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银行资本监管顺周期性及其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验表明经济周期、信贷周期、银行资本周期、银行风险周期之间具有明显的联系。资本监管改变了银行的行为,资本监管,特别是新资本协议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顺周期性质。本文首先分析资本监管顺周期性以及影响经济周期的主要渠道,然后提出平滑资本顺周期性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2.
政府换届、经济政策与政治经济周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梳理政治经济周期理论的基础上,比较中西方国家该理论前提、内在逻辑的差异,并从实际出发提出相关命题,建立计量模型,运用中国1953年~2008年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会"召开周期 (中央政府换届)与经济波动周期之间存在较显著的相关性;中央政府换届导致地方政府交流周期,政绩考核晋升机制使地方政府产生纵向、横向上的竞争,并形成周期性的经济发展举措,进而加大了对经济周期的影响;中央政府政治周期使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顺周期特征,地方政府通过财政项目竞争、软预算约束以及货币信贷倒逼机制,扩大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顺周期性;在受到国际经济危机异常冲击时,我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表现出平稳经济波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国商业银行贷款拨备的周期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友刚  严艳 《经济研究》2019,54(7):142-157
本文以2002—2016年间88家商业银行为样本,实证考察了中国商业银行贷款拨备计提行为的周期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商业银行贷款拨备计提行为存在明显的顺周期性;这种顺周期性在经济上行时期会传导至信贷市场从而放大信贷供给,但在经济下行时期由于受到宏观货币政策调控的影响,贷款拨备行为对信贷供给的影响甚微。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下,银行竞争程度对银行贷款拨备与信贷关系的影响具有异质性。本文的研究为商业银行全面竞争新时代下建立前瞻性拨备制度,完善贷款拨备监管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双重金融摩擦、企业目标转换与中国经济波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构建了一个真实经济周期模型,首次将企业目标转换和双重金融摩擦因素融合为统一研究框架,并以此考察经济周期波动中信贷的需求和供给因素,进而分析双重金融摩擦因素在塑造经济周期波动态势中的作用。研究表明:(1)当银行与企业、银行与家庭间均存在金融摩擦时,顺周期的企业和银行资产负债表均会导致逆周期的企业外部融资溢价,对投资和产出产生双重加速效应,而缓解金融摩擦能够减弱上述加速效应进而有助于经济波动的平稳化;(2)由于家庭资产主要采取储蓄方式并且企业自有资金起到平滑信贷波动作用,信贷供给端摩擦产生的加速效应比需求端摩擦要弱;(3)企业目标转换通过经济结构渠道对金融摩擦的加速效应起到增强或弱化效果。因此,宏观调控政策应加强对企业和银行资产负债表周期性的关注,平抑由双重金融摩擦所带来的经济波动;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作用边界,国有企业非经济目标需要依据经济周期波动状况把握适度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起国际社会对银行业资本缓冲的周期性的广泛关注。在弄清商业银行资本监管顺周期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缓冲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1年,中国上市银行资本缓冲具有逆周期性,而股份制银行具有顺周期性。政府在短期内注资和上市融资等资本补充渠道,是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缓冲表现逆周期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政治关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进而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周期性变动,基于此,本文比较分析了面临弱融资约束的国企、有政治关联的民企及面临强融资约束的无政治关联民企三类企业资本结构的周期性变动特征,剖析了其呈现不同特征的原因,并探讨了融资约束对资本结构周期性变动的影响。研究表明,有政治关联的民企资本结构呈顺经济周期特征,与此相反,同样面临弱融资约束的国企,资本结构却呈逆经济周期特征,可能原因在于国企资本结构决策并未站在所有者利益角度、承担了较多政策性职能以及国有资本要求回报率过低等。由于受到强融资约束,不具有政治关联的民企资本结构并未表现出顺周期特征,这说明融资约束确实限制了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的实现。此外,针对不同行业及不同期限债务的研究发现,基建投资类行业国企资本结构逆经济周期特征尤为明显,短期借款呈顺周期特征,而长期借款呈逆周期特征。  相似文献   

