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杰 《人力资源》2008,(7):38-40
A公司运营管理部的王经理最近又喜又忧,喜的是他通过了公司综合考评,在接下去的一年内职位可获得晋升;忧的是他必须在升职前从现有下属中确定一个能够胜任该部门经理职位的人接替自己,否则他便失去晋升机会。王经理知道公司有这个规定,所以平时也比较注重培养下属,其中职员小赵和小陈的表现都不错,但究竞谁更适合担任未来的经理,王经理心里还真没个谱。于是,找一个时机,王经理向公司人才继任与发展委员会的顾问严老师进行了咨询。  相似文献   

2.
A企业是一家国有控股的集团公司,下辖房地产和装饰等数家下属公司.集团公司完成注册之后不久,为了区分总部部门经理和下属公司部门经理的区别,就把总部部门经理统一都升为部门总经理,部门副经理成为部门副总经理,还有一些部门的骨干人员,虽然不参与管理,但是有管理的潜力,作为公司储备干部,所以也封为部门助理总经理.  相似文献   

3.
我是某公司的研发经理,有一个下属是我的直接上级--公司研发副总的亲戚,而且副总对这位亲戚还特别关照,但这位下属工作很不给力,不但自己的工作做不好,还与同事处不好,同事经常向我投诉他,我也跟他谈过多次,每次谈话他都应承得很好,但过后照旧。我该怎样管理这个特殊下属?  相似文献   

4.
张小平 《英才》2004,(5):104-104
陈先生今年35岁,是位于北京CBD某公司的一名部门经理,年收入在20万左右,目前存款大约有50万。为了改善自己现有的居住环境,同时距离工作地点近些,陈先生想在CBD附近买一套二居或三居的房子。  相似文献   

5.
一个公司的女副总,为了一件很令她苦恼的事来找我。她刚跟下属发过脾气,因为要写份报告,她要求下属必须按她的意愿去写,她的下属是个很有主见的人,跟她的想法不一致,因此吵了起来,闹得不欢而散。她的内心中充满了对下属的不满,“当下属的,就应当完全按照我的意愿行事,让你干啥就要干啥,不要有自己的想法才好。”虽然充满着理直气壮的愤怒,但还是有纠结在心:“我怎么样才能让他完全听我的呢?”  相似文献   

6.
部门经理与下属为各自的方案争执不下,最终演变为将下属调离。这样做的合理性经得起推敲吗?下属坚持己见有错吗?如果你是主管,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呢?  相似文献   

7.
7月下旬,联通史上最大规模的高管调动正在进行时,一系列的省级总经理、总部的部门经理互换位置。尽管大公司的岗位轮换属于公司治理的常见行为,但同样是仅仅上任半年有余.常小兵率先搞出这么大的动静,不知王建宙和王晓初会作何感想。去年底,在国资委的主持下,三大电信商完成了大换岗。换岗带来的必然是换位思考.从中国电信的副总到联通的正职,独挑大梁的常小兵此次率先出手,而且一出手就是大手笔,震撼力波及11省。联通“安内”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攘外”,未来的“3G决战”才是几大电信运营商思考的重中之重,也是联通此次调整  相似文献   

8.
S公司是美国X集团在中国成立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公司研发的产品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成逐年上升趋势,原总经理因业绩表现突出,于去年初升任集团亚太地区负责人。现任陈总经理是从集团生产事业部"空降"过来的一位部门经理,他踌躇满志,决心让公司业绩再上新台阶。经过对公司半年的熟悉和了解,他决定着眼于内部挖潜,通过改革公司绩效管理方式来进一步激发员工  相似文献   

9.
和Tim聊天时,他叹了口气,说自己属于大学同学里混得比较失败的那类.他们最得意的一个同学现在是上海微软某作企业的部门经理,直接向微软中国唐骏汇报.……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源》2007,(6S):75-75
一家外资企业通过猎头雇用了一位副总.合同约定服务期为五年,年薪为110万元。一旦违约,那位副总就要支付200万元违约金。结果,该副总在工作近一年时,提出了辞职报告。出人意料的是。他拿出了平时在工作日陪客户吃饭等证据,要求公司支付其加班费6077元,并立刻解除劳动关系。这家公司对此进行了反诉.认为加班费就应该包括在年薪中。结果是公司败诉。  相似文献   

