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现有的大部分关于货币危机预警系统的文献中,都将货币危机与货币大幅贬值联系起来,但货币大幅贬值往往发生在货币大幅升值之后。本文尝试在货币升值视角下,对我国货币危机构建一个预警模型,并分别对信号分析法和三元Logit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出口额同比增速和企业存款这三个指标对升值视角下的我国货币危机的预测能力较强;信号分析法的预警效果更好,但Logit模型在研究经济变量对危机影响的相对重要性上又具有优势,因此,在我国货币危机的预警和防范中,应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相似文献   

2.
周华  周晖  刘灿辉 《投资研究》2013,(1):150-160
本文结合前人研究的成果,提出将各类指标综合成分别反映货币危机、银行危机、资产泡沫危机的货币危机指数、银行危机指数、资产泡沫危机指数,并分别以这些指数为变量,在假定风险等级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的基础上,利用MS(3)-VAR(1)模型,对我国1998年1月至2011年6月的数据进行检验,得出MS(3)-VAR(1)模型准确有效的预警了每次危机的结论,并依据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际收支风险的终极形式将表现为金融危机,首先构建货币危机压力指数、银行危机压力指数和资产泡沫危机压力指数以反映金融危机,然后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筛选出金融危机格兰杰原因的变量作为预警指标,最后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合成中国国际收支风险预警指数。  相似文献   

4.
关于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物价上涨关系的实证分析方春树,聂建平货币供给、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是分析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三大经济指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这三大指标存在何种依存关系,更明确他说,作为外生变量——货币供给,对内生变量——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有何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引入风险溢价因素,建立了人民币汇率、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和股票价格相互影响的模型。其次,运用VAR模型实证分析了2005年7月至2011年12月间人民币汇率、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货币供给剪刀差和股票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揭示了其动态演化过程:人民币升值会导致短期国际资本获利流出,货币供给剪刀差扩大,股票价格下跌,从而短期资本继续流出,人民币贬值,进而短期资本逢低流入,货币供给剪刀差缩小,股票价格上涨。期间,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导致主要变量非对称地作用于股票价格,危机时期各变量对股票价格的作用明显大于非危机时期。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政策制定和市场参与常常通过货币信贷增速的高低来判断货币政策的松紧,这种理解不仅过于狭隘,而且存在偏差,并可能导致对宏观经济状况的误判和错误的货币政策。值得注意的是,除货币数量指标外,利率和汇率变量均影响经济增长,这说明货币政策条件不能仅由货币供应或贷款余额等货币总量指标的增长来衡量。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货币总量指标、实际利率、实际有效汇率对实际产出均具有显影响(见表1)。  相似文献   

7.
货币供给理论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弄清货币供给的决定机制和变动规律,进而为货币政策选择和操作实践服务。在货币供给决定分析中,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只有正确地理解这一问题,才能准确地估价货币当局在宏观调节体系中的作用,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局限性。一、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外生性的政策涵义通常,经济学家们总是用“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这样的命题来判断人们对货币当局与货币供给之间关系的观点。问题十分清楚:如果说“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  相似文献   

