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新所得税准则)与原所得税准则比较,所得税的核算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新所得税准则以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代替了原准则的利润表债务法。为便于学习和掌握,笔者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并结合实例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内涵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18号——所得税》规定,企业在计算应缴企业所得税时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企业在计算所得税时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计算的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比较确定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所得税准则),要求企业确定会计期间利润表上的所得税费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本文对所得税费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的理论基础、核算原理、程序及其应用问题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2006年我国财政部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对所得税会计进行了多方面的修改,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运用暂时性差异概念来核算递延所得税。结合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优点,对所得税会计处理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指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应付税款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执行会计准则的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但由于许多非上市公司未执行新会计准则,在所得税会计处理上多采用应付税款法,形成了目前应付税款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并存的局面。本文对二者的含义、理论基础、核算程序等进行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吴本源 《商业会计》2007,(12):16-17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企业应当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企业一般应于每一资产负债表日进行所得税核算。企业合并等特殊交易或事项发生时,在确认因交易或事项取得的资产、负债时即应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在具体运用时,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并对所得税费用或所得税收益进行核算是关键。本文具体探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具体运用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新准则),引入了暂时性差异概念,明确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真正实现了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适当分离。本文结合新准则对现行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利润表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比较,论证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我国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理性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9.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所得税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基本原理是企业所得税费用应以企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按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之问的差额,计算暂时性差异,据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关键是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计税基础分为资产的计税基础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引入"暂时性差异"的概念取代"时间性差异",并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暂时性差异进行处理。新所得税准则只规定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一种方式,这将有利于对企业税务会计处理方法的规范,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充分借鉴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2号——所得税会计》,体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  相似文献   

11.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企业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方法,笔者对其会计处理程序进行了总结,并通过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进行会计处理,其关键是正确理解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本文主要以举例的方式对抽象的相关概念进行解释说明,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对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进行剖析,为正确理解和运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企业应当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企业一般应于每一资产负债表日进行所得税核算。企业合并等特殊交易或事项发生时,在确认因交易或事项取得的资产、负债时即应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本文系统地分析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依据,从实务角度分析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会计的处理,并从实质上分析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实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卓 《财经界(学术)》2013,(10):238+258
自2000年机构重组以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就所得税相关问题多次开会讨论,但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一直选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企业只能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进行核算,实现了与国际通行会计准则的趋同。本文是我学习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心得体会,该准则对电力企业的影响在本文也有涉及探讨。  相似文献   

16.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引入了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的概念,要求企业采取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处理,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本文首先对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特点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基本原理及相关账务处理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7.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一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对企业所得税会计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不得再用应付税款法、递延法或损益表债务法核算,本文拟就此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理论以及实务处理都发生很大变化,体现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的实质性趋同。我国所得税核算方法的演变以及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的最终确定是在当前企业重组及合并大量出现,资产重估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制订,第一次把所得税作为具体会计准则明确规定所得税会计处理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本文就其优点及缺点以及改进意见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以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作为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唯一方法。本文对新所得税准则"暂时性差异"的含义及属性等进行分析,以解析新所得税准则的理论基础与账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企业应当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该规定要求企业从资产负债表出发,先比较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核算的账面价值和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将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认定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会计实践中,如果只是在资产负债表日计列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据以确认与差异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每一会计期间的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