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道德风险(moral hazard)是指经济代理人在对他们行为的后果不必承担全部责任的情况下因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而损害了他人的权益.[在现代企业理论中,国有企业道德风险主要是指国有企业的经营代理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作出不利于国家的行为.由于国有企业道德风险的存在,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对此我们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一、医疗保险中供方的道德风险问题 道德风险(moral hazard)一词起源于保险领域,由阿罗(Arrow)在对医疗保险的分析中提出的。后被引申到经济生活的其他领域,泛指市场交易中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致使代理人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道德风险或可定义为: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相似文献   

3.
企业家是一个追求最大效用的经济人。在企业家的效用函数中,休闲和经济利益是两个重要的变量,企业家对休闲和经济利益的追求可能损害所有者的资本收益。因此,在现代企业中,构建一种所有者利益和企业家利益相容的企业家行为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是至关重要的。企业的经营是有风险的,这种风险是由所有者承担,还是由企业家承担,要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准则。由于人们的风险偏好不同,同一风险收益的效用值以及由此体现的社会福利水平是不同的,因此,企业经营风险由谁承担,要视所有者和企业家的风险偏好而定。现代委托代理理论认为,一个风…  相似文献   

4.
<正>现代企业制度的实施,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不可避免地产生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冲突。企业所有者追求的是剩余索取权,而经营管理者追求的是自身效用最大化。要使经营管理者的目标与企业所有者的目标一致起来,正当行使自己的权力,积极谋求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则必须建立一个与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运行规则及经营管理者自身需求相适应的机制,既可使经营管理者的劳动付出得到合理的回报,以激励其工作积极性,又防止其追求额外的隐形或显性的收入,产生“败德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从而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这个机制就是对经营管理者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央企业引入经济增加值考核经营业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经济增加值考核经营业绩,使中央企业进入以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目标的价值管理新阶段,从而促使中央企业经营者对个人效用的追求转化为对企业效用最大化的追求。本文论述了中央企业引入经济增加值考核经营业绩的意义,分析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的所有者委托经营者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而经营者接受委托代理所有者行使管理权.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所有者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而经营者注重自身人力资源的增值和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经营者做出的经济决策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充分考虑所有者的利益,从而产生所谓"道德风险"问题.如何制定一种激励、约束制度,将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统一起来,使经营者能够按所有者的目标要求进行经营活动,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所在.在众多的对管理层的激励方案中,股票期权制度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7.
现代企业的主要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是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一种契约关系。由于两者之间效用函数的不一致性和信息的非对称性,从而在理论上存在代理人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采取旨在谋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却有可能损害委托人利益的“道德风险”。因此通过怎样的制度安排,使拥有企业控制权的企业经理(ChiefExcutiveOfficer,以下简称CEO)象经营自己的财产一样,经营企业财产,是现代企业规避CEO“道德风险”必须解决的制度性保障。然而,在我国现有的国企制度中,CEO潜在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8.
企业集团是由多个法人构成的企业联合体,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目标应是各子公司个体财务目标对集团整体财务目标在战略上的统合性。所有者追求股东权益的最大化,经营者享有经营权和劳动报酬索取权,其目标是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追求目标的不一致,导致子公司个体财务目标对集团整体财务目标发生偏离。  相似文献   

9.
一、管理报酬契约的设计 1.设计管理报酬契约的必要性.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大多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有者和管理者分别处于委托代理链的两端,由此产生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契约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两者目标不一致.对所有者而言,他们追求自身财富的最大化;对管理者而言,他们追求物质利益和非物质利益的最大化.同时这种关系也决定了两者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管理者的行为有时会背离所有者的利益,对所有者财产造成损害.为了消除这种"道德风险",所有者可以拒绝雇佣管理者,自己来经营.但经营企业是一项复杂且需要专业技术的工作,而所有者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可能并不具备所要求的技能.在无法解决这种问题的情况下,为了减少道德风险带来的代理成本,所有者可以通过与管理者签订管理报酬契约,激励管理者选择和实施可增加股东财富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经营者期权激励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公司制企业的主要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者(委托人)将公司委托给代理人经营,代理人应该以所有者利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所有者向代理人支付相应的经营报酬.但是,作为"经济人"的代理人有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动机.因此,代理人的目标函数不可能总与委托人的目标函数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企业目标一直局限于实现其自身利润最大化,进而达到股东利润最大化,而社会责任一直被看成是独立于商业目标之外的慈善活动所追求的目标。因此,企业会计所关心的自然也只是与企业经营直接相关的的资产、负债、现金流量、投资收益、投资风险等微观指标。在这一目标的驱使下,企业自身虽然取得了发展,但这种发展却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如生态资源遭到破  相似文献   

