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液体菌种是指采用液体深层培养法获得的菌种。它是在发酵罐中,采用液体培养基通入无菌空气并加以搅拌,以增加培养基中溶解氧含量,控制发酵工艺参数,获得大量菌种或代谢产物。深层发酵培养法是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一条崭新途径,将对我国食用菌工厂  相似文献   

2.
《上海农村经济》2005,(3):42-43
答:液体菌种的确有很多优点,现在在韩国的工厂化栽培杏鲍菇和金针菇上得到了普遍的采用。但是,并不是每个人或每个食用菌栽培户都有条件采用液体菌种的。使用液体菌种应具备以下条件:1、食用菌栽培应有一定的规模,因为生产液体菌种的投入较大,不是只买一台机器就可以实现天天供种的;2、液体菌种必须现产现用不宜贮藏和运输,同时相应的包装和贮藏成本也高;  相似文献   

3.
《浙江林业》2005,(1):24-24
近年来,随着食品科研技术的日益拓展,国外食品工业调味剂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国外液体发酵罐已发展得很完善,普遍采用大型发酵罐自动化生产;在菌种的保存方面,则普遍采用冷冻干燥法;有些企业还通过采用遗传工程等技术来稳定菌种的特性和改良菌种的发酵特性,大大促进了食品风味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家致富顾问》2009,(2):60-60
最新发明的专利有多项:一种食用菌的高产管理装置。一种插入食用菌菇包内的高产管理装置。一种生产食用菌的多用装置。这是发明人继1987年发明食用菌液体菌种及1997年发明食用菌高产特技术以来的再次发明。  相似文献   

5.
广谱通用型食用菌培养基制备技术湖北省一家食用菌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历经6年试验研究,筛选出一种新型的、能替代传统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简称PDA).且经济实用的广谱通用型食用菌种培养基。这种培养基以玉米为原料,辅以菌种包衣剂,既适于制备母种(试管...  相似文献   

6.
《农家致富顾问》2014,(5):21-21
食用菌菌种退化是由于菌丝体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而造成。表现为菌种突然或逐渐丧失原有的生活力、丰产性能或部分子实体的形态改变。菌丝体生长缓慢,在培养基上出现浓密的白色扇形菌落,对环境条件如温度、酸碱度、二氧化碳、氧气、杂菌等的抵抗力弱,子实体形成期提前或推后,出菇潮次不明显。现将其退化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原因:菌种不纯,自体杂交造成基因突变,培养条件如温度过高、不同菌株的混合栽培、转管多代次等都会引起菌种退化。  相似文献   

7.
1、制种 杏鲍菇的1级母种、2级原种、3级栽培种均采用全营养高氮型颗粒菌种通用培养基的配方和方法一次性制备,用食用菌种包衣剂包衣后分别盛入培养容器内,再放入微波炉的托盘上微波灭菌6分钟后取出,冷却后把培养基分别置于“四不型”专利食用菌无菌接种器的操作平台上,然后直接随机进行母种、原种、栽培种全流程全开放式转接种扩繁移植,接毕分别置20-25℃洁净环境遮光培养,一般15天左右菌丝长满培养容器。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食用菌原种制作一般采用麦粒作培养基,不足之处是易吸水膨胀而霉烂、生虫。笔者采用谷粒代替麦粒作培养基制作原种和栽培种,经对比试验得出如下结论:谷粒菌种制作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9.
EC05鸡腿菇适于整草秸免浸泡生料露地畦式覆土仿野生栽培。现将高产技术介绍如下。一、菌种生产母种、原种、栽培种采用全营养高氮型菌种通用的颗粒状培养基的方法,一次性制备,分别放入“苏泊尔”家用压力锅内灭菌40分钟和太空灭菌包内灭菌3-4小时,冷却至常温后取出。接种用“四不型”食用菌无菌接种器,可不用电、不用药物、不用酒精、不消毒灭菌,直接将上述培养基分别置接种器的接种操作台上,随机进行全流程全开放式转接种扩繁移植运作。接毕,适温(15-28℃)培养,一般8-12天菌丝可长满培养容器,较常规制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米曲霉发酵豆粕制备大豆肽,以水解度为指标,考察发酵液初始pH、培养基中豆粕质量浓度、发酵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对水解度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高水解度大豆肽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液初始pH6.6,培养基中豆粕质量浓度2%,发酵培养温度32℃,时间46h,该发酵条件下大豆肽水解度为48.12%。  相似文献   

11.
主要探讨了以鸡油菌为原料,利用鸡油菌孢子液体深层发酵,获得菌丝体与发酵液的混合液。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多因素多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出饮料的最佳配方,制作鸡油菌孢子发酵型饮料。对鸡油菌孢子发酵型饮料进行了感官质量的评定,结果表明:发酵120 h时发酵液的感官最好,多糖含量最高,发酵饮料的因素影响主次顺序为发酵液>稳定剂>柠檬酸>白砂糖,发酵饮料的配方以46%的发酵液、0.22%的柠檬酸、0.18%的稳定剂(CMC-Na)、7.5%的白砂糖时制得的发酵饮料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2.
马自强  李应彪  王陈强 《现代食品》2020,3(5):100-105,115
本文以加工番茄为原料,模拟工业生产工艺制备番茄汁,添加从酸奶中分离鉴定所得菌种,驯化制成复合发酵剂,研究优化发酵番茄汁的加工工艺.发酵菌种鉴定结果为植物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合感官评价法优化获得了制备发酵番茄汁的最佳工艺:白砂糖添加量10%、发酵时间14 h、发酵剂添加量1‰、发酵温度37%,发酵终点PH值3.96.  相似文献   

