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城市步行交通系统规划及指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回顾了现代城市步行交通系统的发展,认为未来城市步行交通必将走多元和谐之路.其次通过介绍现代交通系统的多层次内涵拓展,进而解析多元和谐发展的原则,认为宜将人性化、生态化、景现化融为一体.最后,提出建立融"空间规划、交通组织、土地利用、景观设计、行为感知"五个方面为一体的现代城市步行交通体系规划的理论,并通过深圳市和重庆市两个步行规划的案例分析,比较和构建了城市步行环境与设施设计的指引,从控制城市步行环境质量方面指导下阶段的具体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2.
"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促使城乡规划从传统物质规划管理逐渐走向多元网络化治理。通过对台北大溪老街与上海市田子坊街区保护更新实践中多元协作过程的分析,指出在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困境与利益格局转变的背景下,政府赋权与利益协调对多元协作机制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社区规划师引导下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协作机制的建构,明确社区规划师在历史街区保护更新中作为多元利益协调者、公众参与组织者、规划过程监督者等多重角色,提出历史街区规划服务平台支撑、社区规划师引导、多元利益主体参与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协作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发达国家,协作规划理念被广泛应用于社区发展项目,但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随着城市再开发的深入,我国城市存量空间发展模式已从释放土地资源为主的物质性更新,转入综合性的社区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广州率先进行了一系列社区参与下的微更新实践,展现出多元主体协作理念在城市更新中的萌芽,并显示出新时期城市更新的目标延展,即从物质空间改造拓展至包含社会经济、历史文脉、空间环境等在内的多维度更新。通过梳理中西方社区更新与治理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提出由土地价值、地方知识、社会资本与社区善治四个维度构成的社区协作体系,并以永庆片区、泮塘五约与深井社区三个社区微更新案例为实证对象,探索适合我国的社区更新与治理新路径。研究进一步提出建立社区更新协作体系、完善地方知识众筹机制、培育社区社会资本的策略,最终实现“共智共策共享”模式下的社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已有30多年,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认为在城市中引入公众参与,会让公众对城市规划和管理采取更加合作的态度,可以让政府更好地管理城市.本文着重论述加拿大公众参与的起源、理念、技术和方法的先进经验,对比我国公众参与所处的历史阶段,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我国城市规划中完善公众参与需要从主体法、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及规划编制程序几个方面,通过城市试点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公众参与模式.  相似文献   

5.
业委会发展的困境及其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安 《城市问题》2012,(3):98-102
城市社区业主委员会担负着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深化基层社会自治、培育公民社会的责任。就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业主委员会的发展状况来看,业主委员会正面临着发展困境,集中表现为业委会与业主及其他治理主体间的权利矛盾关系、业委会作为"代议式"治理机构所存在的内部问题。协商民主承认多元利益,倡导在公共利益原则主导下多元主体平等、理性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其理念与制度设计有助于破解城市社区业主委员会的发展困境,有利于突破社区治理的瓶颈。  相似文献   

6.
社区是我国社会治理的基层单元,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社会治理的重心向基层转移",社区无疑成为实现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基础阵地,城市社区治理的成效能够有效地反映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进程,日益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议题。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社区治理进程加快,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区智能化建设成为推进城市社区治理成效的重要方式。我国也积极提倡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社区治理应当走出传统的管理模式走向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发挥多主体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简要分析了美国城市发展历程与规划历程,指出美国不同阶段城市规划关注的城市重点,城市规划目标与理念对我国城市规划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通过分析美国小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引入公众参与机制的形式及其对规划目标的影响,结合规划过程中对经济发展的分析的理念与方法,理解经济学和人口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反思我国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的不足,提出我国小城镇规划需要改进的几个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一研究背景与意义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墨菲(Muphpy,1991)为代表的学者就开始提倡旅游规划中的社区公民参与,使旅游业为整个社区带来世世代代的好处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和评价旅游业的标准。尽管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观点的提出较早,但在具体落实上并不尽如人意。实践表明,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社区的主体地位是常常被忽略的,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实践更无从谈起。对社区居民考虑不够,缺乏对社区的全盘思考,使得旅游规划缺乏科学性、系统性,旅游经营管理阻碍重重。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严重阻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认为城市风貌规划具有塑造城市个性、提高管理绩效、改良城市景观等作用.认为国内风貌规划起步较晚,目前存在着规划理念落后、分析方法主观、规划内容面面俱到、规划成果指导性不强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针对上述问题,试从规划理念、规划方法、规划内容、规划成果四个方面就如何提高风貌规划的可操作性加以探讨,并以台州市路桥区的城市风貌规划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更新逐步常态化,存量改造地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问题已经成为城市高质量均衡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通过对广州市"三旧"改造至今城市更新政策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存量规划阶段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在政策上存在规划宏观调控引导不足、公共产品供给方式单一、公共参与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索结合激励与责任的公平规则、统筹区域与地块的发展规则、多方参与公共理性导向下的理性规则等策略思考,以期为建立均等化、多元化、可持续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体系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1.
社区规划已经成为城市规划专业工作者的新舞台,但是以技术为中心的规划方法仍然制约着社区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社区规划编制过程并没有解决规划中认知与行动的矛盾.论文提出:社区规划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将社区规划作为一种行动模式而非简单政策制定.规划文本和图集只是成果的形式之一而非全部;规划师与社区之间的双向互动,规划师向社区学习,...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目的不仅在于保护其历史建成环境,保护其所代表的传统文化、民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原真性,更在于改善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保持地区发展活力,以及促进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文中分析了现有历史文化村镇保护模式和途径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将传统城市规划和社区规划有效结合,建议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应采用基于居民参与、社区自治和自助的参与式社区规划新途径,并详细阐述了参与式社区规划在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中的适用性、工作过程和路线以及特点。  相似文献   

