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2005年世界丁二烯消费量为942.8万吨。到2010年将达到约1093.6万吨,届时,西欧和中东地区净出口地区的主导地位不变。雨亚洲将由净进口地区转变为净出口地区。我国丁二烯产业发展迅速。预计到2007年总消费量将达到约130.0万吨。2010年将达到约160.0万吨。合成橡胶仍将是我国丁二烯最主要的消费领域。但ABS树髓的消费比例将大幅度增加。[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富产油气的中东地区正在经历着从聚丙烯(PP)净进口地区到全球主要的PP出口地区的转变,不仅如此,中东地区最终还将统治全球PP贸易,成为全球PP贸易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3.
2013年世界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总产能为2293.4万吨/年,消费量约为1951万吨,亚洲是全球最大的LDPE净进口地区,中东、北美、西欧是主要净出口地区。预计2018年,世界LDPE需求增速将略低于产能增速,供大于求的态势将延续。2013年我国LDPE产能仅增长20万吨/年,达229.3万吨/年,净进口量167.8万吨,自给率降至55.3%.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未来五年,我国LDPE产能将快速增长,市场缺口逐渐缩小,但相对高端的管材料、电缆料仍需进口。从长远看,LDPE消费市场仍有很大潜力,我国乙烯下游产品市场多元化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LDPE市场将呈现石脑油化工产品、MTO化工产品、进口产品三分天下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2009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9年,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和其他石油产品在内的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同比增长8.8%,达到21838万吨,石油进口依存度估计达到56%;原油进口量首次突破2亿吨,达到20379万吨,比上年增长13.9%.大规模新增炼油能力投产导致成品油供应增长速度超过需求,进口减少和出口增加使成品油净进口量下降45%,至1192万吨,降至7年来的最低水平.其中,柴油净出口量创下267万吨的历史最高纪录;汽油净出口量也由上年的不到5万吨骤增到490万吨;航空煤油自1992年以来第一次出现航煤净出口.新增乙烯能力投产使得石化原料需求大增,10年来中国首次成为石脑油净进口国,净进口量为180万吨.因民用需求增加,液化石油气进口量回升至409万吨,与2007年相当.未来,中国对成品油的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在原油进口量继续上升的同时,成品油出口也将继续增加.天然气供应量的增加将使燃料油需求进一步下降,液化石油气需求增长也将受到削弱..  相似文献   

5.
2002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2002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达到创记录的7180万吨,比上年增长了10.7%。其中,原油净进口量为6940、77万吨,同比增长了15.2%。原油净进口量占原油加工量的比例首次超过31%。含硫原油进口量上升到2410万吨,增幅为2.8%,约占原油总进口量的35%。苏丹成为非洲对华原油出口量最多的国家,来自苏丹的份额油达到642万吨,增长了29.2%。成品油进口量为2035.20万吨,同比下降了5.1%。成品油非国营贸易未对国内市场产生大的影响。成品油出口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1070.81万吨、增长了15.6%,其中汽油出口突破600万吨。预计,2003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仍将保持上升势头。成品油进口配额数量为2530万吨,其中非国营贸易为530万吨,配额中大部分仍是燃料油。2003年由于国家新标准16家机构从事非国营贸易,石油进口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加剧,但是柴油进口的少量增加还不足以影响国内市场的供需结构。中国石油进口量在不断上升,进口石油的一半左右来自局势动荡的中东地区,而中国缺少应对石油供应中断的手段,因此石油供应风险在增大。  相似文献   

6.
1985-2000年,世界LPG(液化石油气)需求迅速增长,2000年,苏伊士运河以东地区从长期的净出口地区变为净进口,而且这种状况将持续到2005年,预计到2005年,亚洲LPG总需求量将达到近7000万吨,亚洲将超过北美,成为LPG需求量最大的地区。随着亚洲地区LPG需求的增加和中东地区出口的减少,西非和阿尔及利亚LPG供应量的增加将弥补亚洲地区的供应短缺。从LPG的终端消费变化来看,民用方面增长量大的地区将是印度和中国,化工需求的增长主要出现在中东和西欧,而而受环保因素的强大推动,汽车燃料对LPG的利用将在中东、非洲、原苏联和东欧地区以年均6%以上的速度增长。据估计,到2005年,世界LPG需求将接近2.37亿吨,而总产量为2.37亿吨,供需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7.
2010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田春荣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3):15-25,104,105
2010年,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LPG)和其他石油产品在内的中国石油净进口量跃升16.2%,达到创纪录的25367万吨,石油进口依存度约为60%,其中原油净进口量为23627万吨,占石油总净进口量的比例由上年的91%升至93%。成品油需求旺盛和新增炼油能力投产使中国原油加工量增加5000万吨,至4.2亿吨,其中56%为进口原油。2010年第四季度中国为应对柴油需求骤增而大量进口,但全年柴油净出口量仍达到287万吨的历史高点。汽油净出口量升至517万吨的5年来最高水平。新增乙烯装置投产使国内石脑油净进口量增至204万吨,增幅为13.6%。燃料油净进口在2009年增加之后,2010年下降至1312万吨。液化石油气进口因价格高涨和国内供应增多而萎缩21.9%,至319.62万吨。预计2011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减弱至9.5%,油品需求增长也将略低于2010年;国内油品市场供需大致平衡,油品出口量可能少于上年,原油进口量将继续上升。  相似文献   

