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央视《每周质量报告》2012年报道过用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2012年报道过用工业明胶加工药用胶囊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另外,当年多家媒体报道:有央视员工爆料,现在的果冻和酸奶存在很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后你们谁也别吃果冻和酸奶了","哪天你们扔了双破皮鞋,转眼就进你们肚子了"。这更引发了人们对"臭皮鞋酸奶果冻"的担忧与争论。  相似文献   

2.
热点微评     
"皮鞋果冻"近日,央视主持人赵普发微博告诫网友不要再吃老酸奶和果冻,并称消息来自央视调查记者。与此同时,另外一位媒体人也通过微博发布了类似内容,称"哪天你扔了双破皮鞋,转眼就进你们肚子了"。此言论一出,顿时引起网友的围观。果冻究竟有没有含工业明胶?  相似文献   

3.
从央视主持人赵普微博曝光“皮鞋做果冻”起,便由此引起了“皮鞋果冻、明胶、毒胶囊”等一系列连锁新闻,也引发了公民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担忧,一些企业更是因此而付出品牌名誉受损和客户信任度降低等严重代价。 修正危机公关的背后 企业的正常运营是建立在客户认可和支持之上,而客户的购买则取决于产品质量、客户服务、产品售价、广告宣传...  相似文献   

4.
一、舆情综述 4月9日,央视主持人赵普发微博称“不要再吃老酸奶和果冻”,引发网友猜测,使得舆论首次将“工业明胶”与食品药品安全联系起来。然而,由于这一说法没有经媒体证实和报道,有关此事的舆论在15日前,一直停留在疑惑和猜测阶段。  相似文献   

5.
"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爬得了高山,涉得了水塘,制得成酸奶,压得成胶囊,2012,皮鞋很忙!""以后要是想吃果冻了,我就拿自己的皮鞋舔一舔,以后我要是想吃老酸奶了,我就拿自己的皮鞋舔一舔,以后我要是感冒了,我就拿自己的皮鞋舔一舔。2012,皮鞋很忙……"  相似文献   

6.
“破皮鞋做明胶加进果冻和酸奶”的相关微博在网上引发热议,上万网友转发评论.微博发出后,有网友猜测,微博指的是老酸奶和果冻中的增稠剂,有可能就是用皮革炼制的工业明胶. 果冻企业福建亲亲股份有限公司回应称,果冻的增稠剂中并不含明胶,而是卡拉胶,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乳企则表示,大企业绝不可能使用工业明胶,而食用明胶对身体是无害的.专家也认为,不太可能存在大品牌企业使用工业明胶代替食用明胶的情况.食用明胶是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消费者不用担心.  相似文献   

7.
2012年4月初,坊间传出老酸奶、果冻中含有违法添加剂——工业明胶。紧接着,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播出的特别节目《胶囊里的秘密》再次吸引了全国百姓对质量问题的关注。由于此次事件波及制药行业,即使是经过多次食品安全问题洗礼的消费者也对监管不力表示强烈质疑。消费者不禁要问:食品有毒,如今连治病救人的良药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中国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食品加工模式及人们饮食方式呈现多样化发展,但是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刺激人们的神经,食品安全再次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神农丹姜"事件、注胶虾事件、"地沟油"事件、"皮鞋酸奶果冻"、可口可乐"含氯门"、问题奶粉等骇人听闻的食品安全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各种食品问题既让人们愤怒、恐惧,又加深了民众对政府监管部门的失望。这就亟须政府加大审  相似文献   

9.
国内最大的果冻生产商喜之郎日前卷入“质量门”。近期有媒体报道,有记者长期卧底喜之郎生产车间,发现喜之郎果冻生产过程中存在卫生问题。果冻果肉含大量防腐剂、添加剂等现象。喜之郎的主要消费群体为未成年人,喜之郎果冻被曝存在质量问题无疑加重了民众对食品卫生保障的质疑,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限定果冻尺寸大小固然必要,但原料也是果冻安全食用的关键。据央视报道,今年4月6日,武汉3岁男童袁佳豪因吸食果冻不当窒息死亡。悲剧应引起人们的深入思考——由于儿童吞食果冻不当引发的死亡事件频频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果冻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为此,国家出台了新的果冻生产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杯形凝胶果冻直径不得小于3.5厘米,长杯形凝胶果冻和条形凝胶果冻长度不小于6厘米,异形凝胶果冻的净含量不少于30克。果冻新标准从2006年5月1日起在生产领域实施,2006年10月1日起,不符合新标准的果冻将不得上市销售。新标准的实施,无疑是以尽量…  相似文献   

