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深入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迅速成长,对国内宏观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实证研究人民币跨境流动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从人民币升/贬值预期对离岸市场发展的影响、境外市场人民币自循环不畅和离岸市场缺乏人民币流动性补充安排等三个方面对人民币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人民币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设计人民币离/在岸市场间的循环机制,提出了促进离/在岸市场人民币资金良性循环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的月度数据,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研究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价差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汇率价差与人民币升贬值预期呈正相关关系,与利差及资金存量呈负相关关系.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价差自身的滞后一阶、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利率之差是影响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价差的主要因素.除此以外,资金存量与人民币升贬值预期也会对汇率价差产生影响.因此,应进一步疏通境内和境外人民币流通渠道;货币当局应将调节利率水平作为管理汇率价差的备选政策工具;加强对跨境流动资本的监管;管理人民币汇率预期;在进一步深化国内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基础之上,培育和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结算货币的选择理论框架出发,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内部构成、影响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贸易因素角度进行了分析梳理.运用2010-2015年上半年的月度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VAR模型,对影响人民币跨境流动的汇差、利差、升(贬)值因素以及政策推动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显示,跨境贸易人民币流入主要依靠离岸与在岸市场之间的汇差套利和政策因素推动;跨境贸易流出受到人民币计价、汇差、利差和人民币预期的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修正的抛补利率平价模型,构建TVP-SV-VAR模型分析北向资金流动、人民币远期汇差、中美利差和中港利差对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即期汇差的时变影响。结果表明:北向资金、人民币远期汇差以及中美、中港利差均对人民币即期汇差的短期影响最明显,中长期影响程度减弱;北向资金净流入增加、中美利差走阔和中港利差收窄会扩大人民币即期汇差;人民币远期汇差对人民币即期汇差的正向和负向影响交替发生。鉴于此,中国央行应当持续关注北向资金流向和流量、加强外汇市场沟通以及统筹和推动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良性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VEC模型研究离岸人民币汇率价差、资金存量与升贬值预期之间的联动关系。研究发现资金存量因素是影响离岸人民币汇率价差的主要决定因素,近些年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持续的升值预期,而离岸人民币汇率价差的变动对于升贬值预期有重要影响。本文认为对离岸人民币汇率价差的研究必不可少,升贬值预期对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具有关键作用;应进一步寻找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的长效机制,以应对未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的情况;应加强对离岸人民币汇率价差的监测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事件分析法量化分析中国离岸央行票据发行对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利率、汇率和汇率预期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第一,离岸央行票据发行对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利率具有明显预公告效应,且在发行事件后对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利率下跌有短期抑制作用;第二,离岸央行票据发行对离岸人民币汇率有预公告效应和缩小人民币贬值幅度的作用,但并不能抑制在岸人民币汇率的贬值趋势;第三,离岸央行票据发行使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均出现了短暂的汇率升值预期。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ARMAX-BEKK模型以及ARMAX-FIAPARCH-DCC模型,研究境内外人民币国债市场之间的联动关系。结果表明:在岸人民币国债市场对离岸人民币国债市场存在单向的报酬溢出效应;在岸人民币国债市场和离岸人民币国债市场之间存在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利差因素对境内外人民币国债的收益率及其相关性均有显著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对两个市场的相关性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芳  甘静芸  钱宗鑫  何青 《金融研究》2016,430(4):34-49
本文采用门限误差修正模型,将外汇市场2010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联动关系划分到两个区制。作者发现:⑴当在岸-离岸汇差小于门限值时,市场处于“均衡区制”,在岸汇率对离岸汇率具有引导作用,市场自我调节机制重建长期均衡关系速度较快。⑵当在岸-离岸汇差大于门限值时,市场处于“偏离区制”,离岸汇率呈现均值回归特征,在岸市场呈现“追涨杀跌”特征,人民币汇率失衡严重。在岸市场的投机性使汇差进一步扩大,通过市场机制重建长期均衡关系需要的时间更长。⑶若中央银行以维持外汇市场“均衡区制”作为汇率政策目标,有效推动“偏离区制”向“均衡区制”回归,则可引导市场预期,使市场自我调节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石磊 《国际金融》2009,(2):31-35
一、政治因素难以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实质性影响在2009年的第一个月里,本已平静了许久的人民币升值论被美国新任财长盖特纳重新点燃。但是,本次重提的"升值论"和"操纵论"几乎没有引起市场的丝毫反应,人民币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预期稳定,在岸市场1年期远期报价隐含贬值预期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促进了人民币在离岸市场的使用,现阶段我国资本账户开放仍在进程当中,人民币跨境资金流动还受到一些限制,因此人民币汇率和利率水平在离岸和在岸市场都存在差异,差异的存在主要由人民币跨境流动的难易程度决定,而且差异水平随着市场环境和政策变化而波动。人民币离岸和在岸市场通过多种渠道产生联系并相互影响,人民币资金通过这些渠道实现跨境流动,调剂离岸和在岸市场资金池,影响离岸和在岸市场汇率、利率水平。  相似文献   

11.