8.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贷币政策传导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政策变量间的作用强度是反映传导效率的关键指标。基于以货币供给为中介的传导框架,通过构建状态空间模型来研究货币政策内、外部传导系统关键变量间的弹性及其时变情况,我们发现,不同环节传导效率的变动趋势差异性大;存款准备金是效率最高的货币政策手段;货币供应量目前仍是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的最优选择;货币政策对物价的调控低效等。通过HP滤波刻画变量状态表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与政策状态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9.
不断发展的金融创新和私人货币供给等因素导致货币总量指标无法有效控制,且货币总量指标与实体经济变量关系疏远.历史经验表明,大多数国家面对货币总量指标失效的首要反应是扩大货币总量统计范围;当扩大的货币总量指标依然无法提高货币政策效果时,则放弃该指标,转而盯住利率目标或其他.本文从货币史的角度,分析和比较美国、欧盟及美国当前的货币总量指标的层次和统计范围、依据;并探讨了货币总量指标不断失效的原因、货币总量指标在各国货币政策框架中角色转换的原因和对中国货币统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汇率与物价的关系极其重要。汇率反应一国货币的对外币值,而物价则反应一国货币的对内价值。本文选择2005.8~2010.5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来进行研究,选择通货膨胀作为被解释变量,选择人民币汇率、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人民币汇率波动作为解释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来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得出的结果是,货币供给量、人民币汇率都是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1.
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晗 《上海金融》2001,(11):12-15
关于货币供应量是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的理论争论由来已久,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是货币供给外生变量论的典型代表,其结论是:货币供给这个变量并不是由经济因素,如收入、储蓄、投资、消费因素决定的,而是由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决定的。尽管目前西方主流货币经济理论仍坚持货币供应量为外生变量,但反对意见也一直没中断过。如后凯恩斯主义学派认为货币供应量是银行体系、企业、居民共同决定的内生变量。而以罗宾逊、卡尔多等人为首的新剑桥学派则认为从形式上看全社会的货币量都是从央行出去的,因而是一个形式上的外生变量,但是央行对货币的控制能力十分有限,在货币需求变动时,银行系统会及时根据现实经济做出调整,于是货币供应量实际上是内生性的(巴曙松,1999)。笔者认为,在实践中由于货币供应是是受货币供给及货币需求等多种因素决定的,所以在不同国家的不同经济体制背景下,货币供应量的性质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即使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也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1976—2005年58个发展中国家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相关系数检验、面板ADF检验以及协整分析技术,对发展中国家共生性货币危机和债务危机联系的可持续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货币危机与债务危机间存在微弱的负相关关系,但长期中,无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其他发展中国家,货币危机和债务危机均不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人们对货币供给指标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是对货币供给量指标如何随商品交换而变化却鲜有研究。本文从货币媒介商品换角度对M0,M1,M2作了模拟性分析,旨在引起人们对社会财富的计量,商品流和货币流的对应性,以及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等问题作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4.
货币错配与净值损失:来自银行部门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伟霞  朱超 《上海金融》2007,44(8):40-45
本文构建了货币错配与净值的关系模型,用银行部门数据进行验证,并判断出现银行危机的可能性,以银行的净外币资产作为银行货币错配的替代变量,用汇总损益与外币折算差额来代替货币错配的损失。结果表明,尽管由于折算汇率等会计处理方式的不同,但货币错配与净值损益间关系仍然显著。中国银行业整体上有着非常严重的货币错配,给银行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和风险。部分银行还存在发生较大危机的可能性。由于巨额的货币错配,银行业对汇率非常敏感,但账面损失在减少。  相似文献   

15.
周朔 《中国金融》1997,(10):39-42
面对货币冲击:中央银行的对策———国际清算银行对货币冲击的分析与研究周朔编者按本文拟介绍国际清算银行关于货币危机机理和中央银行对策方面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其重点并非介绍东南亚货币危机的具体过程,而是力图从中央银行的角度,考察货币冲击的产生原因、引发诱...  相似文献   

16.
利率升水和期限升水是衡量货币局制度下货币风险比较好的两个指标。考察港币近年的实践发现,在危机时港币的利率升水严重,是市场的贬值预期导致了货币的利率升水。本文的危机模型表明,市场对政府是否坚持货币局制度的预期将影响政府的损失函数,从而进一步影响政府的行为。政府可以采取措施,改变政府的损失函数,更好地坚持货币局制度,  相似文献   

17.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传统国际货币体系的固有弊端再次强化凸显,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国家以及一些国际组织呼吁、支持对其改革也是自然选择。从历史角度看.每次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均始自世界经济与金融格局的转变。危机催生变革,在当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国际货币体系的调整与改革已经成为客观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8.
货币需求函数作为货币需求对实际产出水平、价格水平和各种资产收益率等变量的长期与动态反映,不仅有助于中央银行正确判断金融规模和流动程度,而且有助于中央银行选取恰当的货币政策工具。本文构建5组不同结构的狭义与广义货币需求函数,选取1998年第1季度至2006年第3季度的数据,比较研究了收入、投资、利率、通货膨胀率、外汇储备、转轨制度变量等指标对我国货币需求函数静态和动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俞建麟 《金融研究》1985,(10):62-64
货币供给理论是研究货币供给量由哪些因素所决定以及如何决定的理论。在过去较长的时期内,西方货币学者重视货币需求理论,轻视货币供给理论。货币供给量这项重要的经济变量和政策指标,也被视为可由金融当局绝对加以控制的外生变量。六十年代以后,随着货币主义的兴起和货币政策日益为人们所重视,西方货币学者普遍注重货币供给问题的研究,因而,货币供给理论有了迅速地发展。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当代国际金融危机大都有表现为货币危机的事实,指出了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机构投机者对国际货币关系的冲击与挑战,分析了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与现行国际货币制度的缺陷,提出了在四个方面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