13.
社区规划的发展进程与多维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区规划是在多学科和各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透过社区规划的原生领域和扩展领域的规划原理,从多角度多层面对社区规划的多维特质进行深刻解析,指出社区规划极具综合性,应从规划理念、开发模式、方法、协调与保障机制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发展与完善,实现多元化转变,从而更有效地指导社区规划的各项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4.
针对开放式社区成为城市交通的"贫民窟"问题,济南市交警率先开展了开放式社区交通微循环体系的规划与运营。交通微循环体系规划和管理并重,规划角度从打通支路网、渠化主要交叉口、加快停车设施建设、加强公建交通管理、慢行交通优先方面规范行车、停车秩序;管理角度从健全管理机制、构建长效机制、划拨专项资金、广纳社会建议方面体现属地管理理念。深刻剖析实践案例、实施步骤及具体问题的解决措施,确保规划与管理有效衔接。结果表明,开放式社区交通微循环投资省、周期短、见效快,社会反映好,极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城市规划史是是一门新兴的史学与城市规划的交叉科学,其发展走向主要受到史学、城市规划和城市史发展的影响,其他学科如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等也具一定影响作用,因此它具有跨学科与多学科的性质.本文首先概括论述了史学、城市规划这两门学科近年来的发展动态,总结了城市规划史学科的研究进展.以此作为时代和学术背景,分析了城市规划史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多元化研究态势,包括新的研究主题、着手点和研究方法等,同时展望了未来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公共政策理念的城市规划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城市规划作为政府的重要公共政策的认识是国家新时期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论文通过梳理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内涵的演变,解释了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出现的历史必然性;然后从制度与公共政策的关系角度,认为这一新的认识对城市规划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城市规划制度的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规划过程中的公众参与体系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利益冲突表象化,日趋多元化的行为主体要求增加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透明度,加强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力度."公众参与不足"是我国城市规划过程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基于我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旨在运行环境方面探索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8.
城市水域生态规划模式与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道明 《城市发展研究》2007,14(4):54-58,104
界定了城市水域生态与城市生态水域的概念;依据生态学理论,基于"五律协同"原理,提出了"五位一体"城市水域生态规划新模式,并阐述了城市水域"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水安全和水健康"的规划内涵;按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融入"五位一体"理念,构建了城市水域生态规划框架;最后,对城市水域规划的生态观进行了再思考.  相似文献   

19.
在长长的时空隧道里,30年弹指一挥,但改革开放30年之于中国,却能让岁月峥嵘,让梦想腾飞.我国的城市规划事业也随之有了30年的伟大变革、30年的春华秋实.市属规划院是城市规划领域发展的一个最直接缩影.本文调取了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0年存档项目的数据及信息,准确记录了这座城市的规划编制历程,也从一个特别的角度回眸审视我国城市规划行业30年的发展变迁,以期对未来城市规划行业发展提出审慎的判断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从目标规划到过程规划--城市规划的技术特征与政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规划的功能正从作为城市未来空间构架向政策形成与实施工具的方向转变,城市规划的成果也逐渐由科学蓝图的形式向政策法规的形式转变,随着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对城市发展与建设的影响也逐渐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以目标引导为主转向市场体制下的以政策控制为主,在规划文本中,以对规划实施过程进行控制的强制性条文相对于以目标预测和蓝图描绘为主的引导性条文而言将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从对城市规划的技术特征与政策特征两方面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城市规划工作由"目标规划"向"过程规划"转换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