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在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目前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该模式目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总结经验查找原因,为如何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效机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导刊》2013,(10):40-43
又是一年"金九银十"季,今年以来频繁出现的"千人抢房"、"日光盘"等楼市旺销之势会否再现?房价会迎来新一轮上涨吗?调控政策持续、一线城市地王频出、部分银行停贷等对广州楼市的走势影响如何?金九银十是否出手置业的良机?——住宅、商业、旅游地产、海外置业,哪些业态最适合?上述业界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都将在本刊中加以深入地探寻。  相似文献   

3.
李频 《上海房地》2014,(11):60-60
自2012年以来,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的诸多问题,业界提出建立"长效机制"的构想。但由于对这个"长效机制"的内涵与外延未做出严格的界定,以致于出现了两种提法:一是2012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抓紧研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系统配套、科学有效、稳定可预期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日趋成熟,国内外政界和学界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乃至争论愈演愈烈。其焦点主要在于:"中国模式"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其特征是什么?有何价值和意义?赞成"中国模式"存在的一方认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和经验已经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基本成功,中国经验已经上升为值得别国参考与借鉴的"中国模式";反对"中国模式"提法者认为,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和经验还是很初步的,还没有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同时,"中国模式"首先是一些别有用心的外国人提出来的,是"中国威胁论"的另一种翻版,是遏制中国进一步发展的一种阴谋。然而,笔者并不赞同上述两种观点,笔者个人认为:关于中国特色发展经验和道路,简称"中国经验"、"中国道路"比提"中国模式"更加科学、合理,也给未来"中国经验"、"中国道路"有可能上升为"中国模式"留下余地和空间。  相似文献   

5.
倪敏 《上海企业》2010,(12):69-71
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最大瓶颈问题,可以说就是就业问题。如何为下岗者搭建"再就业"的平台?如何为毕业大学生搭建"创业平台"?如何引导广大就业者走"创业型就业"之路?如何动员社会各界,尤其是政企联手,广开门路,群策群力,开辟新的就业和再就业渠道?便成了一道"国家级"的探索课题。  相似文献   

6.
一纸"限购令",是否会将地产行业彻底带入"寒冬"?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房地产行业是否还是制造业企业进行投资以获取利润的"沃土"?那些跃跃欲试的产业资本,应当如何选择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导刊》2012,(6):58-60
传统房地产如何转型?做"绿色城市运营商"、突入有色金属领域、切入传媒文化的多元化战略,让利海集团乘风破浪、扬帆远行。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导刊》2011,(2):34-37
21世纪头十年,中国房地产经历了过山车式的行走历程。下一个十年,如何实现健康平稳发展,促进"居者有其屋"?2010年12月,第八届中国地产经济主流高峰论坛盛大召开。论坛上精英荟萃,他们既有经验的分享,更有思想的碰撞与交锋。一场场头脑风暴后,建立"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主题,逐渐成为与会者的共识——这也是未来中国房地产持续发展的新方向与新动力。  相似文献   

9.
新年伊始,国务院出台了"新国八条",对此,人们有点始料未及,"第三轮"房地产宏观调控竞来得如此之快。从"第一轮"调控到"第二轮"调控时隔5个多月;而从"第二轮"调控到"第三轮"调控只有4个月不到。现在,"靴子"重重落地之后,社会普遍关注的是,房地产市场将何去何从?总体上看,"新国八条"与之前的房地产宏观调控内容差异并不大,但调控力度上则远远超过以往。  相似文献   

