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发投入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对提升公司绩效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选取2007-2011年我国沪深两市制造业91家上市公司持续5年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对公司绩效的滞后效应。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对公司绩效存在着显著的滞后效应,且滞后两年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浙江省106家上市公司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从企业RD投入的角度对科技金融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科技金融政策是通过企业RD资金投入和企业RD人力投入的中介效应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促进作用的,且企业RD人力投入的中介作用大于企业RD资金投入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2010—2018年中小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使用企业年报公布的R&D投入等数据,将总资产收益率作为被解释变量、股权集中度作为解释变量、R&D投入作为中介变量,提出假设,建立回归模型并使用统计方法进行验证,旨在为中小板上市公司优化股权结构、合理安排研发投入,进而提升企业绩效提供一定的思路。实证结果发现:股权集中度和研发投入均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股权集中度与研发投入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研发投入对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中介作用。研究弥补了现有文献没有或较少将R&D投入作为中小板上市公司绩效中介变量的欠缺。  相似文献   

4.
文章选取2014—2018年310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并且以高管团队异质性为调节变量,主要从高管团队的年龄异质性,教育水平异质性,职业背景异质性和海外背景异质性等四个方面探讨了高管团队异质性对于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高管团队年龄异质性和教育水平异质性对于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关系具有负向调节效应.而高管团队职业背景异质性和海外背景异质性对于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关系具有正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沪市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制造业上市公司绩效与股权集中度、国有股比例正相关,与法人股比例和流通股比例负相关,就此提出了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提高公司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2004年—2009年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技术竞争力三个方面分别考察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前后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强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后发现,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相对不足,缺乏连续性;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及研发人员投入强度与反映绩效的部分指标相关,滞后效果不明显;企业会计准则的变化对研发投入强度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78家北京市上市公司2006年至2009年数据为样本,对公司创新投入与业绩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北京市上市公司中研发投入与每股收益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并且有一定的滞后性,滞后期为三年,三年中研发投入对企业业绩带来的正面影响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辽宁在沪深证券交易所挂牌的57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2001-2003年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作为样本,从实证分析角度,分析了辽宁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特征,对不同股权结构下公司经营业绩的显着性差异进行了检验,并通过回归分析,检验了辽宁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股权类型、公司规模、行业属性等封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结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78家北京市上市公司2006年至2009年数据为样本,对公司创新投入与业绩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北京市上市公司中研发投入与每股收益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并且有一定的滞后性,滞后期为三年,三年中研发投入对企业业绩带来的正面影响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2010年至2012年中国4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关系。针对此结果,进一步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以加快创业版上市公司的转型与升级。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本文选取我国电子制造业12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半参数模型,对影响创新绩效的企业规模、发展能力、研发投入、企业年龄、出口能力和厂房设备能力等六个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半参数回归模型较之于一般参数模型拟合效果更加优越;企业规模、研发投入和企业年龄指标与创新绩效呈正相关,发展能力、出口能力和厂房设备指标同创新绩效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且发展能力指标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最大。所得结论对提高企业创新绩效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在进行产业的调整,这种情况下新疆上市公司纷纷进行资产重组,并力图获得整体绩效业绩的提升。研究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和评价资产重组行为,可以为新疆上市公司重组提供一个参考,为上市公司重组的相关实证研究提供新的发展思路。从2008年发生资产重组的27家新疆上市公司中选取了10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描述统计方法对新疆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3—2018年574家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引入研发投入为中介变量,高管团队外部异质性为调节变量,实证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约束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融资约束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研发投入在融资约束与创新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高管团队年龄异质性在研发投入和创新绩效之间起显著负向调节作用,高管团队教育背景异质性在研发投入和创新绩效之间起显著正向调节作用,高管团队任期异质性在研发投入和创新绩效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上述研究不仅在理论上证明了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约束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以及影响路径,而且在实践上为高新技术企业高管团队的选择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2013—2015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3405个数据研究了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经过实证分析后,发现企业绩效和股权集中度之间表现为正U型关系。虽然,股权制衡度和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2004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从上市公司年度经营绩效以及管理人员报酬等相关信息着手,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公司规模、国有股比例、高管持股比例与高管人员的薪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探讨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薪酬与公司绩效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影响经营业绩的因素非常复杂,经营业绩表现趋于多元化,不仅包括财务方面的业绩,也包括管理方面的业绩;财务方面的业绩也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单一的能力指标,若要全面反映公司综合业绩的整体特征,对公司经营状况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估,就需要建立一个基于所有主要财务指标的综合评估体系。文章以江苏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选取了江苏省204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从多个方面选取了十九个财务指标,应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多维度的综合绩效评价模型,并利用模型对2015年江苏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综合绩效进行了评价分析,同时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对提高江苏制造业上市公司综合绩效水平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深圳证券交易所184家中小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搜集了2007~2009年共三年的面板数据,从实证角度分析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中董事会治理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分别从财务指标和市场指标两个方面衡量公司绩效。再通过采用面板数据回归,发现在中小板上市公司中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即董事会规模越大,公司绩效越差。而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领导结构和董事会执行强度并不影响公司绩效。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系统回顾国内外有关上市公司管理层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沪深两市487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实证检验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特征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显示:总经理和董事长的两职合一与公司绩效关系不显著;而高管持股比例随着其不断增加,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呈现出"三段波浪线"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我国2003—2005年498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关系。本文试图说明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的内在联系,为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提供理论上的参考。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绩效与前五大股东及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并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公司绩效与国有股比例显著正相关,与法人股比例负相关,与流通股比例负相关。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加强上市公司股权机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上市公司绩效等提供了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以沪深两市40家上市公司2002年到2008年年报数据为样本,首先利用因子分析法对财务比率指标体系综合打分以衡量并购绩效,然后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实证检验了股权结构与并购绩效二者间关系。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前后绩效总体而言是先降后升的;国有股东属性与公司并购绩效负相关;管理层持股与公司并购绩效负相关,但并不显著;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并购绩效负相关;流通股比例与并购绩效正相关。最后针对本文研究结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