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广告大观》2005,(2):22-23
中国广告业以近40%的平均年增长速度为世界瞩目,是全球广告业增长最快的广告市场之一。而2004年更是中国的“广告年”,是中国广告史上的里程碑。2004年是中国广告迎来的第一个“千亿年”,连续20年两位数的年增长率,成为世界广告史发展史上的传奇,在未来1O年内中国有望成为全球三大广告市场之一。2004年也是中国广告的“国际化元年”。根据WTO协议,2004年开始,合资广告企业将可以由外资控股,无疑加快了国际广告公司进入步伐,加速了品牌、资本的市场洗牌。  相似文献   

2.
林华 《广告导报》2004,(9):60-62
中国的广告市场将越来越开放——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到2004年,允许合资跨国广告公司控股;到2006年,允许成立独资公司。面对这一系列利好消息,外资广告巨头更加剧了在中国的攻城略地。它们曲线布局广播广告业,力争品牌客户,甚至疯狂扩张并购,给本土广告公司带来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3.
广告公司与广告主、广告媒介构成了广告业发展中的三角关系。在这三角关系中,广告公司处于"讨饭吃"的"尴尬"地位。虽然广告公司在广告代理业中处于核心位置,广告业的水平主要是看广告公司的水平,但由于广告公司手中的资源有限,广告主、广告媒介有着明显的优势。这种被动的局面使广告公司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有人形容广告行业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再加上WTO后外资广告公司大举进入中国,使我国  相似文献   

4.
《中国广告》2005,(1):142-142
2004年11月17日.世界顶级广告公司BBDO与四川最大的广告公司之一——四川西南国际广告公司签约.成立BBDO中国西部分部,这是加入WTO后.第一家国际顶级外资广告公司落户中国西部。  相似文献   

5.
从2005年12月10日开始,外资广告公司可以在华成立独资公司。自此,中国的广告市场对外资全面开放。通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国际广告创意热店BBH广告公司,于2006年11月21日正式宣布在上海成立第一家独资广告公司。随后,LOWE、BBDO、TBWA也在华成立独资公司。2007年7月7日,精信(中国)广告有限公司也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走上独资的道路。独资对中国广告业而言,仅仅只是一种资本结构的改变,还是一种新的模式、新的力量的介入?上海数字电视生活时尚频道·西园广告论坛于2007年7月27日邀请到《中国广告》杂志主编张惠辛、GREY大中华区CEO林文河、触动传媒COO杨宇时三位业界专家就4A近期的中国战略展开对话。  相似文献   

6.
2005年12月11日,对中国广告业而言是一个转折点,国外广告公司可以在中国设立全资公司。由于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所固有的政治属性和经营属性,外资进入这些行业有一定的障碍。而户外媒体的特殊性却没有这种约束,使得其更能得到外资的青睐。这将使广告业发展格局发生大变化,将开创一个全新的户外广告时代(姑称之为“后2005”时代)。2005年中国户外广告业的风起云涌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贾丽军 《广告大观》2005,(12):43-44
WTO的规定:2005年12月10日,中国全面对外开放广告市场,并允许外商在中国建立独资的广告公司。这意味着中国的广告业将真正进入与世界广告竞争的环境,真正实现了china=global,中国广告业将与其它行业一样面临着全球化的竞争。而2005年中国广告界接连发生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事件,这些事件不约而同地集中在这个时候发生,其中是否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贾丽军 《广告大观》2006,(12S):134-134
距2005年12月10日,中国全面对外开放广告市场,允许外商在中国建立独资的广告公司,已经将近一年,这一年中国广告业与其它行业一样面临着全球化的竞争。中国广告业迎来的是一个开天辟地的新时期,与之相应广告业本身也将经历一次蜕变。  相似文献   

9.
乔均 《中国广告》2005,(12):64-65
2006年以后中国广告市场将对外资完全地开放,这是广告业所期待的时代,也是广告业深为担忧的时代。跨国国际广告公司的高管人士不断放言,在今后几年,国际广告公司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将加大对华投资,重点加大对中国本土广告公司的兼并:同时本土有实力的广告公司也纷纷放言,重组合资,加强兼并,强化联盟,提高竞争力。无论未来出现怎样的结局.可以断言,中国广告市场资本重组的划时代的阶段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10.
陈培爱 《广告大观》2007,(3S):30-32
中国入世后,广告业正在经历一场新的高层次的国际性竞争,这将有力地促进中国广告业的发展,但同时也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台湾地区广告业的坎坷道路,也可能是我们明天的缩影,也可能我们另辟蹊径。我们不一定要在实力上与外资广告公司相抗衡,拼个你死我活:也不一定都要站在广告业的金字塔顶上。我们可以在广告业发展的另一片蓝海中,走出一条有中国大陆特色的广告业发展的道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