13.
一、菌种生产1.母种、原种生产选用“纯天然全营养高氮型颗粒状脱毒菌种通用培养基”的配方和方法一次性制备,经食用菌种包衣剂混合包衣后,盛入培养容器。母种培养容器选用18毫米×180毫米的玻璃试管,装料后棉塞堵封试管口;原种培养容器选用250毫升或500毫升的生理盐水瓶,装料后棉塞封堵瓶口。分别放入“苏  相似文献   

14.
为了得到较高产量的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发酵工艺,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法对植物乳植杆菌BXM2产GABA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分析菌株BXM2的耐酸、耐胆盐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产GABA最优发酵条件为菌种接种量3.7%、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32.2 h,在该发酵条件下,菌株BXM2产GABA含量高达479.23μg·g-1。耐酸、耐胆盐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pH值和含有不同浓度胆盐的MRS培养基中培养2 h,其活菌数均超过1×105 CFU·mL-1。菌株BXM2具有较强的耐胆盐、耐酸能力,在优化发酵条件下可高产GABA,对开发GABA功能性食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食用菌菌丝繁殖快、易变异 ,菌种保存难度较大。现介绍几种效果很好且简单易行的菌种保存新方法。一、液体石蜡保存法选用化学纯液体石蜡 ,高压灭菌后放入40℃恒温箱中数小时或干燥器中数日 ,用无菌吸管或注射器吸取液体石蜡 ,注入菌种试管 ,注入量应高出斜面尖端1厘米左右 ,塞上棉塞 ,用蜡封好 ,直立保存在清洁、干燥、凉爽的低温处 ,可保存5年左右。二、生理盐水保存法将菌种接入马铃薯培养液中 ,每250毫升三角瓶装60毫升培养液 ,振荡培养或每天摇动5 -10次 ,培养5 -7天 ,然后将形成的菌丝球吸入装有5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  相似文献   

16.
《农家致富顾问》2014,(1):18-18
组织分离法为一种无性繁殖方法,分离技术较为简单,即采用子实体的菌肉组织进行分离培养,是获得纯菌种最常用的方法。金针菇组织分离法的具体操作如下:选用PSA或PDA等斜面培养基,所用培养基必须保持斜面上无多余的游离冷凝水,否则容易引起细菌、酵母污染。选择符合该品种特征、生长良好、朵形圆整、无杂菌污染和虫害的子实体。种菇培养的环境应尽量清洁无污染并满足其生长条件。  相似文献   

17.
近日,国家林业局在北京召开了948项目验收会。全国共有59项948项目参加了验收会。省林科院吴学谦研究员承担的“食用菌胶囊菌种工厂化繁育技术引进”和钟哲科博士承担的“多效持续腐殖肥生产工艺及应用技术引进”2项948项目参加了验收会,其中食用菌胶囊菌种项目获得了86.43的高分,在59项参加验收的948项目中名列第5名,在第二组项目中名列第3名,  相似文献   

18.
在食用菌制种过程中,常遇到菌种受到污染不能利用问题。这里介绍一种通过灭菌处理即可使菌种继续利用的简单方祛: 一、材料准备(1)挖种:初期污染的菌种,杂菌菌丝进入培养基很浅,可以将其挖掉,以备接种。(2)配制药液:多菌灵粉剂0.1%、磷酸二氢钾0.2%、石灰2%~3%,用洁净水配成PH值12~13的混合溶液。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本溪市食用菌研究所历时3年研究成功木耳代料栽培技术。过去木耳栽培需要用上好木材切割成段钻孔栽种,既浪费木材,产量也十分有限,而代料栽培则是将锯末、石灰发酵装入塑料袋作为培养基,注入食用菌苗后放置在苹果、葡萄等经济林下,利用林木天然的阴凉保持培养基的湿度,从而加快菌苗的生长速度,每年可产木耳三茬,是同等大小木耳产量的15至20倍。同时,用过的培养基还可以用做经济林的有机肥料。本溪研究成功木耳代料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一、菌种1、概念食用菌菌种就是食用菌的种子。食用菌是靠食用菌孢子繁衍后代的。在自然条件下,散落在适宜环境下的孢子,萌发成菌丝体,菌丝体在适宜环境下生长发育达生理成熟后,就形成子实体。即食用菌自身完成子实体→子实体成熟后散落出孢子→孢子萌发成菌丝体→菌丝体成熟后形成子实体。人工栽培食用菌时,不选用孢子为直接播种材料,而是用孢子或子实体组织萌发而成的纯菌丝体作播种材料,因而,通常人们所说的菌种,实质上就是经过人工培养并能进一步繁殖的食用菌的纯菌丝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