8.
一、世界聚丙烯工业现状及其发展 (一)产能和需求 近年全球聚丙烯(PP)工业持续强劲增长,据美国CMAI公司统计,全球PP生产能力由1999年3100万吨增至2004年4110万吨,2005年PP能力增长约6%,达到4370万吨/年,增长最快的是中东,增长28%,达到250万吨/年;其次是南美,增长7%,达到226万吨,年;东北亚增长6%,达到1210万吨/年;北美和西欧能力分别保持在920万吨/年和971万吨/年。2005年世界各国(及公司)PP产能分布见表1。  相似文献   

9.
近5年来,我国原油和成品油均呈进口量不断增长、出口量连续下降的趋势。1993年,原油出口量已由1989年的2440万吨降为1940万吨,进口量则由1989年的326万吨升至1565万吨。虽然1993年我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但仍是原油净出口国。预计随着原油进口的继续增加和出口的减少,1994年我国可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从原油进口来源看,中东原油所占比例已超过亚太地区所产原油。预计今后中东原油进口量将会继续增多。1993年,我国成品油出口量从1992年的600万吨降为370万吨,而进口量则从1992年的770万吨增至1740万吨,增长幅度达到127%。成品油进口大部分来自新加坡,出口大都去往亚太地区。  相似文献   

10.
2001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1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从上年的6960万吨减少到6490万吨,下降6.7%。原油进口量随国内炼油厂加工量一同下降。来自中东的高友原油进口量猛增,占进口总量的比例由上年的26%增长到39%。伊朗取代阿曼成为中国进口原油的最大供应国。随着国际油价下跌,进口原油成本降低。燃料油进口量大增促使成品油进口量增长19%。汽油出口量创下了577万吨的历史最高记录,并使成品油出口上升了12%。液化石油气进口量在2000年出现10年来首次下降后,2001年恢复增长,489万吨的液化气进口量约占国内市场的35%。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原油进口实行解冻以有晨国有贸易单位进口成品油则可能会制约国内炼油厂增加加工量。2002年,原油进口量可能继续保持去年水平,LPG进口量可能会明显增多,华东地区LPG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励。  相似文献   

11.
2004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2004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以及发电、运输业对燃料的需求激增,使中国石油进口量在国际油价创历史新高的情况下仍大幅上升。原油进口量突破1.2亿吨,增幅达34.8%;成品油进口量首次超过5700万吨,增幅达34.1%;原油和成品油净进口量达到创记录的1.437亿吨,加上LPG和其他石油产品的净进口量,石油净进口总量高达1.515亿吨,同比增长45%,石油进口依存度已经接近50%。2004年,中国石油进口总额高达431.5亿美元,同比增长112.56%。由于国内炼厂脱硫能力的限制,来自中东的原油占进口原油的比例有所减少,俄罗斯和非洲石油所占比例增加。2004年,中国从多年的柴油净出口变为净进口,柴油进口量比2005年骤增2.24倍,全年净进口量达到211万吨。燃料油进口量增长28.4%,达3050.9万吨,与此同时,成品油出口量大幅度减少。展望2005年,中国石油需求增长的旺盛势头可能因经济增长放缓而有所减弱,但运输燃料需求的增长仍将强劲,预计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将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2.
国家发改委目前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目前电煤价格形成机制仍不健全,一是重点电煤合同价格依然明显低于市场交易价格;二是个别地方电煤市场化进程缓慢。报告建议,应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建立完善科学规范、具有操作性的电煤价格形成机制。上半年,全国煤炭出口2312万吨,同比下降27.9%;煤炭进口2707万吨,增长47.6%;煤炭净进口395万吨,而去年同期为净出口1374万吨,  相似文献   

