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本研究主要分析传统发酵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并研究和分析其代谢的作用,希望能切实有效地提升传统发酵食品的生产工艺,并实现升级发酵产品质量的目的。通过研究发酵产品,可将其微生物及代谢的作用延伸应用到医疗、保健等各行业中。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是食品发酵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了微生物在食品发酵中的早期应用,并深入分析了食品新技术和微生物防止方面的应用,为提高食品发酵中微生物活力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人工接种沪酿米曲霉S3.042研究芸豆豉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优化芸豆豆豉的产品质量,对新产品开发品质评价非常有意义。结果表明:蛋白酶活力降低,还原糖含量略有上升,水分含量平稳下降,总酸和氨基态氮的含量逐渐上升。同时发酵过程中pH值受到微生物的影响而逐渐下降。随着发酵过程的进行,由于微生物分解蛋白质,因此总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褐变程度随发酵时间的延长逐渐加深。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影响牛奶啤酒生产过程的因素及控制措施。(1)原料奶前处理步骤的影响因素:微生物、原料乳抗生素。控制措施:控制杀菌温度和时间、小样快速发酵检测抗生素。(2)配料过程的影响因素:原料乳配料过程发生浑浊、悬浮、异味及沉淀等现象。控制措施:控制好配料比例,避免微生物污染。(3)发酵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菌种的扩繁和接种、发酵条件、微生物。控制措施:选育优良菌种,控制发酵温度和时间。(4)灌装、包装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温度和压力不合适,导致杀菌不彻底,影响产品保质期。控制措施:调整灌装温度和压力,控制杀菌温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5.
发酵工业是指人们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一门传统工业。至今,我国已形成了一个品种繁多,门类较齐全,具有相当规模的独立工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产品应用覆盖医药、卫生、轻工、化工、农业、能源、环保等诸多行业。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我国检测技术的持续发展下,探究酒曲酶系和菌系特征及酿造过程中微生物动态变化,能够帮助人们准确掌握具体发酵原理,以便更加科学合理地完成大曲生产酿造。基于此,本文将通过结合相关研究文献,重点针对酒曲酶系、菌系特征及酿造过程中微生物动态变化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通过直接加发酵剂发酵的方法,利用从火腿中分离、筛选出的汉氏德巴利酵母属酵母菌、克氏微球菌和变异微球菌作为发酵剂,按4%(1∶1∶2)的接种量接种到肉块中,在30℃的培养箱中模拟火腿的发酵过程,并对相应理化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确定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得到发酵结束后的微球菌数为2.3×10~7;酵母菌数为1.4×10~5;含水量为35%;pH为6.53;酸价为4.1。  相似文献   

8.
食用酵素是一个多元化的复杂发酵体系,有益菌的种类及其特性对酵素的发酵过程至关重要。本文简要介绍了食用酵素的种类、主要发酵微生物,在此基础上综述了食用酵素发酵工艺流程、不同原料食用酵素发酵工艺条件和食用酵素的活性功效研究,最后回顾了食用酵素的研究进展,以期促进多用途食用酵素产品的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9.
在牛奶中接种一种称作克菲尔粒的发酵剂可制得一种新型产品——牛乳酒。本文介绍了克菲尔粒的微生物组成、牛奶酒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和克菲尔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0.
蚕豆是发酵豆制品的主要原材料之一,保存与收获期间极易因外部环境因素而形成黄曲霉毒素。再加上当下我国主要采取作坊模式生产发酵豆制品,在开放式的条件下发酵,发酵过程中会有很多微生物参与反应,容易因杂菌感染而形成黄曲霉毒素。所以,针对发酵豆制品而言,在处理原材料、发酵以及制曲的过程中都极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存在较大风险。因此,对如何控制好发酵豆制品中的黄曲霉毒素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