11.
俗语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任何一个公司都会有总经理和副总,总经理和副总们之间相互搭台、合作默契,公司才能兴旺红火。本期请来三位副总,他们谈了对副总一职的理解,在如何搭台唱戏方面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案例陈某于2008年6月1日到某公司从事会计工作,公司一直未与她签订劳动合同。陈某因担心自己提出签订劳动合同会让公司不快,且4000元的月工资还算过得去,因此也就保持沉默。2010年3月,陈某与部门经理因工作原因产生了矛盾,部门经理便在工作上时常刁难陈某,于是陈某萌生退意。6月10日,陈某以公司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为由向公司书面提出辞职,并要  相似文献   

13.
《中外管理》2006,(9):14-14
我是一个部门经理。我现在遇到一个问题:下属非要我生气或用“吼”的办法才能出工作效率。但一段时间后,下属又恢复常态。用制度处罚他们,我有些心软。问题出在哪儿?我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4.
张先生是某公司新聘的行政总监,他在加入公司不久后,就发现公司两位副总的关系十分微妙,虽然彼此表面上说话还算客气,但在日常工作中互不服气,甚至还常常在公司会议上争得面红耳赤。更糟糕的是,两位副总似乎都有自己的"小山头",都在公司内部潜伏着很多亲信。在张先生通过试用期正式担任行政总监后,两位副总纷纷示好、传递善意,并明确表达了"紧密"之意。张先生明白,他们是在"拉山头"、"立帮派",希望自己"入伙",成为他们的"党羽"。可  相似文献   

15.
戴影频 《公司》2004,(8):98-99
李振海平时话不多,脾气温和,在原公司的管理层中位居第三,而前两位——总经理与常务副总都是他的大学同学。工作一段时间后,常务副总郑扬准备自行创业,动员李振海加盟。李振海希望自己的管理能力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经过慎重考虑,便跟着郑扬开办了新公司,郑扬任总经理,李振海任副总。  相似文献   

16.
某外资公司驻沪办事处原销售主管张先生,多次来职介所咨询。称其所在的公司由于销售经理跳槽。新的部门经理走马上任后,立刻来了个内部大整顿。先炒掉一批老资历的职工,进而又拉拢一批自己的亲信。而张先生因为业绩尚可,部门经理也一时没有合适的理由可炒其鱿鱼。于是就将其挂了起来,不让其涉及核心工作。张先生不禁暗暗叫苦,真可谓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相似文献   

17.
谭一平 《秘书》2014,(11):23
与正式发言时的条理清晰不同,平时上司在给助理作指示时往往语句零碎,有时话讲半句,需要助理去推测和拼凑他们的真正意思,这给助理的理解和执行增加了难度。案例刘琦是公司张副总的助理。这天下午刘琦听完张副总交代的工作,正要回自己的座位,张副总又说:“还有,你让老黄马上过来一下。”张副总是南方人,说话时“王”“黄”不分,刘琦  相似文献   

18.
谭一平 《秘书》2012,(11):32-33
案例小菲的上司是公司负责营销的王副总。这天上午上司正在开会,董事长来电话,问小菲王副总这几天的日程是怎么安排的。对于自己的日程安排,上司从不让小菲过问,所以小菲一点也不知道。小菲只得回答:"对不起,董事长!我马上给王副总打电话问一下,回头尽快告诉您。""什么?你这个秘书竟然不知道自己老总的日程安  相似文献   

19.
黄贵生 《企业文化》2007,(11):82-82
有个企业的老总吴总经历了这样的一件事情。他们公司里有一个部门经理,一直兢兢业业,没想到一下子竟然不辞而别!这件事给他的打击很大,一直以来让他感到最没有问题的员工,却离他而去!吴总说,这个员工叫李湘,他为人聪明,并且跟随自己已经四年之久,一直对公司忠心耿耿。其操办的业务做得一直不错,于是他就将小李提拔为部门经理。  相似文献   

20.
2003 年12 月20 日某公司总经理找部门经理甲谈话,对其主管部门近期的业绩提出意见并要求改进,双方谈话很不愉快,部门经理甲当时口头提出辞职,总经理随即表示同意并通知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门经理甲的工作截止到当月底。事后,部门经理甲反悔,仍然上班并拒绝向公司提出书面辞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