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现行的会计制度没把人力资源纳入应有的管理范围,在现行的会计工作中也没有对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权益进行相应的反映,导致了会计核算内容的不完整,也影响了资产公允价值的体现,剥夺了属于劳动者的那部份权益,掩盖了剩余分配不公的事实,对于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应将人力资源会计纳入财务会计体系,建立"人力资源权益"这一会计要素。  相似文献   

2.
浅谈企业人力资源会计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乐萍 《企业导报》2010,(6):136-136
现行的会计制度还没有把劳动产权纳入应有的管理范围,在现行的会计工作中也没有对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权益进行相应的反映。研究人力资源的价值构成,对其进行合理计量,以确立企业人力资源的权益,并建立和完善与此相配套的收益分配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乐萍 《企业导报》2010,(7):209-209
现行的会计制度还没有把劳动产权纳入应有的管理范围,在现行的会计工作中也没有对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权益进行相应的反映。研究人力资源的价值构成,对其进行合理计量,以确立企业人力资源的权益,并建立和完善与此相配套的收益分配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立人力资源权益会计要素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知识经济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现代经济学家已把人力资源作为现代经济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 ,甚至成为一个决定性的要素。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然而 ,现行的会计制度却没有把劳动产权纳入应有的管理范围 ,在现行的会计工作中也没有对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权益进行相应的反映。因此 ,导致了会计核算内容不完整 ,也影响了资产公允价值的体现 ,剥夺了属于劳动者 (指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和劳动者 )的那部分权益 ,掩盖了剩余分配不公的事实。对于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 ,笔者认为应将人力资源会计纳入财…  相似文献   

5.
在现行会计模式下,不仅物质资源所有者通过交易所确立的对企业的权益得到反映,人力资源所有者通过交易所确立的对企业的权益也同样得到反映;现行会计模式并非物质资本至上的会计模式,现行会计恒等式的右边并没有把人力资源所有者的权益排斥在外,现行的会计恒等式不需要拓展。  相似文献   

6.
在现行会计模式下,不仅物质资源所有者通过交易所确立的对企业的权益得到反映,人力资源所有者通过交易所确立的对企业的权益也同样得到反映;现行会计模式并非“物质资本至上”的会计模式,现行会计恒等式的右边并没有把人力资源所有者的权益排斥在外,现行的会计恒等式不需要拓展。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源会计是会计分支学科,能够对人力资源的成本与价值进行计量,改变了传统会计将人力资源作为费用核算的状况,为政府人力资源宏观调控和企业人力资源优化提供了信息支持。现阶段,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既是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客观需要,也是第三方产业发展及经济外交发展的要求,为了保证其应用效果,应该加大研究宣传力度,将人力资源会计纳入现行会计准则体系中,鼓励推广试点工作,加大人力资产评估人员的培训力度。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源会计是人力资本理论在会计学领域的深入和发展。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型、信息型产业的迅速崛起,科学地确认、计量、反映人力资产的价值,明确人力资源的权益,确立劳动者在企业中的地位,从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在传统人力资源会计的基础上,继承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改进了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明确了人力资源权益,利用人力资源会计的彻底改良模型——劳动者权益会计,从现行的会计核算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系统分析了劳动者权益会计核算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企业人力资源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昊 《事业财会》2003,(6):68-70
人力资源作为企业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与物力资源一起构成企业拥有的资源。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渡,人力资源正成为创造企业价值的主要驱动因素。人力资源会计信息也因此具有高度的决策相关性,披露作为人力资产的人力资源及其产生的权益信息己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然而,现行的企业财务报告只报告物质资源及其所形成的所有者权益,将人力资产及人力资本完全置于报告和披露的范围之外,是极其不合理的做法。财务报告并没有完整地、全面地反映一个主体的全部资源、资源的所有权及其变动。人力资源会计信息未得到披露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  相似文献   

