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婚内侵权赔偿责任制度在婚姻法中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婚内侵权是否应承担责任,学界和实务界都存在分歧。我国《婚姻法》虽然规定了离婚损害赔偿而未规定婚内损害赔偿,但两者并不相排斥。《民法通则》和《婚姻法》中的相关规定为婚内损害赔偿提供了可能。我国立法有必要对该制度加以确认,使之与我国婚姻法中已确立的离婚损害赔偿责任相结合,形成完整的婚姻损害赔偿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合法权益的保障,现行婚姻法及与之配套的司法解释对侵害方对婚姻契约的违反及其对配偶实施的侵权行为规定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但是,由于法律的不完备性,与现实的生活中存在的实际情况出现许多的不和谐之处,并在民事赔偿、诉讼时效适用上也存在矛盾之处。针对以上不足,本文提出了可通过确立婚内损害赔偿制度,在婚内单独提起损害赔偿之诉,建立婚内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中止制度等进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精神损害赔偿具有抚慰与惩罚的双重功能,可以达到伸张法律正义,维护合法权利的效果.环境侵权作为侵权方式的一种,其维权模式自然与精神损害赔偿有着密切联系,分析环境侵权的特殊性,并结合我国现存的环境侵权救济机制,建立与完善符合环境保护与权利保障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应当引起理论界与实务部门的关注,也是本文核心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完善商标侵权损害赔偿制度是学界一直探讨的问题,本文针对我国目前商标法存在的不足,试图从完善商标侵权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区分故意侵权与过失侵权.综合运用法定赔偿、补偿性赔偿和惩罚性(加倍)赔偿,并引入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四方面来完善我国的商标侵权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对医疗损害责任做出了专门规定。对于该规定对医疗损害赔偿诉讼的影响,众多专家学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本文认为《侵权责任法》的实施,并不会影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效性,也并非必然导致医疗损害赔偿双轨制的终结;至于医疗损害赔偿诉讼举证责任问题,《侵权责任法》作为民事实体法对其并无直接的影响。立法、行政与司法部门应抓住《侵权责任法》实施的契机,及时修订有关法律法规,以建立良性的医疗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6.
环境侵权的特殊性使得传统救济方式在环境权保护上的局限性日益凸显。面对频发的环境事件,环境权的有效救济问题亟待解决。我国应当建立环境权的社会救济制度,通过修改环境立法,推行环境损害赔偿救助基金制度,建立环境侵权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环境侵权行政补偿制度,构建完善的环境权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专利侵权损害赔偿问题上 ,我国目前采用的补偿性原则存在对专利权人保护不足的缺陷 ,应在兼顾补偿性和惩罚性赔偿原则的基础上 ,确定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的合理数额。  相似文献   

8.
在专利侵权损害赔偿问题上,我国目前采用的补偿性原则存在对专利权人保护不足的缺陷,应在兼顾补偿性和惩罚性赔偿原则的基础上,确定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的合理数额。  相似文献   

9.
确立环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地位,是对人的精神价值存在于环境侵权领域的尊重,符合完全赔偿原则的应然要求,对侵权责任体系的理性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环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侵权责任立法和司法解释上的局限性规定,致使受害人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因而拯需从立法上加以完善,从而有效实现侵权责任体系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0.
王乾 《大众商务》2010,(14):231-231
精神损害赔偿是侵权的民事责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由于起步较晚,相关立法不甚健全。随着精神损害赔偿案件的逐渐增多,这些法律上的缺陷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1.
精神损害赔偿是侵权的民事责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由于起步较晚,相关立法不甚健全.随着精神损害赔偿案件的逐渐增多,这些法律上的缺陷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我国基本建立起一套较完整的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给司法实践提供了法律依据。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为立法不统一以及侵权赔偿计算办法的可选择性、侵权赔偿数额中是否包括律师费、精神损害赔偿费、不当得利返还等尚未规定。建议知识产权侵权赔偿应适用全面赔偿原则,赔偿额的范围不仅应包括被侵权人的损失,以及被侵权人为调查、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还应包括合理的律师费、侵权人的不当得利以及精神损害的金钱赔偿。此外,采用何种赔偿额计算办法,权利人应有选择权。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著作权侵权损害之定额赔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我国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的现状,从其隐含的问题入手,就实行定额赔偿制度的法律意义进行了探讨,并对如何构成我国的著作权侵权损害定额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是我国目前在精神损害赔偿方面最主要的法律依据,填补了急需填补的法律空白。但这一制度在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主体和适用范围过窄,精神损害赔偿标准不统一等诸多问题。本文试就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财产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惩罚性赔偿三种制度,论证我国的侵权赔偿责任体系的框架可以采用两个层面、三种基本制度的形式。  相似文献   

16.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侵权责任领域已经得到立法的认可,但对于违约中的精神损害,《合同法》却持否定态度。人们对精神利益的追求,使得具有精神利益目的的合同逐渐增多,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也引起了更多法律人的关注。在服务型合同中建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大胆尝试,对推动合同法体制的健全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竞争中,商业秘密作为一项无体信息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很多优势。但商业秘密侵权中,对于商业秘密的认定、举证责任的分配,以及侵权损害赔偿额的认定等却愈来愈模糊,《反不正当竞争法》在对商业秘密的保护上问题也是日趋增多。因此,我国需要在个案中减轻权利人的举证责任,引入权利人对于损害赔偿的自由选择权,增加惩罚性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立足于我国目前医疗损害赔偿问题现状,针对司法理论界存在的适用法律不统一,司法实践标准出入较大等现实问题,对我国目前的医疗损害赔偿做概括性的介绍,阐明作者从法理角度,认为按人身侵权进行诉讼优于按医疗事故处理的论点。  相似文献   

19.
浅议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法律大多将精神损害赔偿限定在侵权领域,在违约中一般不承认有精神损害赔偿存在.而在具体实践中,社会生活的纷繁复杂决定了有些违约行为给对方造成的非财产损失远远大于财产损失,对该非财产损失运用责任竞合原理有时往往无法解决.法律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调节器,理应对违约中的精神损害赔偿予以明确规定.从法律的功能角度考虑,我国合同法中应当明确规定对违约造成的精神损害予以赔偿.本文拟从我国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入手,分析了在违约中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知识产权所蕴含的价值越来越大,知识产权极易遭受到不法便害,应怎样保护知识产权,便权后如何赔偿,是侵权行为法学理论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也是当前知识产权案件审判的难点.知识产权的便权损害赔偿制度主要包括知识产权的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知识产权的侵权构成要件及损害赔偿范围三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