10.
王勇  张宁 《中国企业家》2010,(20):126-127
绑定名人会成为这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动画公司的商业模式吗?这家以技术特效外包见长的OEM公司如何完成向"主流"原创动画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战略,从字面上解释,是一种谋略。对企业来说,战略是经营方向,告诉我们"去哪里?"。战略也可以说是企业家的理想,决定这个企业未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企业,确定在哪个领域或行业有所成就,是赢得社会大众的认同和尊敬的一种经营方向和发展目标。战略也是企业的一种选择,是选择眼前还是着眼于未来,能判断企业家的远见和卓识。战略还是一种模式,指明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策略来实现目标。战略还是一种基于客户价值的精准定位。质量战略,是以质量优势为重点的一种战略。本期杂志,我们把"质量战略"作为专题,试图探索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时期,企业的质量战略呈现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发生了些什么样的变化?企业们愿意"去哪里"?选择眼前还是着眼于未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策略?有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光?如何思考质量强国战略?如何结合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来布局战略?一句话,怎样的战略才是好的战略,才是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愿本期专题引发你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东南置业》2014,(3):6-17
每年一度的“两会”,房子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在中国楼市经历了一段水涨船高的爬升期后,楼市的分水岭开始出现,随之而来的房地产“崩盘论”开始风生水起,当社会各界还在关注今年“两会”是否继续以“调控”发力时,“两会”却一改往年常态,提出“双向调控”,舆论随即展开激烈角逐:未来楼市走向如何?双向调控对楼市会有怎样的影响?购房者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应该如何应对?一系列问号充斥其中,“双向调控”也成为今年“两会”与楼市相关的“热词”。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农庄模式下,农民变身为农业工人,创造出巨大利润。但如何培育他们的归属感?一栋由十几个嫩绿色的旧集装箱横竖叠成的建筑,伫立在大团镇南部的田野中。这座新潮的"铁盒子"是多利农庄正在建设的产品质量现场监测中心。建成后,"庄主"张同贵就能站在里面,透过大玻璃看着一箱箱新鲜采摘的有机蔬菜装上货车,被直接送到上海每个农庄会员的家中。  相似文献   

14.
面临电商的冲击,传统百货业将如何谋求出路?"集合店"是否能挽救传统百货业?  相似文献   

15.
建立长效机制,就是要通过“三级联创”这个载体,切实加强基层质监的领导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深化“三级联创”活动,是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成果的有效手段。如何把质监工作在不缺位更不越位的情况下做到位?如何让质监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有位、有威、更有为?本文将就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如何更好的确保“三级联创”工作落到实处这一问题进行一些理论探讨,希望能为今后质监部门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6.
龙年春节,楼市呈现冷清局面,而随着调控政策的持续从紧,库存日益增加和资金日渐紧张,房企危机正逐渐加重,市场将迎来更大一轮的调整。那么,在调控持续深入的背景下,我们的企业是否已经为此做好准备?春节期间的销售情况预示着新一年市场将如何发展?面对市场困境,商业地产是地产企业最佳的转型之路吗?《房地产导刊》作为引导、激励、推动房地产行业健康和谐发展的行业杂志,于2012年2月15日晚在珠江公园策划组织了"房导圆桌沙龙",邀请了地产界的业界精英与地产一线专家,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给处在"风口浪尖"上的楼市一个理性的认知。  相似文献   

17.
本案例描述了冠生园集团"大白兔"硬糖系列的上市决策经过。"大白兔"品牌原只有牛奶软糖产品,而其主要的竞争对手先后纷纷推出了牛奶硬糖系列。冠生园集团为了适应市场变革、扩大市场份额,拟推出定位于年轻白领市场的"大白兔"硬糖系列"优浓"新品牌。在新产品上如何使用"大白兔"和"优浓"品牌名称就成为一个基本的决策问题。冠生园集团市场部采取比稿方式征求方案。最终,立新公司推荐担保品牌战略,强调广告口号与歌曲的方案脱颖而出。然而,"优浓"品牌推出市场6个月后,销量始终不太乐观。于是,冠生园集团市场部委托优迪咨询公司进行市场调查,探究个中原因。"优浓"品牌到底应该采用何种品牌化模式呢?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中秋节,热点城市楼市"凉意袭人"。上海、广州、深圳、天津等地的楼市成交低迷,开发商和消费者最看重的"金九银十"成色严重不足。楼市调控政策会否加码?楼市是否会在十月出现"拐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企业家》2010,(16):32-32
4月中旬"史上最严厉楼市调控政策"出台以来,楼市成交量萎缩,6月份数据又显示,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似乎开始"量价齐跌"。有人认为楼市调控政策已初见成效,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接下来调控可能暗地里松动,但国土部、银监会等部门却重申相关调控政策不放松。楼市调控是否已经到了"政策选择期"?  相似文献   

20.
崇尚"狼性"文化的华为,如何让大多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超强的90后员工快速融入? 众所周知,华为的团队精神崇尚"狼性"文化,因为再强大的动物,也难以招架狼群的攻击。因此,华为团队精神的核心就是团结、互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