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亲情1+”是中国网通为家庭客户提供的、满足客户多产品通信需求的家庭通信服务计划,是中国网通的家庭客户品牌。“亲情”就是突出当今信息社会家庭的沟通需求,“1+”音同“一家”,代表家庭,“+”更代表了企业对客户通信信息服务的不断提升。“亲情1+”的特点是关注全家人的通信信息需求,将固定电话、宽带、小灵通捆绑,不仅费用低廉,而且悦铃、短信、  相似文献   

2.
薛晔 《邮电经济》2006,(1):34-37
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网通”)作为上海通信行业的新兵。经过几年的网络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了网络完善、性能可靠、业务综合的新一代城域网,完全具备了为金融行业提供稳定通信业务的能力。在上海区域,金融企业和中国网通的良好合作,使得双方共同发展、共同成长。双方精诚合作、共同发展的经历,不仅是金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良好范本,同时也为通信运营商进入新市场提供了成功的案例。  相似文献   

3.
7月22日是中国网通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固定通信伙伴”两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北京网通与颐和园管理处携手合作,全面恢复了始建于1908年的颐和园水木自亲殿皇家电话专线。“皇家电话专线展”也于同日开展。  相似文献   

4.
盛会 盛宴     
奥运盛会,通信盛宴。 “目前,中国网通、中国移动已能够提供十余类近百项业务,将确保为奥运会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通信服务,确保奥运重要活动的通信畅通,确保通信网络安全运行,确保应急处置快速高效,确保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工业和信息化部奚国华副部长对媒体如是说。  相似文献   

5.
目前,全球的传统固网运营商都面临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新业务的巨大冲击。为摆脱这种困境,传统电信运营商纷纷高举转型大旗,转换自身角色,谋球新的发展,具有百年历史的中国网通,早在2003年就意识到了转型的紧迫性,提出了宽带战略、奥运战略和国际化战略三大战略。2006年中国网通进一步理清思路,提出向“宽带通信和多媒体服务提供商”转型的发展战略。那么,三大战略在中国网通的转型中占据什么样的地位?其成效如何?宽带通信和多媒体服务提供商的道路又该如何走?在“2007年宽带世界论坛亚洲会议”期间,中国网通总裁左迅生对中国网通的转型思路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6.
为全面提高大客户服务水平,河北省通信公司于2002年10月份成立了大客户服务部。一年多来,河北通信不断以创新思维开展工作,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大客户管理流程,使大客户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实现了省内系统性大客户不流失,并保持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在中国网通集团率先推出了“  相似文献   

7.
2004年11月17日,中国网通在美国和香港成功上市。一年后的11月19日,中国网通一方面紧密关注最新的股市行情,与此同时还出人意料地举行了纪念盛宣怀奏请开办电话业务106周年的座谈会,足见中国网通旨在“寻根”的文化之旅在缅怀历史的同时,并没有忘记盛宣怀的奏折对现代通信发展依然具有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于是,这样的追忆倒又在情理之中了。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信业》2007,(12):57-57
今年是中国网通的“奥运决战之年”,为此,中国网通开展了“中国网通宽带奥运中国行”活动,通过社区行、校园行、乡镇行、城市行以及组织优质客户进行的“奥运之旅”系列活动,让现代信息科技成果惠及普通百姓,唱响了“网络沟通世界、宽带成就梦想”这一主旋律。“中国网通宽带奥运中国行一城市行,创新发展ICT综合信息服务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在这次以科技奥运为主题的交流活动上,体育界、通信界以及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齐聚一堂,展望了北京奥运会的尖端通信科技的美好前景,盛赞了中国网通为打造宽带奥运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亲情1 ”是中国网通为家庭客户提供的、满足客户多产品通信需求的家庭通信服务计划,是中国网通的家庭客户品牌。“亲情”就是突出当今信息  相似文献   