12.
浅谈对企业家角色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俊华 《企业经济》2003,(4):137-138
企业家这个概念,理论界众说纷纭,国内外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述,有的从职能,有的从精神、素质等等。从各个不同的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它的内在的、一般的规定性。即企业家是这样一群人,他们以经营企业为自己的职业,通过自身的人力资本,对企业生产性活动和交易性活动进行综合协调、决策和创新活动,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有效结合。它包括以下几层含义:(1)企业家是以经营企业为职业的;(2)企业家必须拥有企业家精神;(3)企业家也有自己的个人利益,且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要与企业利益相融。…  相似文献   

13.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组关系契约 ,作为理性经济人 ,关系人参与企业都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企业财务目标作为企业经营目标的综合体现 ,自然要受到这些契约关系人追求自身利益的影响。迄今为止 ,有关企业财务目标观点众多 ,比较典型的有“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相关利益者财富最大化”。这些观点和提法都有其存在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从历史唯物论的观点看 ,它们是一脉相承的 ,反映了人们对企业财务目标的一个认识过程。作为理论体系中的概念、范畴 ,应该是同级、同阶段的事物、现象中的完全成熟的并…  相似文献   

14.
<正>一、信息不对称下的委托——代理问题首先,国家作为委托人将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委托给经理人,这时国资委是代理人。而在委托方和代理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下极容易发生代理人损害委托人利益求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即道德风险。而国家采取这种层层委托-代理的管理模式又加大了这种道德风险的概率。具体是,在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5.
企业家不是慈善家,因为他不搞施舍;但又是慈善家,企业家创造了利润.为国家上缴税收.安排劳动力就业,帮助共同富裕,这是最大的善事.企业的生产经营、追求利润都是手段,目的是通过市场竞争达到共同富裕,手段是残酷的竞争,目的却是慈善的.所以企业家既是慈善家又不是慈善家.但是企业的主要职能是生产经营,迫求利润最大化,没有利润,企业就没有发展后劲.追求利润是手段,发展是目标.有了利润就可以再投入,再发展,发展了再创造更多的利润,不断循环发展壮大.企业家的主要职能是对企业进行决策、指挥、控制,求得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委托代理条件下企业家的规模偏好及其矫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委托代理条件下,拥有企业所有权的委托者和掌控经营权的代理者(包括董事会、经理班子、监事会、党委等内部人,统称企业家)之间存在着目标差异.委托人是出资者,其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或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但是作为代理人的企业家,他们有着自己相对独立的目标系统,而且拥有信息优势.我们发现,现实中的企业家更倾向于追求企业规模最大化,本文对此提出了理论分析和矫正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条件下,委托人需要设计一套对代理人行为的激励约束机制,使代理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能实现委托人利益的最大化。EVA(经济增加值)指标通过将代理人所得的利益和企业价值增值挂钩,使经营者对个人效用的追求转化为对企业效用最大化的追求,从而较好地解决了两权分离下的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18.
企业社会责任成本核算体系构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企业目标一直局限于实现其自身利润最大化,进而达到股东利润最大化,而社会责任一直被看成是独立于商业目标之外的慈善活动所追求的目标。因此,企业会计所关心的自然也只是与企业经营直接相关的的资产、负债、现金流量、投资收益、投资风险等微观指标。在这一目标的驱使下,企业自身虽然取得了发展,但这种发展却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如生态资源遭到破坏、环境遭到污染、员工的权益得不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等。  相似文献   

19.
一、道德风险行为的额外收益分析现阶段我国公司企业的管理权集中掌握在经营者手中,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在人性私利的推动下,企业经营者为追求个人收益最大化,实现其个人目标,经营者借助于控制权带来的信息优势为自身谋取私利,诱发道德风险行为,造成管理腐败。其主要形式为:偷懒、搭便车及机会主义行为。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20.
国企领导人的薪酬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 《现代企业》2008,(6):26-27
国企薪酬激励机制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不断创新,开始呈现出多样性化的格局。国企领导人已开始建立以经营业绩考核为主体的约束机制和以年薪制为主体的激励机制,那些为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起关键作用的企业家得到了较高的回报,国企领导人人力资本的市场价值从制度上得到了承认。但要使国企经营者在自身效用最大化目标与所有者利润最大化目标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仍然是当前国资薪酬制度面临的一个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