7.
中国财政政策是否具有顺周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反周期工具的财政政策,调控行为及效果是研究的一个焦点之一。本文通过梳理相关理论,利用计量方法、设计相机财政统计量、检验财政政策行为特征,得出如下结论:我国财政收入受经济周期影响显著,具有较强的顺周期性。财政支出总量波动顺周期行为显著,但结构变量波动周期特征不一,从类别上分析,购买性支出变量较转移支付变量顺周期特征明显;从时间上分析,财政支出在1998年之前具有一定的顺周期特征,之后逐渐呈现出经济繁荣期的顺周期与经济萧条期的逆周期并存的非对称性特征。与其他国相比,中国相机执行了更多积极的财政刺激措施,在经济下滑时期表现出更高的逆周期性;在经济上升时期具有更高的顺周期性;相机抉择效应大于自动稳定器效应,因此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顺周期。  相似文献   

8.
郭强  董昀  谭小芬 《金融评论》2013,(6):111-121
大萧条、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一再表明,金融摩擦是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驱动因素。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了金融摩擦的以下机制:第一.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渠道来看,对银行自有资本的不利冲击会大幅收缩信贷,导致借款人不得不缩减他们的支出,进而放大对经济活动的冲击效应;第二,从借款人的资产负债表渠道来看,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稳健状况与经济周期同方向变化,导致外源融资成本与经济周期反方向变化;第三,从流动性渠道来看,当市场流动性状况较差时,由于银行收紧信贷标准,信贷的可得性受到抑制,从而对宏观经济稳定构成冲击。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不对称性和金融市场不完善条件下,金融体系自身具有顺周期变化的特点。金融加速器机制、《巴塞尔协议》的资本约束监管机制以及金融机构自身的行为都会导致信贷供给更为严重的顺周期性,并放大经济冲击、影响宏观政策的效果。而以美国为核心的金融资本主义模式进一步加重了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因此,对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值得梳理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顿创  江涛 《经贸实践》2016,(13):38-39
对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扩张与衰退现象进行理论解释,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利用宏观经济数据,展开了丰富的实证研究:国外学者则集中于经济周期的测定与预测、经济周期的波动特征及国际经济周期等三个方面;国内学者对经济周期的研究相对较晚,大多集中于利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数据,对经济周期的划分、经济周期的影响因素以及地区协同性等三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国外学者对于计量方法的原创性研究,以及对全球化时代国家间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关注,值得我国学者在今后研究中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11.
趋势冲击是指对于技术增长率的冲击,即技术增长率服从一个随机过程。趋势冲击在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周期波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中国的经济波动特征更为接近新兴市场,因此趋势冲击可能是驱动中国周期波动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包含趋势性冲击和暂时性冲击的开放经济RBC模型,模型较好地拟合了中国的大部分经济波动特征;包含政府消费和趋势性冲击的开放经济模型则出现了过度拟合,拟合结果较差。这可能是因为两种冲击存在"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12.
涂锐 《当代经济》2010,(4):154-155
经济事实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由此决定了其信用风险也具有某种周期性的特征。2007年底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也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与宏观经济周期之间的关联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面板分析方法,通过分析2002年到2008年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的数据源,试图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可能存在的顺周期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一个国家经济发生的周期性运动,会通过国际经济交往在国际间传导和扩散,并发生变化,形成世界性的经济周期,有时其本身就是世界经济周期在国家区域中发生的一种形式。世界经济环境不断演变,各类国际市场的相互依赖性不断增强,自由企业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扩散,私有金融资产和资本商品的数量不断膨胀,这些为经济周期在世界范围内相互联系的增强提供了基础。而且,国际商品贸易和金融交易迅速扩大,国家制度和国际制度不断优化,一国经济对外部冲击的敏感性增强,各国经济运动越来越协同一  相似文献   

