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以2005年至2007年中国证券市场上发生的699起扩张性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考察股改前后上市公司并购短期财富效应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未完成股改公司相比,已完成股改公司的并购活动在并购前和并购较短事件窗内受到市场积极追捧,获得了较高的累积超额收益,然而并购公告后股价却呈现反向修正态势,其财富效应在较长事件窗内持续性较差。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以2005年至2007年中国证券市场上发生的699起扩张性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考察股改前后上市公司并购短期财富效应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未完成股改公司相比,已完成股改公司的并购活动在并购前和并购较短事件窗内受到市场积极追捧,获得了较高的累积超额收益,然而并购公告后股价却呈现"反向修正"态势,其财富效应在较长事件窗内持续性较差。  相似文献   

3.
在关于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经济后果的研究文献中,被并购方的流通股股东是否能够通过股价变化获得一定收益是一个研究重点。本文通过对我国转轨时期的特殊制度背景进行分析,讨论了我国应该采用何种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行为财富效应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王典  徐富强 《会计之友》2021,(17):19-26
并购重组在盘活资本市场存量资源,助力企业外延式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大规模商誉溢价.近年来,上市公司因并购商誉引发股价"暴涨暴跌"之现象愈演愈烈,引起了市场各参与者的高度重视.文章结合股价崩盘风险与行为金融理论,分析了并购商誉、投资者情绪对企业股价崩盘风险间的影响,以及投资者情绪对并购商誉股价崩盘效应的影响.基于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存在并购商誉且并购商誉净额规模越大的上市公司,其股价未来崩盘的概率越高;投资者情绪不仅会使企业股价崩盘风险上升,还使得并购商誉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加剧作用增强;投资者情绪的一系列股价崩盘风险影响力仅由情绪高涨状态所驱动,投资者情绪低落时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5.
由于国内企业内部治理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外部控制机制的缺失,企业并购后掏空现象愈演愈烈,并购后的长期财富效应越来越低。本文分析了企业并购掏空的特征,通过建立模型对掏空现象进行因素分析,重点阐述了控股股东的掏空动机、与股权比例相关的上市公司控制力,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公司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中企业并购现象的增加,企业并购对公司治理的效应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从企业并购对经营者目标的约束,对自由现金流量的影响,分析了企业并购在公司治理中的效应,并对我国企业的并购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由于国内企业内部治理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外部控制机制的缺失,企业并购后掏空现象愈演愈烈,并购后的长期财富效应越来越低。本文分析了企业并购掏空的特征,通过建立模型对掏空现象进行因素分析,重点阐述了控股股东的掏空动机、与股权比例相关的上市公司控制力,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公司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李梅 《财会通讯》2014,(11):87-92
并购是企业迅速扩张,短期内实现资本大幅增值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公开历史数据,运用市场模型的事件研究法实证研究了2006-2011年间首次发布并购公告的405家A股上市公司的520个并购事件样本的股东财富效应。结果证明,参与并购的上市公司并未给股东带来显著的正财富效应;行业因素对多元化并购短期绩效存在一定影响;在剔除行业因素后也没有给股东带来超出行业平均水平的超额收益;同行业并购与多元化并购绩效实质上没有显著差异。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30%~50%之间时,多元化并购随股权集中度提高,短期绩效下滑;同行业并购短期绩效随股权集中度增加而提升。国有性质与短期股东财富效应正相关,但对同行业并购统计上显著,对多元化并购统计上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转移会改变投资者对目标公司的预期,从而引起目标公司股价的变化,进而使得目标公司股东的财富发生变化。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分行业对2002年我国资本市场上第一大股东发生变更的目标方公司股东财富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整个资本市场而言,控制权转移能为目标公司带来显著的财富增加;而对于不同行业控制权转移的财富效应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只有原材料企业在公告日前可以获得显著的正财富效应,而工业企业和消费企业的财富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2005年被并购的30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旨在通过对这些数据分析,找出哪些因素最能影响并购公司选择目标的决策,为以后有并购意向的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公司并购整合是公司并购的关键性阶段,决定着整个公司并购的成败。公司并购整合绩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在并购规划阶段进行详细阐释。