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我国2004—2007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对公司超额现金持有量水平及其市场价值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治理环境,研究市场治理环境的变化是否降低了这一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两权分离程度越高,上市公司的超额现金持有水平越高;我国民营终极控股的上市公司两权分离程度较国有终极控股的上市公司高,且其相应的超额现金持有量也略高于国有终极控股的上市公司;市场化进程的提高能够降低民营终极控股的上市公司的超额现金持有量水平,但却不能降低国有终极控股的上市公司的超额现金持有量水平。  相似文献   

2.
以2004--200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终极控制权、现金流权与盈余质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之前,现金流权与盈余质量显著负相关;股权分置改革之后,现就流权与盈余质量显著正相关。终极控制权与盈余质量变现为显著的负相关。两权分离度和控制链层级在总体上显著降低了盈余质量,国有终极控制的样本公司的盈余质量好于私人终极控制的样本公司。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设计和制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证据,同时也证明了股权分置改革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小股东的受保护程度。  相似文献   

3.
股权结构与盈余质量——来自沪深股市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考察盈余反应系数,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盈余质量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控股股东身份、其他股东的制衡能力与盈余质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国有股比例对盈余质量的影响是正向的。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在业绩预增的情况下,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质量显著正相关,且当控股股东为国家股时,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更好,上市公司国有股比例与盈余质量显著正相关,而其他股东的制衡能力与盈余质量显著负相关;但在业绩预减的情况下,股权结构与盈余质量的关系是完全相反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公司治理框架下,通过对所有权结构研究与盈余管理研究进行理论分析,揭示盈余管理的实施主体应该包括公司管理层、直接控股股东及终极控股股东等内部控制人,并以此构建了新的盈余管理定义,同时使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数据对控股股东实施盈余管理进行了经验验证,最后进一步说明了新定义对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及实证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5~200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终极控股股东对公司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现金流与投资之间显著正相关,过度投资能够更合理地解释这种投资现金流敏感度;终极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与投资现金流敏感度负相关,具有抑制过度投资的利益趋同效应;终极控制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与投资现金流敏感度正相关,表明两权分离使得终极控股股东有能力和动机侵占上市公司利益,加剧过度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终极控股股东利益侵占效应的发生不仅需要能力和动机,还需要公司具有充足现金流这一机会,较少的现金流能够有效地约束终极控股股东的利益攫取,抑制过度投资。  相似文献   

6.
虽然已有研究表明控股股东对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但很少深入分析控股股东在获取共享收益时如何影响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也没有考察控股股东实施影响的特定渠道。文章考察控股股东委派董事这一特定渠道在实现控股股东共享收益目标时,对于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是否表现出非对称性。文章使用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2014—2011年的数据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公司高管向上操纵盈余时,控股股东委派董事发挥了有效的监督作用,显著降低了高管的盈余管理行为;但当公司高管向下操纵盈余时,控股股东委派董事并没有发挥监督作用。使用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问题与分组测试的结果表明结果具有稳健性。进一步测试控股股东委派董事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公司高管向上操纵盈余时,控股股东委派董事并没有加强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只有当公司高管向下操纵盈余时,控股股东委派董事才会加强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文章结论对于理解公司董事会构成和治理功能的发挥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意愿不断增强,但现金股利发放差异较大。有些上市公司发放少额现金股利,而有些上市公司却进行高额派现分红。聚焦于终极股东特征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并考察董事会特征在终极股东特征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表明:(1)现金流权与现金股利政策负相关,并在一度程度上呈现U型非线性曲线关系;控制权与现金股利政策显著正相关;两权分离度与现金股利政策显著正相关。这表明现金股利政策既是终极股东掏空的工具,也是掩饰掏空的面具。(2)第二大股东至第十大股东股权制衡很难制衡终极股东隐蔽的掏空行为。(3)两职合一能够增强终极股东特征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4)董事会独立性显著减弱终极股东特征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结论能够为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新证据。  相似文献   

8.
公司股东之间存在典型的利益博弈与制衡机制,但当制衡机制对大股东行为监督失效时,大股东即可随心依据其获利意图,对目标公司实施“支持”或“掏空”的关联交易行为,对公司的盈余质量造成重大影响。本文以2006--2008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来检验股权控制、关联交易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为集团型企业时,上市公司发生关联交易的频率提高,并与控股股东所受制衡力显著负相关。我们还发现当集团型控股股东的经济性质为国有时,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将会提高。  相似文献   

