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协调度时空变化及动力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从人口、社会、经济及土地城镇化,分析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协调程度及动力因素,以期为提高新疆城镇化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文章选取人口、土地、社会、经济等4个方面11个指标,运用综合评分法、协调度模型及线性回归法等方法对新疆各地区城镇化发展时空格局进行分析,运用熵权法确定权重,综合评价法测算新型城镇化水平。[结果](1)新疆市域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发展具有显著差异性,2005~2015年间新疆市域综合城镇化水平在空间上表现出西部及东北部地区显著变化特征,与此同时,新疆各地区城镇化发展协调度均有所提升。(2)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地区生产总值、受教育程度等对协调度影响较大,而失业率、GDP等因素对新疆城镇化发展影响不显著。[结论]根据新疆各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特点,制定差异化策略,为制定新型城镇化发展政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山东省新型城镇化总体发展水平,构建指标评价体系,研究了山东省17个地级市人口、土地、经济、社会、环境及综合城镇化发展水平空间分布特征,以期为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评估、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保证各市均衡发展、提升市民生活质量提供借鉴。[方法]该文利用熵值法计算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各评价指标权重,运用Arc-GIS12.0软件对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整体呈现出"东北和西南高、西北和东南低"的特点。其中,经济城镇化表现为"东北、西南和中部城市突出、西北和东南城市发展较落后"的特点,与山东省新型城镇化总体发展特征相吻合;社会城镇化表现出中部、西南高,西北、东南低的特点;土地城镇化体现出以莱芜为最高值中心,以青岛、潍坊、淄博、济宁为第二高值的倒"C"型特点;人口城镇化则以济南为最高值,以菏泽、济宁、淄博、潍坊、青岛为第二高值;环境城镇化表现出"沿海城市高、中部城市低"的特征。[结论]山东省市域之间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且经济在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起着直接决定性作用。山东省在统筹全省新型城镇化平衡发展过程中,注重当地经济建设是根本。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病"各种弊端逐渐显现的当下社会,国家提出了建设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把生态保护与资源节约理念融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这与农村旅游经济开发具有诸多契合之处。本文在阐释城镇化建设与农村旅游经济开发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对二者融合发展的政策保障进行梳理,并立足当前农村旅游经济开发的现状提出一些参考对策,力求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旅游经济开发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的研究成果,从经济增长、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环境资源等四个角度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指标体系。根据河北省2010-2015年间的面板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和熵值法对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2年间,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呈降低趋势,从2012-2015年,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则大幅提升,而且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等指标与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有极强关系。建议政府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升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江苏省常州市及各区、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建立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人口城镇化、经济生态化、社会城镇化、生态城镇化等4个方面共确定13个评价指标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为常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供相关建议。[方法]依据科学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及理论分析与频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指标的获取与筛选,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综合确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大限度提高研究结果的精确度,并得出影响常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结果]常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由"良好"向"较好"转化,最终优化为"优秀",优化趋势遥遥领先,各区、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及优化趋势差异性明显,总体来看金坛区、溧阳市发展水平较好,钟楼区与武进区发展水平不理想,天宁区、金坛区及新北区新型城镇化优化趋势紧跟中心城市常州市。[结论]常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呈逐步上升趋势,发展前景较好,建成区绿地覆盖率、工业废水达标率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常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新型城镇化建设应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原则,河北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着注重经济增长、忽视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等问题。因此,探析城镇化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包容性治理路径已成为现阶段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病"各种弊端逐渐显现的当下社会,国家提出了建设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把生态保护与资源节约理念融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这与农村旅游经济开发具有诸多契合之处。本文在阐释城镇化建设与农村旅游经济开发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对二者融合发展的政策保障进行梳理,并立足当前农村旅游经济开发的现状提出一些参考对策,力求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旅游经济开发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但在发展过程中常会遇到资源消耗加剧、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失调等问题。生态文明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文章以河北省作为研究对象,从生态文明角度对河北省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城镇化规模盲目扩大、工业农业等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环保以及城镇化政策缺失等问题制约了河北省城镇化发展步伐。在此基础上,从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合理规划城镇产业布局,加强环境保护、强化政府引导等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措施,从而更好地促进生态环境背景下河北省城镇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城镇化问题,就是研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各个方面。城镇化水平是衡量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其发展水平也会反过来影响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人均收入、城乡融合等多个方面。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国家的行列,面临中等收入陷阱,新型城镇化是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人口、经济、产业、公众服务、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了西安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以期推动各方面协调发展,实现"以人为核心"。  相似文献   