基于沪深股市上市公司的公司并购数据,借助于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经验性的研究发现,企业性质、目标公司员工素质、生产有效性、经营有效性对并购整合绩效存在着显著的影响,而品牌影响力、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对并购整合绩效不存在影响,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规划存在着功能缺失,从而为公司并购的整体改进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以2011—2015年上市公司设立并购基金事件为样本,研究并购基金的价值创造效应,并分别从融资和投资角度研究并购基金价值创造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设立的并购基金具有较明显的价值创造能力。同时,研究还发现杠杆水平较高的上市公司,其设立的并购基金会获得更高的财富效应;不同类型并购基金均能创造价值,但相关并购型并购基金比多元化并购型并购基金更具价值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以2009—2021年被并方为上市公司的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并购溢价与并购绩效双重视角系统地分析被并方CEO并购补偿的作用是代理问题加剧的财富转移还是代理问题缓解的薪酬契约完善。研究发现:当预期并购协同效应较低时,被并方CEO并购补偿与并购溢价显著正相关,更多地体现为薪酬契约完善;当预期并购协同效应较高时,被并方CEO并购补偿与并购溢价显著负相关,直接后果是压低了被并方的并购溢价,更多地体现为财富转移。薪酬契约完善假说与财富转移假说得以存在的主要作用机制是不同协同效应下被并方CEO留任的可能性存在显著差异,CEO留任在并购补偿对并购溢价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被并方CEO并购补偿对主并方短期并购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并购后商誉减值具有负向影响,说明从整个并购市场的角度来看,被并方CEO并购补偿是一种“顾全大局”的薪酬契约完善。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事件研究法,以2008-2010年上市公司的兼并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对不同交易特征下的并购财富效应进行分类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总样本存在提前反应,并产生积极的公告效应,但其股东财富效应在公告日后并未显著增加;股票支付公司在整个事件期内的股东财富效应显著高于现金支付公司;资产收购公司在公告日后的股东财富效应显著高于股权收购公司;关联并购公司在公告日前和公告日后的股东财富效应分别显著低于和高于非关联并购公司.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8—2016年有业绩承诺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并购中业绩补偿承诺条款的设置与兑现对并购业绩的影响,以及并购业绩未达预期产生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设定高增长率的业绩目标对并购业绩完成具有负面作用,采用股份补偿、非累计补偿、减值测试补偿以及双向业绩对赌对并购业绩实现具有积极作用。在承诺兑现过程中,承诺后期业绩目标压力更大,业绩完成率更低。在业绩承诺完成的经济后果方面,本文发现,未完成业绩承诺的并购相对于完成承诺的并购具有更高的股价崩盘风险,进行盈余管理的并购相对于未进行盈余管理的并购具有更高的股价崩盘风险。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长虹并购美菱这一案例.一方面是基于此次并购影响广泛、意义深远,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目前国内关于上市公司并购的实证研究基本上都是大样本的研究分析.缺乏以并购为主的案例研究。因而,本文采用并购案例分析。既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个案检验.也从微观层面对并购双方的绩效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金融市场的财富效应是指在金融市场上.金融资产持有人持有的财富随着金融资产价格的上涨或下降而同步增加或减少.进而对消费产生抑制或刺激。控制权转移的财富效应是市场对控制权转移的反应导致公司股票价值的变化,从而引起股东财富的变化以及由于控制权转移引起的财富的流动。控制权转移的财富效应侧重从微观的角度研究控制权转移对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股东财富的影响.即在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过程中.谁是最大的赢家。  相似文献   

18.
现代并购理论可以划分为效率理论、代理理论、行为金融理论、再分配理论四大类,不同的并购理论可以推演出不同的预期财富效应。本文对并购理论预期的财富效应加以梳理,指出并购活动的收益及其分配的各种可能,说明了在并购实证研究中如何应用这种预期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一、海信集团收购科龙电器的过程及结果海信收购科龙被称为国内家电业规模最大、收购资金最多、难度最大的"并购"案,并购企业的规模(被购目标年销售额84亿元)和并购金额(收购金额为9亿元)双双创下了中国家电并购史新高。2006年4月24日,科龙发出了关于广东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海信空调有限公司股份转让补充协议二的公告之后,作为收购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A 股上市公司2008—2016 年的数据,研究券商背景的独立董事对企业并购倾向和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没有聘请券商背景独立董事的企业,聘请了券商背景独立董事的企业具有更高的并购概率和更大的并购规模,且能获得更高的并购绩效,即使在考虑实证模型的自选择问题、遗漏变量及自变量影响的滞后作用后,这些基本结论仍保持稳健。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券商背景独立董事的上述作用在国有企业、股价较高的企业、成长性较高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