13.
专家点评     
开放的中国油气市场及石油石化业蕴含巨大商机业内专家认为,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石油供需形势的变化以及我国加入WTO日程的逼近,我国石油石化行业面临全方位对外开放,这必然为中外投资者带来诸多商机。从1993年起,我国由石油净出口国变成了石油净进口国,当年净进口石油980万吨。2000年我国净进口原油5982.75万吨、成品油977.51万吨。预计2010年和2020年我国石油供需缺口将分别达到1.55~1.65亿吨和2.40~2.50亿吨。2010年以后天然气供应也将出现缺口,初步估…  相似文献   

14.
2007年中国石油进口量为19697万吨,其中原油进口量为16317万吨,比2006年的13880万吨减少2437万吨,下降17.6%;油品进口量为3380万吨,比去年下降7.1%。石油出口量为1940万吨,其中原油出口量为389万吨,比去年下降38.7%;油品出口量为1551万吨,比去年增长25.6%。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2006年,我国钢铁工业又取得巨大的成绩:一是钢产是达到4.2亿t,比上年增长18%。我国钢铁工业已是全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钢产量占世界比例的34.3%,对全球钢铁工业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二是我国钢材供不应求的局面彻底改变,钢材产量由供不应求发展到供大于求,由钢材净进口转变为净出口大国。2005年我国钢材进口1851万t,下降28.3%,钢材出口4301万t、增长109.6%,钢材净出口2450万t,再加上净出口钢坯867万t,折合净出口粗钢3446万t,创历史记录。  相似文献   

16.
预计世界LPG(液化石油气)出口量将从1996年的4800万吨增加到2000年的5890万吨,而中东地区LPG出口量在世界LPG出口量中所占比例将保持在54%左右。亚洲地区对LPG的需求将急剧增加,但区内LPG产量的增长远低于需求增长,预计到2010年LPG进口量的50%以上将依赖中东地区。日本仍将是需求大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将为净出口国,韩国、中国和印度仍将为净进口国。预计2005年我国LPG供需缺口约为800万吨,进口来源将以中东地区为主。鉴于目前国内进口气库布点较为集中,未来数年内可能造成地区性储存能力过剩,建议国家对大型冷冻气库的布局进行统一规划。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世界知名的石化咨询机构PCI公司出版的《PX及其衍生物2002年度报告》披露,2002年全球PTA的生产和需求都有所增长,但就主要地区而言,PTA的供需格局已经开始悄然改变。特别是亚洲地区由原先的净出口地区演变成净进口地区,其进口供应主要来源于北美和中东地区,而北美地区的净出口量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8.
据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随着世界主要地区间石油需求和石油生产缺口的不断拉大,1997-2020年世界石油贸易量将大幅上升,从2800万/日增加到6000万桶/日。OECD三个地区和非OECD亚洲国家,无论从进口绝对量还是从进口依赖度上来说都将增大。石油需求的增长,大部分来自运输部门,而石油需求增长量大都由欧佩克来满足。与1997年相比,到2020年OECD的石油进口依赖度将从54.3%上升到70%,中国的石油进口依赖度将从22%上升到76%,俄罗斯的石油净出口量经过一段时间的上升后将回落至1997年350万桶/日的水平,而巴西有可能从石油净进口国变为净出口国。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2008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首次突破2亿吨,达到20067万吨,比上年增长9.5%.进口依存度估计已上升到52%.全年原油净进口量增长9.9%,达到17516万吨;成品油净进口量大幅增长19.4%,增至2184万吨.在成品油中,汽油净出口量只有4万多吨,是自1993年以来最少的一年;而柴油净进口量较上年猛增484%,达到562万吨,创15年来的纪录;燃料油净进口量减少到1436万吨,为近8年以来的最低.由于天然气和国内炼厂液化石油气挤占市场,液化石油气进口量继续下降,降幅为36%,进口量降至199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60万吨,进口量所占市场份额降至9%.预计2009年下半年中国成品油需求会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渐复苏而恢复增长,2009年全年成品油需求量比2008年略有上升.石油进口依存度上升的长期势头仍将保持.  相似文献   

20.
据悉,亚洲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市场正战战兢兢地准备迎接或将于今年下半年冲击市场的聚烯烃"海啸"。"海啸"正在形成据估计,2010年亚洲和中东地区有约470万吨/年PE和400万吨/年PP新增产能将陆续投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