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企业融资的需求也不断加大,而银行筹资受阻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民间融资逐步发展起来,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在民间融资发展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不断暴露出来,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管理和约束。本文对民间融资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民间融资规范化发展的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民间融资的存在与发展有其理论和现实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宜疏不宜堵。本文以温州金融改革试点为例,深入分析了民间融资规范发展的突破与不足。我国民间融资规范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进行相应的制度创新,民间融资规范发展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法律制度的创新使民间融资合法化,通过监管制度的创新减少民间融资发展中的风险,通过金融体制创新提供民间融资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部环境,最终实现民间融资"允许做、有人管、能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吉林省通化市民间融资市场这一个别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通化市民间融资的兴起发展的背景、现存模式、民间融资对正规融资的影响、民间融资存在的意义与问题,提出相关建议。通过调查研究与理论分析得出基本结论:一、在通化市民间融资的兴起和发展存在普遍的共性和其自身的经济发展特性。二、民间融资存在私人亲友借贷、小额贷款公司以及抵押寄卖贷款,企业内部集资等形式。三、民间融资的兴起发展补充了正规金融,对资源配置和金融创新具备积极作用,但不可避免地冲击了正规金融秩序,并容易导致社会问题。第四,民间融资的规范发展需要立法、正规金融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等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4.
董裕平 《金融评论》2010,2(2):48-60
本文从理论研究与历史实践的双重视角对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考察.明确指出地方中小银行对小企业的关系型融资具有重要作用。在进一步对我国小企业融资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案例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我国小企业融资内生性供给的政策思路,包括:加快发展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增强小企业融资供给的意愿与能力;采取多元化的措施激励和促进大银行增加对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建设完善分担银行小企业信贷风险的融资担保机制;大力推动民间融资的阳光化,提高小企业民间融资的可得性。  相似文献   

5.
陈宇 《经济师》2014,(5):162-163
如何对我国中小企业民间融资予以客观定位,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规范,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文章从民间融资的相关理论着手,对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的现状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规范中小企业民间融资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正规金融业的不断发展,民间融资也逐渐走上规范发展轨道。但民间融资长期存在的合法性缺失以及缺乏有效的发展路径等问题严重影响其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其蕴含的金融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如,民间融资的体外循环容易引起国家宏观调控风险;民间融资的期限短、利率高的特性容易诱发局部金融风险;民间融资以民营经济为融资主体容易导致经营风险;民间融资缺乏有效监管容易导致道德风险等。因此,当前应根据我国民间融资发展的特点,探索一条适合我国民间融资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小企业贷款难,直接融资也不乐观,民间金融已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有着一种天然的内在联系,但我国民间金融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因此,使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有效对接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政府对民间金融应做到趋利避害、疏堵结合,引导民间金融服务中小企业融资。  相似文献   

8.
随着民营经济融资发展的需要,我国民间融资在空间和时间上已逐渐成型,呈现散开和扩张发展态势。民间金融和民营经济协同发展,不仅对加快金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可以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由于共生经济关系的作用,民营中小企业需要民间融资,使得民间金融成为必要和既成现实。要通过搭建地方民间融资网络平台,创立新型民间资本市场,激活民间资本,推进民间融资规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关于民间融资现象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间融资现象的产生,有利于发展金融业的市场竞争和对竞争的管理.它不仅能扩大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更重要的是能使中国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是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体制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产生民间融资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在经济转轨过程中金融体制落后、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和居民投融资的需求增加等.因此,应明确划分合法与非法的民间融资活动,规范和引导民间融资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间融资是指出资人与受资人之间,在国家法定金融机构之外,以取得高额利息与取得资金使用权并支付约定利息为目的,而采用民间借贷、民间票据融资、民间有价证券融资和社会集资等形式,暂时改变资金使用权的金融行为。与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相比,民间融资在地方经济、支持地方企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绍兴地区民间资金活跃但却存在着诸如风险高、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文章通过对绍兴市当前民间融资调查和分析,将现实与理论相结合,对民间融资未来发展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民间金融为广大民营中小企业提供了信贷支持,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研究表明,信任能够加强民间金融交易双方合作关系、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防止机会主义行为、促进融资规模的扩大以及融资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8,(5)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民间金融特别是农村民间金融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三农"生产中的融资难的问题,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重大。因其本身的形式多样、借贷规模大、融资利率高并具有弹性、缺乏规范性等特征,致使我国农村民间金融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组织结构不透明、风险大等等。文章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农村民间金融现状、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存在问题等方面对我国农村民间金融规范发展的机制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民间借贷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垄断性的金融体系格局下,我国存在着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与民间资金所有者投资无门并存的局面,而这就是我国民间借贷存在的基础。在现阶段,由于我国对民间借贷的监管缺失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使得民间借贷积累了较大的风险,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民间借贷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有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14.
民间借贷作为一种非正规的融资方式,虽然弥补了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的不足,缓解了资金供需矛盾,但同时也影响了金融秩序,对社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与民间借贷关系紧密,借贷规模已影响到国家经济运行状况,在我国金融体系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存在不少问题和隐患。本文对广州民间借贷的现状、成因、风险规避措施、可持续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揭示民间借贷的社会价值和风险,提出健全体制、完善法规等规避性措施;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创新和完善民间借贷现行模式,揭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但其目前发展面临金融瓶颈的严重制约,涉农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效益有限等自身特点从正规金融渠道融资尤其困难,金融抑制催生了民间金融。本文对涉农中小企业民间融资进行了SWOT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规范民间融资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彭佳 《时代经贸》2010,(6):180-181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许多企业出现了融资困难。民间融资在这一时期异常活跃,并且逐渐成为中小企业最为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如何克服民间融资存在的问题,使其和正规融资渠道相结合在经济危机下更好的帮助企业度过难关成为一道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吕建春 《经济师》2006,(8):262-263
民间融资已成为当前欠发达地区县域企业获得资金的重要渠道和途径,对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文章通过对山东西部城市菏泽县域企业民间融资状况的调查与思考,从一个侧面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运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中小型企业已经成为拉动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是中小型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也不少,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融通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与影响的描述,剖析了造成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现状的主观和客观原因,探讨了中小型企业开展民间融资的几种渠道,以及政府在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中小型企业融资领域所需作的工作,指出了中小型企业融资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19.
从温州民间融资发展看我国金融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改革发展的历史脉络,简要回顾了温州民间融资的发展历程,考察了2011年温州民间融资困境出现的复杂历史背景,并从企业倒闭、老板"跑路"事件入手,对温州金融风波的主要原因、潜在威胁及当前我国金融改革面临的复杂形势进行了深入剖析,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未来我国改革发展的趋势,对下一步我国推进金融改革的方向和思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促进民间金融健康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许多企业出现了融资困难.民间融资在这一时期异常活跃,并且逐渐成为中小企业最为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如何克服民间融资存在的问题,使其和正规融资渠道相结合在经济危机下更好的帮助企业度过难关成为一道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