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资本市场线     
《财务与会计》2009,(12):58-58
资本市场线是指表明有效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和标准差之间的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的一条射线。它是沿着投资组合的有效边界,由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构成的投资组合。  相似文献   

2.
资本市场线     
资本市场线是指表明有效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和标准差之间的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的一条射线。它是沿着投资组合的有效边界,由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构成的投资组合。资本市场线可表达为:E(rp)=rF+re*Qp,其中rp为任意有效组合P的收益率,rF为无风险收益率(纯利率),re为资本市场线的斜率,QP为有效组合P的标准差(风险)。虽然资本市场线  相似文献   

3.
邹舟  楼百均 《企业经济》2013,(1):173-175
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从上海A股市场随机抽取100支股票,计算它们的收益率,选择上证综合指数为市场组合的市场指数,并利用双层回归分析方法对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这段时间的100支股票进行实证检验。虽然很多国外研究表明,CAPM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市场收益,并在资产估价、资本预算、投资风险分析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也有利于投资者构建最优的证券投资组合,但本文实证研究结果发现,CAPM模型并不适合中国的股票市场,股票预期收益率和系统风险之间不仅不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而且也不存在线性关系,除了系统风险外,非系统风险在解释股票收益上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现代证券组合理论——风险与收益之间的权衡(一)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制衡关系及衡量方法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制衡关系是指预期回报高的资产其风险也高,反之亦然。风险的衡量是由投资回报的波动性开始的,当人们运用资产配置技巧建立投资组合时,还需考虑资产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风险分散效应,其量化的衡量方法就是现代证券组合理论的主题。投资回报率被定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对流动性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证券流动性之间存在协动现象(co-movement)。所谓流动性的协动是指单个证券与证券组合之间、证券组合与整个证券市场之间以及证券组合与行业之间的流动性变化存在趋同现象。证券市场中若存在流动性的协动现象,则在市场出现流动性危机时,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散投资来完全化解该类风险,即市场上存在着系统的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6.
考虑交易成本的连续时间证券组合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Merton1971年通过连续时间随机模型研究证券组合。Merton的研究工作首先是将单一的投资者的行为理解为证券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决定者;证券市场是在一种理想的背景下,由一种有固定收益率的无风险的资产和一种或多种有风险的股票组成,而每种股票的收益率及风险程度是常数;除了当前的证券价格外无其它信息;资产可任意细分但不存在交易成本;投资者欲使期望效用在预期生命周期内最大化。Merton将上述问题演化成封闭型  相似文献   

7.
廖水生  金梦 《财会通讯》2013,(11):86-88
基于市场制衡机制,本文研究了经理人市场竞争性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管理费用率衡量代理成本时,代理成本与经理人市场竞争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采用资产周转率衡量代理成本时,代理成本与经理人市场竞争性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但是不显著。分析还表明独立董事兼任多职的情况并不会显著增加企业的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8.
一、现代证券组合理论——风险与收益之间的权衡 (一)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制衡关系及衡量方法 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制衡关系是指预期回报高的资产其风险也高,反之亦然。风险的衡量是由投资回报的波动性开始的,当人们运用资产配置技巧建立投资组合时,还需考虑资产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风险分散效应,其量化的衡量方法就是现代证券组合理论的主题。投资回报率被定义为投资时段中所赚的钱占所投入资金的百分比,多期回报通常以算术平均值或几何平均值来衡量。几何平均值在衡量长期回报时较算术平均值精确。由于通货膨胀对货币价值的影响,投资回报率多为去除通货膨胀效应之后的比例,  相似文献   

9.
证券选择准则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证券选择理论是以预期效用最大化理论为基础的,为便于在实际中应用,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均值-风险准则和随机控制准则,对于每种准则的有效性问题不少学者都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我国证券市场正逐步走向成熟,投资组合正日益受到重视,而如何进行科学的投资组合选择是投资成功的关键所在。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针对我国股票市场按照各种证券选择准则来确定有效投资组合集,并验证各种准则产生的有效投资组合集之间的关系,从而判断各种准则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史健 《价值工程》2012,31(15):141-142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证券投资基金在我国的金融领域也蓬勃发展起来。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所以证券投资基金存在着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问题。本文主要是对证券投资基金中的委托代理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归纳总结,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证券投资基金的委托代理问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詹森指数     
《财务与会计》2008,(12):12-12
詹森指数是测定证券组合经营绩效的一种指标,是证券组合的实际收益率与期望收益之差,它能评估基金的业绩优于基准的程度。通过比较考察期基金收益率与由定价模型CAPM得出的预期收益率之差,即基金的实际收益超过同等风险对应的预期收益的多少来评价基金,此差额部分就是与基金经理业绩直接相关的收益。  相似文献   

