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5 毫秒
1.
余长继 《发展研究》2002,(10):20-22
一、创新思路,加快发展 发展是执政兴国、富民强省的第一要务。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财税工作的总方针。财税部门要在理财观念、财源培植、组织收入和调整支出结构等方面提出新思路,采取新措施,做出新成效,确保各项目标实现。经济是基础,培植财源要创新思路。要以实现公共财政为目标,在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的  相似文献   

2.
李红兵 《经济师》1998,(12):98-99
“控制规模,限定投向,健全制度,加强监督,注重效益”是财政周转金的管理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各级部门需要建立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协作,而提供关于周转金投放和回收的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又是其中的关键环节。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把人们从低效、繁重的凭证...  相似文献   

3.
财务税收政策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一种手段,对于解决居民消费不足起到重要的作用。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制定合理的财务税收政策,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敏  李卫山 《经济师》1995,(11):39-40
关于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思考张敏,李卫山,侯丽红税收征管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在完善现行“分离”的征管模式的基础上,围绕实现纳税人“自核自缴”这一核心,建立分工合理、程序简化、手段先进、高效率的税收征管体制。为了达到此目标,改革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建...  相似文献   

5.
王国才 《发展研究》1994,(11):12-14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在经济体制转轨变型的改革中,财政也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转变职能,深化改革,寻求新的发展思路。 一、深化改革,重构财政职能 财政职能是国家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现政府职能的一个重要手段,这就决定了财政职能所要实现的目标和内涵要以国家的职能为转移,并从财力分配的角度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在我国,国家既是社会管理者,又是国有资产所有者,国家的双重身份,双重职能决定着财政分配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关于实现当年财政平衡的文章年年作,可又年年成为末能实现的缺憾。这种良好的主观愿望与残酷的客观实在的矛盾是由诸多因素促成的,许多文章都已叙及。有鉴于此,我们曾在1987年提出“财政的战略平衡”的概念,期望在当年财政平衡无法实现的情况下,尽可能在一个不太长的时期内达到战略平衡的目标。但时过三年这一期望仍未实现,1990年的预算盘子又安排了80—90亿元的赤字。而对这种局面继续讨论实现当年财政平衡显然已无任何现实意义,但又不能允许这种局面继续下去,所以我们从战略平衡的角度,提出在三年内实现财政平衡的片断想法,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转变,然而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已成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最大障碍。本文结合现行财政体制和农村消费主体的特点,并在一定的实证结论的基础上,重新定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地方财政的地位与职能,同时提出改革途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实现振兴国家财政这一目标,必须深刻认识振兴国家财政的实质,正确判断我国财政能力的现状,从而寻求振兴我国财政的基本途径。本文认为振兴国家财政的实质是振兴国家与政府;国家财政能力的下降,导致财政支出满足不了正常的政府职能需要,政府不能提供足额的公共产品,则是政府的最大失职;集中财力不仅体现在增量上,还应在调整存量上下功夫;财力分散的背后是财权分散,因此必须标本兼治,集中财力与集中财权并重  相似文献   

9.
王红 《经济研究导刊》2009,(17):240-241
2007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将“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作为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公共财政目标实现的关键在于改革和完善一系列财政收支制度,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探讨新财政体制下政府采购改革趋势,为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1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汇报时,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但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任重道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为明确思路,深入推进协同发展目标的实现,本文立足财政经济建设这一重要职能,从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入手,通过剖析阻碍促进三地协同发展的因素,在发挥财政经济建设职能作用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 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是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充分肯定了我国十年来改革与建设的伟大成就,正确地分析了当前的经济形势,如实估计了经济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明确地提出了今后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目标、方针、措施和步骤。这就为统一全党与全国人民的思想、稳定大局,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理论基础。沿着五中全会指引的方向前进,我们将在斗争中取得更大的胜利。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战略。财税政策是国家调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强大经济杠杆,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有力保障。本文就如何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财政政策进行了研究,以此实现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以各级政府间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为目标而采取的一种财政平衡制度。财政转移制度是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国家普遍采用的、用于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及各地方之间财政失衡的一种重要手段。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作为中国1994年开始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正处于不断完善之中。通过对2003—2012年济南辖区四个县(市)地方财政转移支付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财政转移支付的积极作用以及存在的缺陷,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明确指导思想保证振兴国家财政战略的实现孙文学,陈淑魁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及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提出的实施纲要.都明确将"振兴国家财政"列为改革开放的战略任务之一,并制定了振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善治”理论为核心理论,力求利用“善治”理论解释和探究土地财政这一问题.基于政府在实现“善政”目标的过程中,发现自身行为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原因,结合“善治”理论,最终能够在实现“善政”的目标下,理顺政府自身的身份地位,从“善治”理论层面完善土地财政各主体行为,革新土地财政问题的有效治理和发展路径,达到丰富政府“善治”理论在土地财政方面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中国经济增长政府主导这一重要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和不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很大程度上源于政府主导,而财政体制和财政制度为政府主导提供了激励。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政府主导的经济风险日趋突出。消解风险,中国政府需要尽快从经济增长主导地位退出,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深化财政改革,构筑政府自主退出的激励结构。  相似文献   

17.
1994年分税制的实施,使中央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而与此同时,地方财政,尤其是县乡两级财政却面临着困境,税收的高增长与地方财政困难形成悖论,这不仅限制着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质量,而且造成基层经济活力不足,严重地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若破解这一悖论,必须进行以完善分税制为核心的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18.
1996年世界银行在国别研究报告中指出:“有实力的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稳定的一个必备条件,这对中国来说,同样是重要的,因为中国的经济正处于向市场为基础的国家体制过渡的时期。”几年前,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我国财政困难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的制约性,中央政府和一些学者纷纷提出振兴财政,加强中央财政的目标和任务。然而几年来我国的财政状况不但没有得到根本性好转,相反由于财政困难所引致的财政风险却越来越严重。   一、财政风险的原因分析   1制度方面。我国传统的财政收入机制的基础是农村农…  相似文献   

19.
弱势下的扩张:中国财政状况和政策取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前以预算内财政收入计算的财政规模很低,但这一指标并没有全面反映我国财政的规模,真实的财政规模其实相当大。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概括1998年以来的宏观调控有失公允,为确保经济增长,中央政府实际上调动了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所有政策资源刺激经济。目前,我国债务规模在可控范围之内,真正决定积极财政政策取向的是财政项目的效益等因素,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已经转向谨慎。正在实行的财政政策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这是由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设定的;二是在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增加税收,这反映了财政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提高财政两个比重),竭力完成宏观调控目标的努力。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政策,统一在当前的财政政策中,恰当地反映了转型期财政必须应对的多重目标。  相似文献   

20.
在近期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方面,既要借鉴国外经验,也须结合我国实情有所创造。因此,本文首先对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稳定化政策问题进行简要论述;其次就其所实行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予以评介;最后解析我国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必要性和正确性。一、稳定化政策“稳定化政策”意指政府的政策工具力图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动做出深思熟虑的反应,以便实现稳定经济的目标。这种政策是凯恩斯主义的产物。凯恩斯在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把他以往的政策主张加以理论化,提出了一套通过政府来“调节”和“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