各级政府与当地人民银行充分合作、因地制宜,通过深入开展创建“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活动(以下简称“三创”活动)和成立“农户小额贷款信用担保中心”  相似文献   

3.
自农村"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简称三信)建设以来,有力的推动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促进了农村经济金融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西藏农牧区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80%,农牧户40.35万户,做好农牧信贷服务工作至关重要。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积极引导商业银行特别是农业银行分支机构,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大力推进“信用乡(镇)、村”建设和小额信贷工作,使惠农政策真正惠及广大农牧民。  相似文献   

5.
2011年上半年,海北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已建立信用档案41,200份,建档覆盖面为75.8%,建立电子信用档案5,338份,评定信用户19,513户,创建信用村45个,信用乡2个。全州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呈现出“四新两多”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大力推进农村信用建设过程中,各地都广泛开展了农村“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评选活动,并涌现了一大批名副其实的信用先进典型,在农村信用建设中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却意外地出现了农村“信用户”不守信用的奇怪现象.暴露出当前农村信用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值得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惠建华 《济南金融》2005,(12):58-59
一、当前农村信用建设的难点 1.缺乏良好的信用建设的环境.一是乡镇政府没有起主导和领导作用.目前农村信用建设主要是以农村信用社为主开展的"信用户"、"信用村"和"信用乡(镇)"创建活动.农村信用社既是信用活动的发动、实施,又是评判,这就使信用活动概念比较狭窄,活动主体最关心的是客户能否到期按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这当然不能全面体现信用建设的本质要求和内涵.  相似文献   

8.
马秀远 《金融纵横》2009,(10):70-71
(一)优化金融创新生态环境。一是金融机构、法院、发改委、工商、税务、财政等部门加强合作,逐步形成打击逃废金融债务的合力,切实维护金融机构合法权利。二是加强信用宣传教育,大力推动农村“信用乡”、“信用村”、“信用户”、“信用企业”建设,不断扩大覆盖面,尽快将“百村千户”信用工程的成功做法加以推广,为金融机构有效开展金融创新活动创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三是加快法律体系完善。加快个人征信管理的立法工作,完善对失信行为惩罚定罪的法律依据。四是大力推行依法行政。地方政府要克服地方保护主义,  相似文献   

9.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石。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对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促进资金对"三农"的有效持续投入,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以信用村镇建设、信用户评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信用体系基本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工作措施、开展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农村信贷环境没有从根本上好转,已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信贷投放,因此,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步伐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促进信用村镇创建工作的开展,笔者最近对吉安市去年以来实施农村信用工程,创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加大征信体系和金融生态环境 建设充分履行和发挥人民银行管理信贷征信业的职能,加大征信宣传力度。提高中小企业对征信的认识,只有全社会认识到诚信对企业和个人带来的优越性,中小企业融资难以及银行苦于无优良的信贷客户问题才能解决。同时由政府牵头、银行配合开展有实效的创建信用村镇工作,大幅度提高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的数额,逐步建立乡镇企业信用中介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加强银企合作,促进企业诚信经营,依法经营。  相似文献   

12.
李丹 《征信》2016,(5):65-67
自2008年黑龙江省农信社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工作以来,金融机构在贷款利率、额度、期限等方面对信用户、村、乡镇给予了一定程度的优惠政策,但是评定标准不统一、评定成本高且差异较大等原因导致对评定结果使用效率不高、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建议强化政府在信用评定中的主导地位,完善信用评定标准,推进评定结果应用社会化,加强农村信用文化建设,创建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  相似文献   

13.
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创建农村信贷安全区,解决农民贷款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和谐金融生态环境的德政工程。为扎实有效地开展此项工作,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目的就是要加大对农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海西州各农村信用社于2002年开始在全州开展此项工作,截止2004年末,共创建信用村16个,评定信用户3881户,经过近三年的运作,全州小额信用贷款和创建信用村活动开展的如何?这项金融政策贯彻落实的如何?最近,我们对全州6个县、乡政府,15家信用(联)社,5个行政村,78户农民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海西州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创建信用村工作成效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4.
梁山 《中国金融》2003,(22):41-41
农户信用状况公示制度,是人民银行茂名市中心支行指导辖区农村信用社在推广创建“信用镇(村)”活动过程中推出的农户信用监督措施。实践证明,推行农户信用状况公示制度,一方面有效促进了农民信用意识的提高,改善了农村社会信用环境;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相似文献   

15.
信用户(村、镇)创建工作历来是基层人民银行推动的重点工作之一。近年来,在当地政府主导和人民银行惠安县支行的倡导和支持下,泉州市泉港区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始终将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尤其是泉州农商行泉港支行通过着力打造福建省农村信用社系统第一个"金牌信用村"支农典型,为惠屿村村民建立信用档案,以信用惠农帮助孤岛渔村走上致富路。因此,探索构建一个适应和服务农村发展的农村信用体系,发挥信用正能量作用,实现政银农"三赢"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惠屿"金牌信用村"创建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并得出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一、在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积极开展创建"信用村(镇)"的评选活动,切实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创建"信用村(镇)"是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宾阳县已有6个自然村、5个村委会被评为"信用村",其中宾阳县洋桥镇的9个村委中就有5个村委被评为"信用村",现在宾阳县洋桥镇正在积极申报创建宾阳县第一个"信用镇".  相似文献   

17.
农民贷款难、抵押难、担保难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表面看,社农贷款“两难”是抵押担保问题.但核心是信用问题,症结是信息不对称。如果农户信用度较高,信用社对农户信用状况比较了解.即使不进行抵押担保.农村信用社向具有较高信用的农户发放贷款也是安全的。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2004年6月.人民银行商丘市中心支行向商丘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信用建设为核心.以评定农村信用户、信用村和信用乡(镇)为载体,  相似文献   

18.
钟献兵 《时代金融》2013,(17):283-284
当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作为优化农村金融环境、推动农村金融创新的重要推手,得到了人民银行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地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农民信用意识提升,信用村、信用乡(镇)在农业项目开发和农村配套服务建设等方  相似文献   

19.
一、当地党政部门应重视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及其对经济发展的连带关系组建成立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参与的领导机构和苏木乡、村、嘎查干部参加的工作小组,并把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工作目标参核体系,落实农村信用工程领导职责,体现党政部门在创建信用环境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人民银行新乡市中心支行以创建"信用村、镇"为突破口,大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取得了初步成效,开创了政府、农民、信用社三方受益,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本文介绍了该市"信用村、镇"创建工作的基本做法和经验体会,并提出了进一步抓好"信用村、镇"创建工作应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