14.
在内生或外生的机制或条件下,商业银行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形成了信贷周期.信贷周期的主要现象是信贷紧缩和信贷扩张的交替进行.在经济领域中,最早提出信贷周期思想的亚当·斯密认为信贷配给现象存在于高利贷上限的过程中.而作为信贷周期理论发展的最早基石之一的货币数量论收入分配法是由图克研究论证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通货膨胀的频频爆发和战后产生的周期性波动,使信贷周期理论迅速成熟了起来.凯恩斯提出了信贷周期是由于投资率相对于储蓄率的差异产生的.哈耶克把信贷周期现象归因于自然利率与市场利率的差异,认为强制储蓄中的利率波动也是成因之一.他的这些观点标志着信贷周期理论的正式形成.随着货币主义学派的不断发展,其代表人物Friedman和Schawartz研究论证了货币供给量是导致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他们认为货币信贷市场的稳定与经济的稳定增长是相互影响的.@@然而在主要经济学教科书中,对“信贷”的系统性论述却很少.由于信贷市场的摩擦,效应不断积累,会导致经济周期的波动甚至是金融危机,因此信贷市场的研究对于全面解释经济周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时旭辉  宋琳 《现代财经》2015,(4):3-12,92
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国际金融组织和各国监管当局纷纷着力推进监管框架的改革。此次危机带有的典型的顺周期性特征使各国开始重视逆周期监管,2010年推出的巴塞尔资本协议Ⅲ也提出了逆周期资本缓冲的具体监管措施。然而,对于资本缓冲和经济周期的关系问题,国内外理论界并未达成共识。本文运用我国上市银行2005—2013年的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缓冲具有逆周期性,但其在经济上行和下行时期的表现又有所不同,在经济下行时期,这种逆周期性表现更为明显;资本缓冲在缓解信贷的顺周期方面没有明显的作用,但资本缓冲水平较低的银行由于面临一定的压力,确实会抑制其信贷增速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16.
笔者运用Markov区制转移模型,对中国内地与香港经济周期的区制状态以及两地经济周期的协同性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一方面,中国内地与香港经济周期均存在显著的三区制性质,即经济周期可划分为"低速"、"适速"和"高速"增长区制;另一方面,中国内地与香港经济周期的协同性水平偏低,并且存在依赖于区制状态的"门限性质",即在不同的经济周期区制内呈现出不同的协同性水平.  相似文献   

17.
陈新风 《经济师》2013,(10):176-178
工业结构变动是工业经济周期性扩张或收缩的结果。投资、价格与工业结构的形成有显著相关性,表现为主导产业的转换和变迁。山西应抓住世界性经济危机和全球产业结构重新"洗牌"的机遇,调结构、转方式,摆脱"比较优势陷阱"和"资源诅咒"。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增强产业结构"软化"特征,促进工业经济由"大起大落"向"微波化"增长型周期转变,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经济周期微波化。  相似文献   

18.
证券公司的经营具有一定的顺周期性,在经济衰退时会放大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进而导致系统风险。中国证监会对证券公司实施以净资本为核心的动态风险监管体系,而证券公司出于利润最大化的经营动机使其风险业务随着经济周期而进行调整,致使其净资本有关监控指标表现出顺周期特征。本文建立量化模型,用实证研究来验证证券公司净资本率(净资本/净资产)与证券市场总交易金额增长率的负相关性,并通过添加动态缓释系数消除静态净资本率的顺周期性。修正后的动态净资本率将与市场景气度无关,从而达到逆周期监管的目的,并以此对我国的证券业逆周期监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陆与港澳台经济合作与交流的不断深化,区域内经贸联系愈加紧密,市场融合进一步加快。本文从经济冲击对称性的视角出发,在对区域内经济周期相关性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四变量SVAR模型,考察人民币成为该区域主导货币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内地与香港、台湾地区之间需求和货币冲击性并不对称,但外部和供给冲击呈现一定的对称,人民币、港币和新台币实际有效汇率对结构冲击也具有相似的响应路径。因此,在当前"两岸四地"尚不能实现货币统一的情况下,内地与港澳台之间更应充分开展汇率合作,加快贸易金融一体化进程,推动人民币成为该区域主导货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全球169个经济体1991—2013年的产出、居民消费支出和国民收入增长率数据进行估计,以探究全球经济周期相互依存度的动态演变过程。运用动态分层因子模型将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和其他经济体三个组别的宏观经济波动分解为全球因子、组别因子、国家层面因子和异质性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全球经济周期对发达经济体经济周期的溢出效应强于对新兴经济体和其他经济体经济周期的溢出效应,新兴经济体和其他经济体的经济周期明显与全球经济周期"脱钩"。发达经济体之间经济周期波动的趋同性较为明显,而新兴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周期具有一定程度的趋同性,但也存在"脱钩"现象。中国的经济周期与全球经济周期"脱钩",但与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周期具有一定的趋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