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的经济管理模式属于“政府主导型”市场模式。它的基本特征是:私人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虽然要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对资源配置作出决策,但这种决策在相当程度上包含了政府“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的诱导因素,除此之外,还有政府采取的财政、金融、税收、立法等政策。这些政策的协调作用,促进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 1.经济计划。在日本,政府并不直接干预企业经济活动,而是通过各种指导性经济计划向企业表明政府的政策主张,提供经济信息,指明经济走向。日本编制的计划依其背景分成三大类:首先是“复兴”计划;其次是“经济自立”计划;再次是发展经济计划。如按时间上划分可分为长、中、短三大类。长期计划主要是预示性,给企业以方向和蓝图;中期计划主要是指导性的,较为现实地给企业以引导;短期计划是预期  相似文献   

2.
祁欣  张威 《经济》2012,(9):66-67
日本经济目前正面临着严峻挑战。泡沫经济崩溃后,由于财政货币政策不力、人口老龄化、内需不足等结构性问题,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20年"。就在经济发展稍有起色之际,"3.11地震海啸灾难"突如其来,并引发了举世震惊的福岛核泄漏事件。加之国际市场日元走强、金融危机后续效应和欧债危机等众多因素的交织影响,已使伤痕累累的日本经济又陷入了另一个"历史性的危机"之中。面对如此不堪的经济形势,日本加大了海外投资力度,以缓解、带动疲软的国内市场。  相似文献   

3.
《时代经贸》2010,(7):34-36
在今年中国“两会”的众多议题中,国际社会格外关注的仍是“两会”透露出的中国经济政策新动向,究其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在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中率先企稳回升,并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全球市场和世界经济的神经。  相似文献   

4.
《新经济》2011,(4):17-17
3月11日起,地震、海啸、火山爆发、核泄漏危机……这场被日本首相菅直人称为二战以来日本面临的最严重的危机,对已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的日本经济会带来怎样的长远影响,目前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5.
一、日本经济形势及展望 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日本经济遭受重创,衰退程度远超欧美。根据日本内阁府的最新统计,2009年第一季度日本经济再次大幅下滑,实际GDP环比下降4%,折合成年率下降15.2%。2008年第四季度日本经济增长率也向下修正0.6个百分点,至-3.8%,  相似文献   

6.
率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中国比任何国家都更有信心。 2009年,世界经济怎么走?中国经济怎么走?迄今悲观看法多,乐观看法少。国际金融危机远没有见底的迹象,全球经济增速还在下滑。中国经济能否抑制住增长速度下滑的趋势。较快实现“软着陆”.率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  相似文献   

7.
一、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的影响 1.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次贷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而其中最主要是对出口的影响。中国的出口与美国的消费从来没有“脱钩”过,一旦次贷危机严重抑制了美国居民的消费,就会通过外需渠道对中国出口产生影响。2007年,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进口需求疲软,我国月度出口增长率已从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  相似文献   

8.
一年前,为迎接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实践表明.这些政策是及时的和有效的。目前中国经济正逐步回暖.已成为率先走出危机阴影的国家。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发展也出现了向好的迹象。在此背景下.“后危机时代”正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笔者认为。我们应紧紧抓住后危机时代的历史机遇.加快推动我国产业创新.  相似文献   

9.
1997年7月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至今已有三年多了。在这期间,有关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和金融整改措施。对缓解危机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韩国,通过一系列的改革。经济迅速恢复,成为“东亚地区遭受金融危机的国家中第一个摆脱危机的国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负责人语)”199年韩国GDP增长速度达到10.7%。外汇储备由危机时的39亿美元增至697亿美元,利率、物价、汇率保持稳定,国际信用不断提高。 2000年经济增长率高达 10%。韩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从危机的“重灾区”脱颖而出.很…  相似文献   

10.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面临许多难题,西亚北非政局动荡,日本经济遭受地震海啸及核泄漏危机,欧元区外围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依然严峻,通货膨胀开始从新兴市场国家向发达国家蔓延。但这些难题没有改变全球经济温和复苏的基本趋势,一季度实现了4.3%的增长率。总体来看,尽管全球经济没有出现期望中的加快现象,但二次衰退的风险较小。根据IMF的最新预测,2011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3%,虽然低于去年5.1%的水平,考虑到基数因素,全球经济仍维持温和复苏趋势,可为我国经济平稳发展提供较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1.
财经资讯     
《时代经贸》2011,(13):6-6
国际经贸 1、美债危机恐致全球经济灾难 2、欧元区确定第二轮援助希腊方案 3、日本经济财政白皮书呼吁重塑发展模式 4、印度开放零售市场  相似文献   

