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郭世涛 《证券导刊》2012,(35):16-16
央行多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显示我国货币政策开始走向宽松,随着政策刺激力度的持续加码.经济增长放缓触底以及新一轮投资启动,再加上国际粮食价格暴涨、国际油价快速反弹的传导,7月CP11.8%的涨幅很可能成为年内低点,价格上涨的压力依然是中国经济长期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2011年我国货币政策基调从实行了两年多的“适度宽松”转为“稳健”。货币政策的每次转向往往陷于多重两难的困境中。当前,曾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中国经济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但是也面临着国内外流动性过剩、通胀压力积聚的新挑战。通过理论和实际效果分析.“稳健”是货币政策困局中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3.
2021年,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金融发展,国内货币金融环境从极度宽松回归相对中性,宏观杠杆率降幅明显,货币政策空间明显拓宽。2022年,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我国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国内方面,房地产市场快速去杠杆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中小银行资产质量恶化和盈利能力弱化并存,隐性债务严监管下弱资质城投的再融资风险和违约风险趋升。国际方面,中美两国经济金融周期开始错位,需警惕美联储加速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和大宗商品价格高位盘整造成的外部冲击。应对三重压力要求金融宏观调控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大货币政策总量宽松力度,结构性货币政策着力提振最终需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稳定市场信心。  相似文献   

4.
2010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2011年中国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持续逾两年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发生转向,商业银行的政策环境面临较大改变,这对转型中的商业银行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陈国权 《中国外资》2013,(21):102-103
2008年次贷危机后,美联储实行了四轮量化宽松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复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政策外溢效应日渐扩大,尤其是新兴经济体面临着较大的通胀压力与资本流动风险,本文深入分析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及本质特征,并结合中国实际分析了其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6.
2021年12月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稳中趋松越发明朗.本文主要分四个层次对2022年我国货币政策的空间进行展望:一是货币政策宽松的必要性之来源;二是货币政策宽松的工具如何使用,并对降准、降息的空间进行定量评估;三是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如何打开;四是货币政策宽松基调之下,人民币汇率将如何助力调节货币政策的内外平衡.结论是:2022年我国货币政策兼具宽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存款准备金率仍有1~1.5个百分点的下调空间,通过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降准,即可带动实体经济付息压力下降;而若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需以类似2016年的更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则还需降息10~15个基点.因此,货币政策需要"多措并举"支持实体经济,并避免我国宏观杠杆率再度过快攀升.  相似文献   

7.
2010年,全球经济整体保持复苏势头,但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存在。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仍是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增速放缓。主要发达经济体继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部分增长强劲和通胀压力较大的国家则逐步收紧了货币政策。中国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进一步巩固。消费平稳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对外贸易快速恢复;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8.
2011年,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蔓延的影响,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并呈现逐步分化趋势,新兴市场国家作为全球经济复苏主引擎的作用仍然突出,但也面临着经济增长趋缓的困扰。2012年,由于欧债危机隐患未除、全球金融系统依然脆弱以及发达国家自身结构性问题远未解决,全球经济方向将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未来新兴市场经济体有望继续充当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但增速将趋于放缓。发达经济体将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将迫于财政赤字压力采取财政紧缩措施,而新兴经济体预计将实施相对稳健的货币政策与较为宽松的财政政策,以应对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速趋缓的双重压力。  相似文献   

9.
受益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国内经济内生性增长的逐渐恢复,城市商业银行在2010年实现快速发展,盈利能力也在利差回升的推动下迅速提高.在此背景下,城商行呈现出"差异发展、特色显现"的总体发展特点.越来越多的城市商业银行逐步回归"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这一传统的优势领域和原有市场定位,并通过多种措施,努力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10.
声音     
《新理财》2011,(10)
吴晓灵:货币政策不宜放松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近日指出,尽管今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将面临较大压力,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也会成为大概率事件,但从通胀压力角度来看,中国还是需要在货币政策上保持稳健态度。吴晓灵指出,中国货币政策不宜放松,否则就会引发恶性通货膨胀。她表示,政府应该以控制通货膨胀和保就业为目标,确定货币政策的取向。未来几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