12.
在金融投资领域,投资学者对于投资风险的研究从未中断。金融投资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如何进行财富投资,它的核心是权衡收益与风险,目的是选择资产与负债的最优组合。我们可以通过计算证券未来收益变动的可能性和幅度来衡量其风险的大小,或者说,风险的衡量是将证券未来的收益的不确定性加以量化。本文选取上证50中银行板块股票,利用2010-2013年间的月收益率和方差数据,采取序关系的风险分散方法,对投资组合的风险分散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同以往的值关系相比,序关系更能达到风险分散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股市三因子资产定价模型实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研究沪深A股市场股票收益率的截面性质,并检验Fama,French三因素资产定价模型在中国A股市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沪深A股市场存在着公司规模效应和股东权益账面市值比效应。这种现象在公司规模较小、股东权益账面市值比较高的组合里表现尤其显著。基于市场组合、公司规模和股东权益账面市值比的三因素模型可以完全解释A股市场收益率的截面差异。并且,对不同分组方法和样本区间的稳健性检验表明,本文的结论不依赖于分组方法和样本区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01年N2004年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净资产收益率和销售收入与资产为公司业绩,研究独立董事结构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业绩变量与独立外部董事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与利用净资产收益率测度公司绩效相比,利用销售收入,资产测度公司绩效时,其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1年至2004年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净资产收益率和销售收入与资产为公司业绩,研究独立董事结构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业绩变量与独立外部董事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与利用净资产收益率测度公司绩效相比,利用销售收入/资产测度公司绩效时,其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检验市场的有效性,选择和设定合适的模型尤其重要。文章基于过去几十年国外学者对市场有效性检验的研究和发展,发现学者们正在由使用无条件资产定价模型检验市场有效性,转向使用条件的或多因子的定价模型检验市场有效性和解释异常报酬。因此文章进一步对条件定价模型和无条件定价模型的关系做出理论分析。分析表明:无条件定价模型的风险值与定价误差和条件定价模型的风险值与定价误差之间的偏离,取决于风险值、市场风险溢酬和市场波动性之间的共变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组合证券投资决策模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证券投资者进行某项投资,其收益率为r,由于它受证券市场以及股份企业经营业绩等因素的影响,所以r是一个随机变量,我们自然用其数学期望E(r)代表这种证券预期收益率的大小,用收益率r的方差D(r)(或标准差((D(r))~(1/2))表示这种证券投资风险的大小。假如投资者选择n种证券进行投资,其收益率分别为r_1,r_2,…,r_n,用向量表示为r  相似文献   

18.
我国股票市场风险与收益关系的异方差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风险衡量的异方差模型 自马柯威茨在其资产组合理论中首次用方差来衡量证券投资的风险以来,方差作为风险衡量的标准得到广泛的应用,但这种风险衡量标准是在线性框架下建立起来的,隐含着一个先提条件,即它所衡量的证券须符合有效市场假定,不同时问的价格相互独立,价格变化遵循随机游走模型,收益率的分布呈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9.
从目前我国金融市场运行来看,即使在起步不长的中国证券投资活动中,这一模型的应用也成为有关学者热衷讨论的话题。本文用SPSS软件对上海证券市场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一方面基于统计回归方法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选择适合的市场组合指数,另一方面以选取出来的市场组合指数为样本,采用单位根检验和随机游程两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检验我国上海证券市场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我国上海证券市场已经达到了弱势有效。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均值方差张成的角度探讨了多因子定价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并对规模组合能否作为定价因子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证考察。对沪深两市A股的10个规模组合的均值方差张成检验表明,大、中、小3个规模组合在短期内可以张成所有的规模组合的均值方差边界,这意味着这3个规模组合可以作为定价因子,解释其他风险资产收益率的变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