吴宇 《中国证券期货》2012,(12):312-313
随着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规模的不断增大以及在岸人民币市场与离岸人民币市场协调机制的逐步完善,对于离岸人民币市场可能对境内产生冲击的担心的也在逐步增加。对于这种担心,我们认为,在岸人民币市场与离岸人民币市场协调机制属于本币项下的开放,这种开放风险可控。因此,对于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市场的之间的资本流动应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堵不如疏。更进一步的,为实现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多个人民币离岸中心,应通过资本输出以及境内企业走出去,培育真实有效的境外人民币需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构建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利率间的溢出指数,探讨了在人民币国际化和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时期,在岸和离岸利率之间联动关系的动态变化及其原因。结果表明:第一,当前人民币在岸市场仍是利率定价中心;第二,近年来,人民币境内外资金市场联动关系增强,其中人民币在岸资金市场对离岸资金市场的引导作用明显增强,而离岸对在岸资金市场的影响有所下降。本文认为,在岸和离岸市场人民币资金的交易量和利率自由化程度是决定利率传递方向的两个主要因素,近年境内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改革措施稳步推进,使在岸对离岸利率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大。本文为定量研究两地资金市场溢出效应的动态变化提供一个新的分析框架,为人民币在岸与离岸市场的定价地位变化及提示金融一体化程度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厘清香港离岸和在岸人民币套汇机制的基础上,运用SETAR模型对套汇特点进行探究,并借助VAR模型分析了套汇活动对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影响。主要结论有:基于价差的套汇机制持续时间长,无法快速收紧,是离岸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基于人民币升贬值预期的套汇机制持续时间短,套汇区间窄、机会少,影响力弱。未来应积极推进汇率市场化,推动产品创新,降低汇率风险。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是我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本文在人民币离岸市场快速发展、离在岸市场资金流动规模不断增大背景下,通过全面分析人民币离在岸市场资金流动的渠道,以及大规模人民币离在岸市场资金流动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探寻如何协调人民币离在岸市场的资金流动关系、防范人民币离在岸市场资金流动对金融稳定的不利冲击。  相似文献   

15.
丁剑平  胡昊  叶伟 《金融研究》2020,480(6):78-95
在全球宏观环境背景下,研究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的联动机制可以为扩大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以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本文借鉴Verdelhan(2018)的研究,通过VECM-BEKK-GARCH模型研究了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间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中美元因素及套利因素的作用。结果发现:(1)“8·11”汇改后离岸人民币汇率对在岸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在均值溢出和波动溢出方面都显著上升,而在岸人民币汇率对离岸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溢出能力也开始出现,两个市场的一体性大幅提高;(2)美元因素和套利因素对在岸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越来越强,美元因素的影响依然要强于套利因素,这也基本符合前期研究中美元因素起主导作用的结论;(3)以美元因素和套利因素为代表的全球系统性变异因素会影响离岸市场向在岸市场的冲击传导以及在岸人民币市场向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波动传导。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研究了指令流对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价差的影响,通过等间隔脉冲响应函数发现汇率价差对指令流和汇率升贬值预期的冲击都表现出显著的时变特征,宏观变量汇率预期升贬值对指令流有负向影响,指令流对汇率价差的影响也为负,并且滞后阶数越长影响越显著。进一步通过中介效应发现,在汇率预期影响在离岸汇率价差的过程中,指令流起到了显著的中介作用,存在"汇率预期→指令流→汇率价差"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7.
吴宇 《上海金融》2012,(3):57-60,117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和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离岸市场的人民币价格(包括汇率与利率)必将对在岸市场的人民币价格产生影响,进而可能影响境内央行的货币政策,甚至存在削弱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可能。本文通过对离岸货币市场影响境内货币供应量机制的分析,并以离岸美元市场发展以及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货币政策在离岸、在岸市场的传导效果为例,提出:选取利率作为国内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可以帮助境内货币当局在不影响跨境资本的自由流动的前提下,有效规避离岸货币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香港等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快速发展,推动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加快在岸金融市场开放,处理在岸与离岸资本流动的关系,已成为金融改革的重要课题。论文从跨境贸易渠道、直接投资渠道、金融市场渠道、银行渠道、官方渠道、个人渠道和自贸区渠道等七个方面分析了人民币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之间的流动渠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任倩 《新金融》2016,(5):30-34
本文通过验证人民币利率在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的相互影响效应,对境内外人民币市场流动性传导进行了检验。首先从流动性传导动力、传导渠道、传导效果影响因素出发建立了境内外流动性传导理论框架,而后根据我国人民币离岸市场快速发展的现实背景,通过构建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方差分解方法检验了当前人民币在岸和离岸市场的流动性传导,认为短期内境内外人民币流动性不存在显著的传导效果,并提出伴随人民币国际化和离岸市场发展,货币当局应加强人民币流动性预期管理、加强跨境的资金流动监管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2009年下半年至2011年上半年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的快速进展,还是2011年下半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陷入的停滞,均与香港离岸市场与内地在岸市场之间的套汇与套利活动密切相关。两个市场之间的套汇活动包括利用两地的人民币现汇差价进行套汇以及利用持续的人民币升值或贬值预期进行套汇;两个市场之间的套利活动包括基于人民币信用证的内保外贷以及内地企业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本文剖析了上述套汇套利活动的市场背景、具体机制、相应结果及有关证据。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在政策优先次序上,国内经济结构性调整应优于人民币国际化;利率与汇率市场化改革以及国内金融市场深化应优于资本账户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