9.
文章研究了金字塔终极控制权和制度环境对2004年—2006年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金字塔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所有权分离度与公司现金持有水平显著正相关,表明在金字结构下,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度越大就越会持有更高现金水平;市场化指数、政府干预指数和法治水平指数等制度环境因素与公司现金持有水平显著负相关,表明在制度环境越差的地区,家族上市公司越会实行持有高额现金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的制度背景,考察了终极所有权结构、终极产权性质对自愿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影响。研究发现,终极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控制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度与自愿设立审计委员会存在显著为负的关系,而终极所有权与自愿设立审计委员会却存在显著为正的关系;终极产权国有性质与自愿设立审计委员会存在显著为正的关系,但在终极产权为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中,终极控制权、控制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度与自愿设立审计委员会之间有更加显著为负的关系,而终极所有权与自愿设立审计委员会之间有更加显著为正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所持有的股票能够在二级市场上流通转让,A股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大股东减持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选取了2008-2011年深圳交易所上市的发生减持事件的A股公司作为样本,对信息披露质量、盈余管理与大股东减持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经验数据表明大股东减持前上市公司会进行不同程度的盈余管理,而且信息披露越低,大股东减持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监管机构应该重点关注上市公司向下的盈余管理行为,同时完善信息披露考评体系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投资者保护条款的完善与执行、客户重要性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利用我国证券市场2003~2005年的数据研究发现:(1)客户重要性对审计质量并没有产生负面影响,事务所审计质量普遍有所提高;(2)随着法律责任的加重,法律保护条款的完善与盈余管理空间显著负相关,然而法律执行越严的省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却越强烈,这表明中国证券市场出现了法律条款的完善与执行逆向起作用的"背驰效应";(3)审计师对盈余管理方向的关注与国外文献的发现不一致,审计师能够关注重要客户操纵盈余减少的行为,但却无法控制重要客户操纵盈余增加的行为;(4)相对于规模较小的事务所而言,投资者保护条款的完善对规模较大的事务所提高审计质量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现金流权、超额控制与公司经营绩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2~2006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1214个观察值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终极控制股东现金流权、超额控制程度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股东超额控制现象较为严重;终极控制股东的现金流权具有正的激励效应,与公司经营绩效正相关;终极控制股东的超额控制具有负的堑壕效应,与公司经营绩效负向关。  相似文献   

14.
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内现有文献对审计委员会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仅局限在将审计委员会作为董事会特征的一个简单变量,而未深入考察审计委员会的具体构成对盈余管理的影响。选取2002年~2004年详细披露审计委员会具体组成的公司为样本,从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两个角度考察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发现,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在形式上基本达到了公司治理准则中对人员具体构成的要求;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对盈余管理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审计委员会的功能尚未完全发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盈余质量是衡量企业价值的重要因素。过度的盈余管理会诱导投资者的判断和决策,并对企业运营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明确会计事务所行业专长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相关性, 对于保护投资者权益、促进我国审计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本文以2012-2015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双重分析视角,对会计事务所行业专长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会计事务所行业专长与上市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水平和真实盈余管理水平显著负相关,即会计事务所行业专长能够显著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对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和政府监管部门提出建议:会计事务所应发展自身的“优势行业”,努力提高行业专长;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应根据自身所处行业,尽可能聘请具备一定行业专长的会计事务所进行审计;政府监管部门应当培育和引导市场参与者树立审计专长观念,通过政策引导我国会计事务所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终极股东控制的广泛存在往往扭曲了公司治理结构,中小股东利益更容易受到终极股东的侵害。从所有权结构的视角,对上市公司终极股东控制问题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通过对终极控制股东的形成和实现机制的研究,运用多重控制链模型解释了控股股东分离所有权和现金流权的方式,并且通过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效率影响的研究发现,在存在控股股东的股权结构下,无论股权的集中度如何,都存在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公司治理效率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中国证券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内部审计机制的设立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单独设立内部审计对于抑制盈余管理没有统计上的显著负相关关系;内部审计和审计委员会的同时设立,能够有效抑制公司调低利润的行为,但对于调增利润行为的抑制作用不显著;公司同时设立内部审计和聘请前十大事务所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在统计上未呈现出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国外的相关研究和中国股市及上市公司的特征,提出七个研究假设,然后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依据我们所选择的四个行业样本进行假设检验。基于样本总体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未预期盈利高、审计迟滞时间短、财务杠杆低、现金比率高、非ST、上一年度未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以及未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上市公司年报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小。但是,行业差异是现实存在的,文中基于2000~2003年行业样本的研究较为可靠的揭示了中国上市公司行业之间的差异以及某些行业中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状况。在对行业差异和盈余管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还提出了相关建议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2005年深圳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检验发现,集中持股、具有信息绝对优势的大股东有动机实施盈余管理,而其他股东(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或者由于权力有限,或者由于不热衷,导致其对大股东的制衡作用有限,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不明显。为此,上市公司可能会采取其他降低信息不对称的机制(投资者关系管理),来提高大股东盈余操纵被发现的概率。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越高,盈余管理程度就越低。投资者关系管理能够有效地制约大股东的盈余操纵行为,并对其他大股东的制衡作用产生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20.
通过选取2003—2009年所有股票增发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数据,对股票增发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其盈余管理行为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流通股股东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负相关关系,但增发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不受其产权主体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