12.
今年以来,欧债危机从希腊向西班牙等大国蔓延,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回落,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使得我国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特别是4月份以来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呈全面趋弱态势,但就业形势表现尚可,物价上涨压力明显减缓,国际收支趋向平衡。展望下半年,在“稳增长”预调微调政策效应显现、房地产市场企稳等因素影响下,我国经济有望逐步企稳回升,初步预计,上半年及全年GDP分别增长7.6%和8.1%左右,CPI分别上涨3.4%和3%左右。应妥善处理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着力落实结构性减税,加大企业技改投入,增强经济稳定增长的后劲。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全球经济体系动荡不安,次贷危机、能源危机、粮食危机还远没有结束,越南“金融危机”却再一次敲响了警钟。越南,这个前两年一直被描绘为全球投资的乐土、市场的宠儿,为何会在2008年陡然出现让世界瞩目的经济逆转?它反映了新兴市场什么问题?显然,在越南“金融危机”的背后,我们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出现了区域化集团化的发展趋势。诸如建立欧洲共同市场、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等等。近年来,发展东北亚区域合作已成为“热门话题”。日本提出了建立“环日本经济圈”的设想。许多亚太国家都认为,加快亚太国家经济合作步伐,以谋共同发展,在当前已具有更紧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文对美国债务危机、欧债危机的解决前景与日本灾后重建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美国经济增长预期正趋于好转、日本灾后重建进展顺利,这些有利因素将推动美日经济逐步回暖;但欧洲债务危机再次爆发的风险犹存,经济前景仍然堪忧。随着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形势好转、国内通货膨胀的有效控制,2012年新兴经济体有望保持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的增速将有所回落,但仍将保持较快增速。  相似文献   

16.
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不仅波及到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转型国家也受到影响。本文分析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转型国家的影响,剖析其深层根源,并提出增强宏观调控、深化转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等应对思路。  相似文献   

17.
金开新 《经贸实践》2009,(11):63-64
当前,以绿色经济为核心的“经济革命”正席卷全球。今年4月于伦敦举办的C20峰会提出了应由灰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变的观念,并将“增进全面的、绿色的以及可持续性的经济复苏”,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恢复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六项必要措施之一。绿色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潮流。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全球市场萧条,义乌作为高度外向依存的商贸城市,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义乌是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如何抓住“绿色”机遇,打造绿色产业、培育绿色市场、发展绿色贸易、实现转型升级,具有深远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广东经济》2013,(12):3-3
自从有了市场经济,关于“政府之手”和“市场之手”的讨论就没有停歇过。现代经济学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构成了现代经济学的主要骨架,从亚当.斯密的“廉价政府”到凯恩思的“政府干预主义”,都承认市场是一只无形之手.政府是一只有形之手。它们互相博弈,贯穿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始终。在欧洲工业革命肇始,亚当·斯密提出经济自由主义,把政府角色比如为“守夜人”,反对政府指手画脚干涉市场活动,主张市场的事情市场来解决。这一理论为当时推翻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的兴起提供了理论和思想基础,构筑了最初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框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经济大萧条席卷整个世界,“市场失灵”,美国成为这次经济危机的发源地和最大受害者。危机也宣示了亚当.斯密经济自由主义的破产,取而代之的是凯恩思的“政府干预主义”盛行。凯恩思主张加强政府之手的干预力度,防止经济危机的爆发。“经济自由主义”和“政府干预主义”如同一片树叶的两面,共同支撑了西方现代经济学的理论架构。不幸的是,实践证明,它们都不能规避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相似文献   

19.
美元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藏慎 《经济论坛》2004,(21):146-146
回顾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自二战以来,美元曾经历了两次巨大的危机。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美元陷入了第三次危机。美元危机给本已衰退的世界经济蒙上了浓厚的阴影。对中国的直接影响就是对人民币的压力。日本财相盐川认为,人民币目前被严重低估,公开要求中国政府提高人民币汇率,并表示日本将请求其他国家通过类似1985年针对日元的“广场协议”那样的文件,逼迫人民币升值。美国制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青松 《时代经贸》2008,6(12):22-27
美国次贷危机是“百年一遇”的金融大危机,经济专家将此次危机与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类比。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复杂的,本文将这些原因分三个层次,包括危机产生的商接、间接和深层次原因,以此揭示出美国经济的内、外部失衡、低储蓄率、金融全球化、美元霸权下的约束机制缺乏等危机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