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2003—2011年中国31个省级地方政府教育和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相对于扶持之手,掠夺之手对中国省级地方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抉择更具解释力。教育固定资产投资受到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的挤占,仅能反映民众的一般性社会需求,并受到资金、土地资源以及中央政府调控的强烈限制;而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则在官僚意志和官员私利的主导下,几乎挣脱了资金、土地资源和中央政府禁令的限制。由此,得以看清中国省级地方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抉择背后的掠夺之手的行为逻辑。然而,针对学者们所暗含的"掠夺之手仅具有纯粹的掠夺性",本文则提出了质疑,笔者认为:掠夺之手具有混合性,掠夺性包含了扶持性。  相似文献   

2.
传统上认为,“掠夺之手”模型和“扶持之手”模型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理论,前者以政府经济人假设为前提。后者则坚持政府是公共社会福利代表的假设。但两者都认为政府应该积极作为,这说明两者背后可能存在共同的逻辑。通过更为细致的比较,发现两种理论模型其实在进行前提假设时并不完全绝对,前者承认在特殊时刻,政府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会重合,后者则在承认政府存在腐败、效率低下等问题的前提下。试图通过政府治理解决这一问题。这提示我们,如果政府具有自利和利他的双重属性,则两种理论的冲突可以弥合。  相似文献   

3.
辜胜阻 《商周刊》2013,(24):25-25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经济需要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配合。充分尊重市场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4.
转轨经济中的掠夺之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转轨中的政府可能成为掠夺之手。在我国由于长期存在的意识形态的惯性和强政府弱社会的格局以及税制改革造成了地方政府的掠夺行为。为此,如欲限制政府的掠夺行为,在长期必须以经济改革促宪政转轨,形成社会的“自生能力”;在短期必须改革税制,缩短行政代理链条。  相似文献   

5.
政府规模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地方政府规模过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通过计量分析发现,地方政府规模与当地人均GDP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地方政府可以在培育市场、提供公共物品上发挥重要作用,从而成为"帮助之手";但也有可能设租和寻租,从而阻碍当地的经济发展,成为"掠夺之手"。而设租、寻租的规模与政府的规模密切相关。本文试图通过信号传递模型解释政府规模是如何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以此说明政府机构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政府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微妙且具有极端重要性,它一方面具有"扶持之手"的特征,另一方面也带着"掠夺之手"的印记。该文从政府双重角色的分析入手,构建了一个以"辖区竞争、组织竞争、选举竞争"为代表的政府职能动态转变的框架模型,进而提出该模型在宏观经济发展和基层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具体运用,以期对"十二五"时期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的分析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连军  刘星  连翠珍 《财经研究》2011,(6):133-144
以往的研究为政治联系带来的"扶持之手"提供了较多证据,而文章从资本投资视角探讨民营企业构建和维持政治联系所付出的隐性代价,发现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有政治联系的民营企业资本投资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掠夺之手"的侵害,虽具有较大的投资规模,但却表现为较低的投资效率,并且不利于企业R&D投资;而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掠夺之手"则未显著出现。文章认为,从资本投资角度看,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构建政治联系对民营企业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保持了多年平稳而迅速的发展态势,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特别现象,世界都在关注着中国的经济动态,很多专家学者都试图揭开中国的经济发展之迷.文章将从中国经济中的“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两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两者的联系出发,来论述“有形之手“才是中国经济发展之谜的谜底.  相似文献   

9.
李健 《经贸实践》2014,(3):48-49
“人有德行,如水至清”,德清由此而得名。近年来,这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这两个主题,改革当先、聚焦落实、注重质量、转变作风,切实从“越位点”退出、把“缺位点”补上,使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协同发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必须激发市场这一“无形手”的决定作用,更好发挥政府这一“有形手”的调控作用,坚决斩断游走在两者之间的“第三只手”,调节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天平,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