11.
某些售价不菲的国产皮鞋质量低劣,是一个老话题了。90年代初商业部长买了一双“一日皮鞋”的新闻曾经震动了全国皮鞋业。很多年过去了,有些品牌确有改进,但消费券的总体感觉是质量没有真正过关,有关皮鞋质量的投诉在g地消协总是芒列前茅。问题出在哪里?最近记看走访了在上海南区设摊的8值修鞋匠。几平所有的修鞋师傅都说,鞋匠脱胶是目前皮鞋质量中最普遍地最严重的问题。在召门增某弄修鞋的张师傅分析说,某些厂家在做皮鞋的重要环B”托像”上偷工减粮,“托匠”最好用皮子融,不少厂家现在改用纸板,纸板如果没有经过特殊处理,走路…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近日,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重新发布经过修订的《皮鞋产品标识》强制性地方标准,规定皮鞋所用的皮革材质必须真实标明。该标准明确了皮鞋的范畴,其所称的“皮鞋”是指“用各种天然皮革、人造革、合成革及其他合成材料经缝制、注塑、胶粘、模压、硫化、缝粘结合等工艺加工生产的鞋类,包括运动鞋类、旅游鞋、休闲鞋、时装鞋等”。针对目前市场上“羊绒皮鞋”、“牛绒皮鞋”的叫法容易与服装面料上的羊绒、牛绒相混淆等问题,标准明确将绒面皮革制成的鞋类称作“绒面革皮鞋”。特别是该标准明确了对皮鞋标识的具体要求,即皮鞋的产品标识必…  相似文献   

13.
近段时期,"皮革酸奶"可谓占尽了"风头"。先是央视某主播微博中爆料,老酸奶中的增稠剂有可能是使用废旧皮革炼制的工业明胶制成。之后,"皮革老酸奶"在一片哗然和唏嘘声中名声大噪,引起了消费者的热议。那么明胶为何物?老酸奶中都含有明胶等添加剂吗?添加明胶的老酸奶将对人体健康造成怎样的影响?如何正确认识和选购老酸奶?为此,记者走访了太原市美特好超市及食品检验相关部门负责人。  相似文献   

14.
甲:要不要皮鞋?一“现代牌”的。 乙:我? 甲:有回扣啊。买一双一元,买十双十五元,买百双二百元,买千双三千元…… 乙:我又不做生意。 甲:工农兵学商,全民经商嘛。 乙:你们厂的皮鞋不是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15.
明胶来了!一夜之间,关于明胶的新闻铺天盖地而来,当知晓明胶为何物的同时,老百姓也惊觉原来明胶与自己的生活竟是如此"亲密"。胶囊、酸奶、果冻、猪耳朵……与"明胶"有关的物品都成了"过街老鼠",而刚从各种食品安全问题的打击中回过神来的老百姓再一次变得战战兢兢。  相似文献   

16.
时事聚焦     
《审计与理财》2006,(9):58-59
央视赚七亿元,黄健翔“功不可没”。央视&;#183;索福瑞于日前公布了世界杯法国和意大利队决赛的收视率,央视五套和央视一套转播该场比赛的收视份额达到71%,央视五套和央视一套转播该比赛成为同时段各场比赛中收视率最高的场次。有专家分析,央视在比赛前就早早预告黄健翔要解说该场比赛,于是让许多观众有了一个期待,世界杯真的是给意大利队拿了,黄健翔是否会再次昏头高喊“意大利万岁”。虽然结果是让人失望,但却大大刺激了央视的收益。  相似文献   

17.
奥康皮鞋和杉杉西服为了促进销售,联合打出“西服穿杉杉,皮鞋穿奥康”的广告,既取得了明显的促销效果,又降低了各自的广告费用,更使两大企业品牌知名度进一步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8.
新春佳节又将来临,熙熙攘攘的大街、琳琅满目的年货让人们提前感觉到了春节的喜庆气氛。“食”在新春“民以食为天”。“吃”,始终是中国人的头等大事之一。在市场上,年货生意进行得红红火火。顾客提着大袋小袋满载而归,商家则高兴得合不拢嘴。卖得最多的当属休闲小食品,特别是果冻、膨化食品、巧克力等,爱吃零食的人可借过年的理由大吃特吃了,但开心的同时可别忘了健康。在这里给大家一个健康Tips:果冻果冻含有有利于人体健康的膳食纤维,但也或多或少添加有人工化学合成物,对少年儿童来说不宜食用过多。幼儿食用时应谨慎小心,…  相似文献   

19.
自2008年三鹿事件以来,直至现在的废旧皮鞋做的酸奶。充分说明我国乳制品企业成产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并直接引发国内消费者对国内奶制品生产厂商的极度不信任,以至于一些有条件的消费者开始大量采购进口奶粉。鉴于以上问题,本文采用DEA对奶制品企业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0.
喜之郎是一个很懂得“借势“的企业。通过借势营销,喜之郎成为了目前市场上最大的专业生产和销售果冻布丁等休闲食品的企业,并且拥有了”水晶之恋”、“CICI“、“美能多”、“美好时光“等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