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目前,中小企业贷款难,直接融资也不乐观,民间金融已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有着一种天然的内在联系,但我国民间金融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因此,使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有效对接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政府对民间金融应做到趋利避害、疏堵结合,引导民间金融服务中小企业融资。  相似文献   

2.
王妍 《经济论坛》2010,(7):68-70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直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呼包鄂"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深入调查和分析发现,民间金融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遗憾的是,民间金融一直被披上非法的外衣,没有被赋予合法的身份。本文立足于民间金融这一视角,首先从分析内蒙古中小企业融资特点出发,对民间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规范民间金融、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发展:对温州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91,自引:0,他引:191  
本文以温州为例对中小企业发展与民间金融互动关系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温州中小企业 (尤其是规模居中的中小企业 )对于民间金融有着较为明显的需求。在民间金融供给方面 ,我们对温州介入中小企业信贷的民间金融规模及运作方式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 ,政府需要建立多元化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 ,引导民间金融组织逐步演化为规范化运作的、定位于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民营金融机构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相似文献   

4.
民间金融法律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晶  王博洋 《经济师》2009,(8):65-66
农村民间金融在我国已有上千年历史,自改革开放30年来发展迅速。在农民生活、农业发展和涉农经济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是满足“三农”需要的一种有效的融资机制。发展民间金融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由于民间金融的发展存在巨大的市场风险,需要一定的金融法律制度条件予以约束,使之形成对正规金融的优势互补。文章着重从法律角度分析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规范化的路径,以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提高中小企业、个体户的融资效率,拓宽他们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使之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大显身手。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民间融资风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融资作为正规金融的重要补充,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随着近年来民间融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民间融资风险也开始凸显。从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现状出发,分析其风险来源,并给出防范中小企业民间融资风险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市场化背景下金融的普惠渠道和普惠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民间金融,这是因为民间金融既可以满足低端融资的需要,又可以体现融资的效益性原则,契合了金融普惠的要求。而作为融资弱势群体的中小企业一直为普惠金融主要对象之一,因此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的对接,不仅构成了一般意义上的融资关系,更是金融普惠思想的重要体现。建立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深度挖掘中小企业融资与民间金融的互适性,便可以提供民间金融的正规化的依据和发展方向,这一发展方向可以概括为三个体系,即建立民间金融的机构体系、监管体系和服务平台体系。  相似文献   

7.
沈骥 《时代经贸》2011,(24):179-180
在中小企业获得正规金融服务有限的情况下,民间融资成为中小企业解决短期资金融通的主要渠道,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民间融资的盲日性、松散性以及不规范性都对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应通过建立金融公平体系、加快推进民间融资立法、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建立民间融资监营等措施促进民间金融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制度成因及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制度成因是中小金融的制度供给不足,非中性的融资制度对中小企业融资构成壁垒,对民间金融的进入形成管制。对民间资金金融的理论和现实需求,诠释了民间金融存在的合理性,因此对民间金融进行制度创新,合法化为金融市场的天然组成部分,成为一种可考虑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9.
谢璞茹 《时代经贸》2007,(2Z):89-91
本文分析民间融资在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优势。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民间融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得出规范民间金融促进其积极因素,避免或减少其消极影响才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民间借贷危机"凸显了中国现行金融体制的缺陷和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本文基于所有制偏爱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同时利用软信息和硬信息理论分析了民间金融和中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比较优势。指出只有合法化和阳光化中小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才能有效防范"民间借贷危机"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我国金融制度设计上的缺陷,使得中小企业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资金。调查发现,民间金融在中小企业的融资中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民间金融的利率相比正规金融利率要高出许多。为什么会出现民间金融蓬勃发展的现象?本文从资金成本分析入手,对中小企业从民间融资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有关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创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现阶段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特别是沿海地区的部分外向型民营中小企业出现了较严重的资金链紧张,面临生存困境。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创新,关键是建立多层次的、灵活性的、适合中小企业自身特点的融资体系。主要着力点:优化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从信贷体制改革入手推动金融创新,强化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搞活民间资本市场,促进民间信贷合法化;通过风险补偿机制鼓励风险投资基金支持中小科技企业发展;探讨中小企业发展可行的融资组合,为其融资多元化发展探索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制度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融资有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两种方式。目前,中国中小企业融资表现出内源性融资、非正规渠道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特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有很多,但深层次原因在于中国现有的金融制度的供给约束和中小企业组织经营制度的需求约束。要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应从制度入手,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健全治理结构、规范企业财务制度;银行实现金融制度创新,畅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政府实施民间金融制度化,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共同营造良好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民营经济融资发展的需要,我国民间融资在空间和时间上已逐渐成型,呈现散开和扩张发展态势。民间金融和民营经济协同发展,不仅对加快金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可以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由于共生经济关系的作用,民营中小企业需要民间融资,使得民间金融成为必要和既成现实。要通过搭建地方民间融资网络平台,创立新型民间资本市场,激活民间资本,推进民间融资规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探析云金融融资模式在融资成本、融资效率、融资安全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云金融融资模式与银行贷款和民间借款等传统融资模式的绩效进行测度、评价与比较分析,得出云金融融资模式更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结论和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间金融在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推动金融机构创新、填补正规金融的资金缺口、提高社会资金配置效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民间金融发展存在相关立法滞后、民间借贷利率易失控、信贷风险高、监管难度大等问题。应完善对民间金融的法律规制、规范民间融资的操作行为、加强对民间金融的分类监管、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等,引导我国民间金融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后危机时代,甘肃省民间金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和民间金融发达的浙江省相比,仍然较落后,不能很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甘肃应抓住当前国家对于西部政策优惠的机遇,认识到在民间金融上具备的后发优势,推动民间金融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民营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的制度缺失与合理规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三角民营中小企业的民间融资难题,根本上源于三个维度的制度缺失,即法律制度缺失、金融制度缺失与文化制度的信任缺失。只有通过强化立法预防法律制度缺失、大力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修补金融制度缺失、完善民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解决担保体系缺失等规制措施,才能真正规范与引导民营中小企业民间融资合理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民间金融为广大民营中小企业提供了信贷支持,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研究表明,信任能够加强民间金融交易双方合作关系、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防止机会主义行为、促进融资规模的扩大以及融资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吸收就业、增强市场活力的内在要求,而资金短缺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难题,究其原因则是融资渠道不顺畅.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民间金融市场,所以,我国应该深化金融制度创新,大力发展民间金融市场,使之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