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土地出让”是房地产产业经济的重要内容,土地出让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决定了开发商未来的投资去向。各地政府为了增加本土财政的收益,常根据现有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把限制的土地使用权出让给房地产开发商或投资商。由于土地出让管理制度不严格,双方签订的合同条款存在诸多漏洞,导致土地使用期间的经济纠纷普遍。鉴于此,该文分析了土地出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土地出让收入在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市、县、乡镇以及全国各地的其他大、中、小城市表现得特别突出,以致人们把地方财政称为“土地财政”。笔者两次就土地财政问题对东部地区经济发达镇Z镇进行了专题调研,本文基于两次调研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比较系统地勾画出土地出让收入规模、土地出让收入在地方财政收支中的重要性、土地征用过程中的利益冲突格局。通过这些原始数据,可以比较清晰、具体地把握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实际运行情况。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土地财政问题进行了理论思考,提出可供选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土地是支撑产业发展的生产要素,也是扩充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资源,其科学配置对贯彻新发展理念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基于全国范围内的微观地块交易数据构建了土地出让的行业分散度指标,探讨短期内的财政压力如何影响土地资源的行业配置,进而分析对集聚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短期内的财政压力越大,土地出让的行业分散度越高,这一结果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表明,土地出让的行业间分散化损害了优先供给重点扶持行业的政策倾向。最后,土地在行业间分散化出让的做法削弱了集聚经济。本文的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在短期内为了应对财政压力的土地出让策略具有“为汲取财政收入而损害产业引导作用”的特点。这意味着,在新发展阶段,地方政府迫切需要增强对土地多重功能的认识,避免为解决财政压力的燃眉之急而损害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过度依赖土地出让金收入,由此产生的“土地财政”现象已经成为了威胁地方财政体制稳定的一大隐患.本文通过对“分税制”改革实施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变动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假说:中央政府土地政策对地方土地出让合约自由的管制是扭曲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进而引发“土地财政”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利用我国2003-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使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这一假说进行了计量实证检验.本文认为,应当改革现行的中央—地方财政收入分配关系,提高中央财政在土地出让金中的分享比例,但在土地出让合约选择上应给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自由.与此同时,应当提高地方政府在增值税分享中所占的比例,将“扩围”之后的增值税地方分成部分作为地方政府的主体财政收入.上述政策组合是化解“土地财政”危局、进而发挥“县际竞争”机制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的激励作用的一套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5.
张洪力 《商场现代化》2006,(7X):327-328
本文阐述了现行土地出让制度存在的弊端和采用“土地年租制”的制度与经济合理性,提出了“土地年租制”下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对“土地年租制”的利弊,尤其是“土地年租制”与降低房价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了在我国土地资源高度稀缺,房地产市场将长期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采用“土地年租制”不失为一个可行办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土地出让收入在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市、县、乡镇以及全国各地的其他大、中、小城市表现得特别突出,以致人们把地方财政称为"土地财政"。笔者两次就土地财政问题对东部地区经济发达镇Z镇进行了专题调研,本文基于两次调研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比较系统地勾画出土地出让收入规模、土地出让收入在地方财政收支中的重要性、土地征用过程中的利益冲突格局。通过这些原始数据,可以比较清晰、具体地把握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实际运行情况。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土地财政问题进行了理论思考,提出可供选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面对日益稀缺的土地资源,积极挖掘和利用地下空间成为必然趋势。对地下空间的统一建设的新型土地出让模式,对税务筹划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简单介绍了新的土地出让模式及分析由此带来的后续税收筹划要求,并尝试提出了初步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招商引资一直是各地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而用低价出让土地作为吸引投资者的条件和手段已经成为招商引资的必备模式。本文拟从土地出让合同的性质入手,分析在招商引资环节中的土地出让程序缺陷对土地出让合同效力的影响以及土地出让合同被认定为无效或者解除后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土地出让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非常大,以至于有第二财政之称。通过出让土地,政府获得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完善进一步推动地价上升,在地价上升的基础上土地出让收入进一步增加,政府获得更多资金用于改善城市面貌;而与此同时,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土地的开发利用推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带动了就业.提高了生产总值,整个经济进入良性发展状态。这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建立在土地资源运营基础上的城市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0.
哈尔滨市土地市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土地产权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土地市场化程度低,功能发挥不充分;土地市场交易价格不合理;土地管理体制和法制不够完善等方面。哈尔滨市政府应规范土地市场,重点在于建立土地有形市场;严格土地出让制度,加强土地出让管理;建立科学的地价评估制度;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同时,要坚持土地利用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储备、统一配置、统一管理,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工商行政管理》2010,(18):72-72
广东将制定《广东省鼓励外商投资的重点领域和产业目录》,对符合鼓励外商投资目录的项目,广东将优先安排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对符合广东省优先发展产业目录且用地集约的外商投资工业项目,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允许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的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  相似文献   