10.
于敏 《广西会计》2002,(8):17-18
一、人力资源会计能否纳入现行的会计体系人力资源能否作为企业的一项资产 ,是人力资源会计能否纳入财务会计体系的关键。笔者认为 ,企业对人力资源所做的各项投资是实在的 ,且与以后各期相关 ,应将其资本化 ,并在受益期内进行摊销。但现行会计体系将其全部列为当期费用 ,违背了权责发生制原则 ,使企业不能正确核算盈亏 ,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和决策失误。因此 ,可根据核算的重点不同 ,将人力资源会计分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 ,前者主要从投入的角度研究人力资源各项投资支出、成本费用的核算 ,后者可借鉴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按照企业对人力资源投资人权益的保障内容不同,把人力资源权益划分为所有者权益和劳动者权益,其中所有者权益又包括资本所有权益和收益分配权益;同时还按照人力资源投资人对企业风险的承担形式不同,把人力资源权益划分为实权益和虚权益。提出了与传统物力资源权益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划分方式,描述了处不同地位和起不同作用的人力资源权益之职能结构。不仅揭示了投资人的权益期望,在整体逻辑上形成权益与资产的会计平衡,而且反映企业的风险预期,在具体项目间形成风险与权益的财务制衡,从而建立起了人力资源权益之会计配置模式及财务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人力资源权益会计的理论基础、研究的现状,以及人力资源会计在方法上的创新性等基本理论体系,分析了在我国构建人力资源权益会计的必要性以及在我国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关于人力资源权益会计在我国应用的对策,以期推动人力资源权益权益会计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小龙 《企业导报》2009,(9):135-136
"小产权"房与我国现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冲突性决定了其缺乏完整意义上的法律保护,也折射出我国现行立法的滞后性。有必要从国家宏观调控、利益协调机制以及农业安全和农民权益保护的多个层面进行制度安排,以期实现对"小产权"房的合理规制。  相似文献   

14.
企业对人力资源的产权控制与权益分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产权控制与权益分派的关系的论述,分析了企业对人力资源产权的控制形式、人力资源权益的界定以及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权益分派。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产权控制与权益分派的关系的论述,分析了企业对人力资源产权的控制形式、人力资源权益的界定以及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权益分派。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设计了一个较完整的人力资源成本核算模式。该模式通过在现行财务会计科目体系中增设一个"人力资源成本"总账科目,并根据需要设置相关明细科目,实现归集人力资源成本信息,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的目的。该模式能够较好地嵌入现行会计信息系统,并且充分兼顾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式的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家华 《财会月刊》2005,(10):26-28
建立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式的目的,一是为了通过计量来提供人力资源价值信息,二是为了让人力资源所有者参与企业剩余收益的分配.但现行计量模式所计量出来的结果缺乏客观性,未能体现其真实价值.本文剖析了人力资源价值的特征,针对现行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劳动力价值 人力资源所有者享有的企业剩余"的当期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式,从而实现人力资源所有者参与企业剩余收益的分配.  相似文献   

18.
张鋆 《会计之友》2006,(3):39-40
人力资源会计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把人力资源作为其对象,不仅拓宽了现有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的视野,而且还弥补了传统会计信息系统不足的缺陷,同时"人力资源权益"调整了收益的分配,极大地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进一步地促进了知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明确人力资源权益确立基础上,探讨了人力资源会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主要概念的界定、人力资源价值的表现形态以及人力资源权益会计的账务处理等问题,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20.
一、人力资源权益会计的理论基础 人力资源权益会计是对人力资源的所有者以其劳动能力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核算和报告。目前,人类社会正处于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特定历史阶段,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持有者应该共同分享企业的剩余价值索取权。为适应人力资源权益会计核算内容的要求,就应对传统财务会计的会计恒等式做出一些修正,即将原有的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扩展为:物力资产+人力资源=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劳动者权益。劳动者不但获得自身价值的补偿、人力资源产权的体现,还将以人力资源产权所有者的身分参与企业最终剩余价值的分配。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形式主要有职工股、效益工资、劳动股、人力资源权益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