10.
作为国内外知名的大型国有电信运营商和北京2008年奥运会固定通信服务合作伙伴,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于4月22日在北京正式启动“视网计划”。同时,贵州电视台、青海电视台、赛迪传媒、湖北省影视艺术中心、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互动电视委员会等8家媒体机构和内容制作商与中国网通签署了合作协议,成为中国网通“视网计划”的首批战略合作伙伴。此举象征着中国网通推进宽带发展和业务转型的战略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信业》2007,(2):60-63
作为中国网通的三大战略之一,奥运战略引领助推宽带、国际化战略,中国网通将三大战略相结合,提出了“宽带奥运”的创新蓝图,将奥运通信全方位的宽带化,即国际出口与国际资源的宽带化,国内长途与本地接入的宽带化和通信应用终端的宽带化。为了这幅壮丽的蓝图,中国网通自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固定通信服务合作伙伴两年我来,这家承担无数重大国事活动的“百年老店”,秉承百年优良传统,恪守对奥运通信的庄严承诺,正在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的以及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宽带奥运会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移动“飞信”业务在结束了长达11个月的试用期之后,开始了正式商用。这是中国移动在无线互联网领域中继移动梦网之后的再次重要布局。 作为一种全新的移动即时通信业务,“飞信”连通了互联网与移动网,可实现多平台多网络无缝沟通,具有功能更强大、沟通更自由、安全性更高的特点。据介绍,“飞信”可支持多种终端接入及信息在不同终端之间的互通。中国移动对该项业务寄予厚望,欲将其打造成以即时通信为基础,集游戏、音乐、视频、网上营业厅等多项服务于一体的综合移动通信服务平台。 与此同时,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也借“超信”、“灵信”等业务进入移动即时通信市场。电信运营商的涉足,一方面为自身的转型提供了有效的业务支撑,另一方面也将极大地改变现有的即时通信市场格局,推动即时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滕少瑛  张彦翔 《当代通信》2006,13(11):34-37
目前,随着通信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大运营商抢占市场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大客户的争夺也成为各营运商的重心。争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长话、宽带和部分专线出租等业务上;争夺的手段其表象是价格。不可否认,在目前通信竞争市场尚不够成熟和规范的情况下,价格因素在争夺大客户的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和难以回避的作用,有时其浪潮涌来甚至使相关循规蹈矩的运营商措手不及而陷入被动。但从长远利益来看,价格并不是大客户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而服务才是最为重要的。保持大客户,特别是培植高忠诚度的大客户,靠的绝不是低价位的价格,而是货有所值的高质量服务。  相似文献   

14.
“眼前宽带发展的劲头,让我仿佛看到了十多年前‘百千万工程’的电话时代的火热场面。”左迅生,中国网通总裁,这位曾在齐鲁大地上担当过多年的通信企业老总、亲历中国通信业发展壮大的“老邮电”一见面就兴奋地对记者感慨道。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网通“宽带及多媒体服务提供商”转型的战略布局中,大客户服务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据统计,目前已有来自全国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金融行业,工商企业,ISP/ICP等行业的14万多商业客户享受到中国网通优质的信息化服务,近日针对大客户的信息化服务专题,中国网通大客户管理部总经理夏柏涛接受了本刊记者的独家专访,他表示,无论是推进宽带战略,奥运战略还是国际化战略,满足大客户的信息化需求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如果你是个普通的老百姓,一定无法清楚地区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两家通信运营商;同样,如果你是个中小企业,当面对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提供的信息化业务的时候,也很难一下子判断二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差异,特别是当中国网通开始在浙江推广ePower以后。事实上,如果只看二的网上宣传资料,即使是业内人士,也很难作出判断。[编按]  相似文献   

17.
2001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电信体制改革方案》(国发36号件),2002年对中国电信实行南北拆分,5月16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两大固网运营商挂牌成立。挂牌当天公布的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复指出,新中国电信和新中国网通可在对方区域内建设本地电话网和经营本地固定电话等业务,双方相互提供平等接入服务。  相似文献   

18.
随着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用户需求的深刻变化.通信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一是伴随市场竞争的逐渐复杂.语音通信个人化、数据通信宽带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二是通信网络技术演进带来多网络、多业务、多终端的融合进一步加快:三是信息化以及衍生出来的新需求、新业务、新产品前景广阔。在这种形势下.作为全省主体固网运营商的黑龙江网通.必须紧跟全球电信业以技术融合和业务综合为特征的发展趋势.按照中国网通向”宽带通信和多媒体服务提供商”转变的发展战略.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转型之路.靠创新发展推进企业转型。  相似文献   

19.
最近传出消息,中国的几大基础运营商纷纷对即时通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广东电信公司从2004年10月底到12月20日,在碧海银沙网站上测试其第一项即时通信业务——“全能聊”统一通信业务;中国网通推出了即时通信工具“天天即时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也表示要进入即时通信市场,其相关的即时通信软件正在开发过程中。业内人士表示,几大基础运营商一旦挟运营商之优势大举进入即时通信市场,市场将立生变数,腾讯QQ等即时通信服务商将遭遇最强劲的对手。本文围绕中国基础运营商开展即时通信业务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观点供商榷。  相似文献   

20.
主要指标发展情况(一)业务总量和业务收入2006年1~11月份,全国通信业务总量完成13896.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8%。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3231.5亿元,增长26.2%;邮政业务总量664.5亿元,增长17.5%。全国通信业务收入完成6487.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5%。其中,电信业务收入5906.1亿元,增长11.5%;邮政业务收入581.0亿元,增长10.9%。通信业务总量的增长率约为通信业务收入增长率的2.2倍。图1.2003~2006年各月通信业务收入比较(二)用户发展1.固定电话用户:1~11月份,全国固定电话用户新增1980.3万户,达到37024.8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新增141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