12.
现在主要生产资料流通存在着“双轨制”——供应“双轨制”(计划供应和市场供应)和价格“双轨制”(计划牌价和市场议价)。为了解决双轨制产生的种种矛盾,国家将物资体制改革列作近期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其基本思路是逐步取消计划供应物资,放开生产资料市场,用户所需物资一律上市采购,按国家计划供应指标,由物资企业给用户返还差价(市场价与计划价的差额),实现“从物资分配到资金分配”。  相似文献   

13.
地方债和土地财政都是地方政府重要的融资渠道,地方债发还模式的演变直接关系到地方政府的融资规模,进而会通过地方财政的作用机制影响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行为.本文将2014年进行的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地方债"自发自还"模式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自发自还"模式下,地方政府是地方债务发还的主体,直接面临着还本付息的财政压力,存在动机改变土地出让行为从而获得更多的土地财政收入,且财政非平衡地区改变土地出让行为增加土地财政收入的动机更为强烈.本文进一步检验表明,"自发自还"模式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的作用过程受地方财政赤字和经济赶超压力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了可供借鉴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流转中的主体阻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是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经营效益的必然选择。而现实中存在着各种主体阻碍因素制约了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本文在将农村土地流转主体划分为土地出让、土地受让和政府三方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三方面土地流转主体的阻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12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取消重点合同,取消电煤价格双轨制,煤电双方自主协商确定价格。而作为全国八大煤炭基地之一的济宁,煤炭储量占山东省的一半以上,依靠丰富的煤炭资源,拥有邹县电厂等众多火力发电企业。  相似文献   

16.
弹性土地出让年期的提出,可以提供与企业生命周期相匹配的灵活土地出让年期,从而降低土地闲置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但是,弹性年期的灵活性在制度的实际执行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本文从弹性出让年期的细致程度、不同出让年期下土地价格的确定、地区间竞争对弹性制度的影响,以及弹性出让期满后的续期制度四个不同的视角,具体探讨了弹性土地出让年期制度在实施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土地出让制度是在历史探索中建立起来的土地有偿使用的重要形式,其最初动因是为城市基础设施和住宅建设筹措资金。近年来,为了适应经济形势变化以及社会发展要求,中央政府颁布了一系列规范土地出让制度的规定。但在地方政府运行土地出让制度过程中,存在很多与相关政策追求发生偏离的现象,如支出比例不合理,缺乏稳定可持续发展机制以及规范度、透明度低等。其原因主要是土地出让收入管理缺乏制度规范以及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不匹配等。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土地供应是否合理,一直存在争论。合理的土地供应规模,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土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寻找宏观经济变量与土地出让面积的相互影响及数量关系,并据此推导建立土地出让面积模型,预测土地出让面积的数量及变化趋势,为科学合理制定土地供应计划提供依据,以期优化土地供给、稳定土地及房地产市场价格。  相似文献   

19.
杨继东  杨其静  刘凯 《财贸经济》2018,(2):52-68,117
本文以城投债增长为例,考察了土地融资功能及其对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影响.城投债发行通常以土地出让收入作为担保,土地出让能够影响债券投资者对城投债务偿还能力的预期,进而通过抵押品机制影响债务发行,这种抵押品效应也会随城市特征的变化而不同.通过匹配2004-2013年地级市土地出让与城投债发行数据,我们发现:(1)土地出让对城投债增长具有显著影响.给定其他条件不变,上一年城市土地出让价格或者土地出让收入越高,本年度越有可能发行城投债,且发行规模越大.(2)土地出让对城投债发行的影响具有明显异质性,当地方政府官员未发生变更时,土地出让对城投债发行的影响更加显著.(3)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快速增长与土地抵押价值变化有关,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应该关注土地出让波动对地方政府债务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土地出让金与我国的物业税改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土地出让金是否可以并入物业税征收、我国土地实行批租制还是年租制、如何协调物业税改革和土地出让金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我国物业税改革中的重大问题。本文拟结合我国土地出让金的性质、我国城镇土地出让制度的形成进行分析,并认为我国不宜实行年租制、也不应简单地将土地出让金并入物业税,而应赋予物业税一定土地出让金的功能,通过市场手段和税收政策之间的结合实现对土地市场的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