10.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加速新型城镇化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加快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以期对促进河北省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是新时期我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内容。在深入研究河北省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状况的基础上探索新形势下两者协调发展的新思路,以期为新时期促进河北省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文章运用离差系数,通过构建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指标体系,从纵向与横向两个维度,对河北省人口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性进行测度。[结果]河北省所辖的11个地市多数都存在人口增长率滞后于土地增长率、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失调的问题,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的不对称以及土地出让价格歧视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结论]针对河北省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失调的问题,该文从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完善财政和税收制度以及打破土地垄断价格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两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对在新时期推进河北省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科学构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评价方法体系并研判两者是否协调及协调状态对河南省建设现代农业强省至关重要。[方法]文章基于2006—2016年时间序列数据,采用AHP法、耦合度模型和协调度模型,构建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定量测度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度与协调度。[结果]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成效显著。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社会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等都取得了明显的效益。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增强, 2006—2016年,农业现代化指数由0.215 4提升到0.781 6。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度为中度耦合,处于拮抗阶段,这说明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存在失衡。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度经历了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协调—勉强协调—初步协调5个阶段,两者的协调水平还较低。[结论]河南省应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提升农业供给能力,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型城乡关系构建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发展关系,对缩短城乡差距,优化城乡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乡村社会发展水平和乡村生态发展水平3个方面构建了18个指标在内的评价体系,评价2007—2017年湖南省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变化趋势。分析2007—2017年湖南省人口城镇化率、土地城镇化率和产业城镇化率的演变特征。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定量化深入探讨新型城乡关系与乡村振兴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1)2007—2017年,湖南省人口城镇化率、土地城镇化率和产业城镇化率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人口城镇化率由40.45%提高到54.62%,土地城镇化率由0.52%提高到0.81%,产业城镇化率由83.13%提高到91.16%,城镇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2)2007—2017年湖南省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评价分值均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乡村生态发展水平评价分值波动性较大,2009—2013年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2014开始有所改善。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分值由2007年的0.208提高到2017年的0.862,整体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且发展态势良好。(3)湖南省新型城乡关系与乡村振兴发展相关指标关联度均大于0.5,具有较好的关联性。其中乡村社会发展水平与人口城镇化率和土地城镇化率的关联度较高,乡村社会发展水平与产业城镇化率的关联度较高。[结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对湖南省尽快实现乡村振兴,加快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贯彻落实中央“三农”决策部署,河北省省委、省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准确把握目前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基础现状,制定可行性短期目标,把握具体努力方向,文章从乡村振兴战略角度研究河北省城乡协调发展空间格局分析。[方法]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角度构建河北省城乡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利用协调度模型得到2017年河北省11个地级市城乡发展协调度,并选择空间自相关法,采用Moran's I指数和Moran散点图,通过GeoDA095i和ArcGIS10.1软件对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城乡发展协调度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1)河北省11个地级市城乡协调度发展总体上处于Ⅲ和Ⅳ等级,且以第Ⅲ等级为主,说明河北省城乡协调发展总体上处于基本协调发展阶段,为河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了比较良好的基础。(2)河北省城乡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空间集聚特征,表现为协调度高的地级市相邻,协调度低的地级市相邻,城乡协调发展水平较高的是冀中和冀南,协调发展较低的是冀北地区,呈现出一定的两极分化特征。[结论]2017年河北省城乡协调发展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两极化特征明显,仍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河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从整体提高协调发展水平及去除两极化差异入手。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家"十三五"区域规划空间布局,发挥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将是谋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新型城镇化的主战场。城市群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主要包含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4个维度。以四川省四大城市群的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四大城市群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价,并结合各城市群的具体特征,提出了建立"一核多极"、"以点带面"的城市群发展新格局,促进城市群竞争力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6.
截至2015年底,四川省城镇化率为47.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总体较低。"十三五"时期四川省每年将有超过100万人进城落户,城镇化率年均提升1.2个百分点。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应以城市承载力为基础。2011—2015年四川省城市承载力处于预警状态,社会承载力对四川省城市承载力贡献最大,经济、环境和资源承载力的贡献次之。从四川省各城市来看,承载力水平偏低,经济和资源承载力是制约四川省地级市城市承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云南是我国贫困县最多的省份,农村城镇化发展滞后。本文结合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较低,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科技文化、产业发展滞后,自我发展能力弱等实际,对云南连片特困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依托云南自然资源、口岸资源等优势,提出景区旅游型、资源集聚型、边贸经济型等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并给出加快云南连片特困地区城镇化进程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重庆市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关系进行研究,从区域差异角度进行分析,旨在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文章运用锡尔指数对重庆市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进行测度,并运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从两者的目标效益出发,对重庆市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的空间协调关系进行探讨。[结果]重庆市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其中城市发展新区的潼南、合川、永川、江津、纂江、涪陵以及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开州和万州等区县属于农业经济高水平区域;从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来看,都市功能区和城市发展新区的大部分区县属于较高水平及以上,而渝东北和渝东南除万州区和黔江区外,均处于较低水平以下。[结论]区域间差异对重庆市农业经济的总体差异影响较大,是全市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各功能区间的要素流动、交通改善、区域合作等原因促使其区域内差异的缩小,而区域间的地理条件、经济水平、资源禀赋的差异依然是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发展各功能区的特色农业经济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助推剂,可有效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重庆市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程度还未达到高水平耦合阶段,但其协调程度在不断提升;基于区域差异来源分析,重庆市应结合各功能区的区域特色和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