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就业》2014,(2):7-9
着力推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积极创新就业创业工作模式大力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重点强化对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政策扶持积极创造有利于全民创业创新的环境不断加强职业培训推进素质就业注重提升就业服务精细化和实现市场信息有效对接务实推进城乡就业创业一体化健全完善就业工作和失业监测的信息化建设重视发挥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带头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就业》2017,(2):8-9
一些省市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政策,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机制。北京市制定充分就业地区动态管理和评价专项办法,构建四级充分就业管理评价体系;吉林省政府出台促就业稳就业31条政策措施,全方位促进就业创业工作开展;福建省政府着力打造面向全体劳动者的“就业政策超市”.  相似文献   

3.
吴京津 《活力》2023,(3):132-134
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突破1000万人,高校不断扩招也预示大学生迎来越发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环境。当前,就业市场进一步萎缩,高校线下招聘会、宣讲会难以正常开展,在导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大幅度减少的同时,各类线下招聘渠道也受到严重影响,这对于实现高校大学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地就业,维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将造成较大的影响。在就业新形势下,国家大力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号召各大高校以创业带动就业,在此背景之下,笔者从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培养目标出发,分析就业创业育人工作中存在的挑战,为促进大学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4.
2009年,荆州市被确定为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全国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城市。全市按照“以创新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思路开展工作,从提升创业能力、改善创业环境、完善创业服务、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入手,精心为城乡劳动者创业打造平台,推动全市创业带就业和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协调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荆州模式”。  相似文献   

5.
以创业带动就业,是激发创新活力和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推动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是促进创业的有益探索。希望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把创业带动就业和推动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引向深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就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和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相似文献   

6.
姜密  董飞 《中国就业》2014,(5):40-41
2014年以来,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就业局在党的十八大"推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精神指引下,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各项工作强势开局。就业服务行动、创业指导帮扶、职业技能培训、人力资源平台和民生保障工程"五马齐驱",为构建统筹城乡、创业创新、技能提升、市场调节、和谐共建的"五位一体"的就业工作"保驾护航",推动全县公共就业服务事业实现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以“绿色”为标志的低消耗、低排放、可循环、无污染产业得到迅速发展。“绿色经济”蕴含的巨大就业潜力,并成为推动就业的重要举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创业机会;要把扩大投资与增加就业有机结合,引导投资进一步向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倾斜。积极推进“绿色就业”,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创业和创新提到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创业创新是新常态背景下发展思路的转变,剖析创业创新的内涵,明确新形势下国家就业政策的新导向,树立高校就业教育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招远市积极开展全民创业活动,充分发挥先行先试和示范带头作用,实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全面开展,巧做“加、减、乘、除”法,推动全民创业,以创业促就业、促致富,创业带动就业效果明显提高。一年来,共培训创业学员2129人,培养创业典型28人,扶持创业项目114个,帮助1820人实现了自主创业,带动12562人实现就业。“加减乘除”法,使金都招远大地上全民创业的热潮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相似文献   

10.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有着完整的培养体系、严密的组织机构以及成熟的培养理念。本文研究了如何在目标管理体系下把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与高校创新创业实现有机结合,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缓解高校毕业生及户籍居民就业压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自2012年起,深圳市龙岗区坚持创新思路、优化服务,专门出台了《关于实施"龙翔"工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见(试行)》(深龙府[2012]54号),第一次在全国区(县)层级推出了以创新创业引领更高质量就业的系列举措,使龙岗区创新创业蔚然成风。据统计,自2012年"龙翔"工程实施以来,全区共扶持965名户籍失业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就业》2013,(11):30-31
近年来,四川省都江堰市人社局在创业、培训、援助和服务体系方面下足功夫,突出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退役军人、困难就业人员等8类群体,系统性、创新性地开展就业促进工作,形成"4+8"(四大体系+八种模式)的促进就业创业工作模式,着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3.
<正>辽宁省阜新市作为国务院确立的全国首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和发展之基”,不断完善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政策扶持体系、发展支撑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通过成立阜新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协会,进一步激发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活力,推进退役军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协会成员覆盖退役军人技能培训、就业服务、金融、法律等地区50余家重点企业,自协会成立以来,坚持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打好底、引好路、筑好巢”,积极与省、市各级商会协会建立联系,着力搭建政府与社会的联系平台、军队与地方的支持平台、退役军人与用工单位的合作平台,通过整合资源、夯实基础、织密网络、创新理念等多种手段,打造政府机构强力主导、会员企业积极作为、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三驾马车”式退役军人就业工作新格局,引导退役军人在全市转型振兴的主战场展示才干、建功立业,在全社会营造尊崇军人的浓厚氛围。  相似文献   

14.
王芳萍 《中国就业》2023,(11):14-15
江西省吉安市以创建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为契机,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为重点,以《关于印发吉安市创建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为思路,以五大创建标准为方向,以23项具体行动为路径,创新开展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建立“五精准”就业创业服务机制,促进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  相似文献   

15.
佳木斯市是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最早开展“全民创业行动”的城市之一。早在2003年,“全民创业”的号角就在这里吹响;2009年初,该市又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2011年,佳木斯市创业者增长率、创业实体增长率、实体就业贡献率都达到32%以上,创业实体就业增长率、创业实体就业比率分别达到58%、30%。这些丰硕成果的取得都得益于佳木斯市委、市政府多年来始终把全民创业工作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首要任务来抓,全面推进创建工作,完善创建五大体系,实施“七大保障”工程,为百姓实现创业梦想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16.
李欣 《中国就业》2009,(9):60-61
“大力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北京市宣武区广内街道以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推动创业作为解决当前就业问题、建立促进再就业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就业》2008,(5):10-19
宝安区劳动局:推出25项创新举措 力促“农转居”居民创业就业 农村城市化转制以来,深圳市宝安区委区政府始终把13万“农转居”居民适应城市生产、生活问题,作为深度城市化的重要工作来抓。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精神,宝安区委区政府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以2008年1号文件的形式出台了《关于促进“农转居”居民创业就业的决定》,着重从完善落实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8.
朱刚  庞忠胜 《中国就业》2013,(10):34-35
2013年,连云港市围绕"十八大"提出的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目标和人才强市战略,重点做好"六个推进",努力实施"六个创建",着力实现"六个争先",努力实现港城创业就业新跨越。推进创业助推体系建设,创建省级创业城市,着力在创业带动就业上争先连云港市围绕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要求,出台了《关于创建创业型城市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实施意见》,明确促进创业就业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大创业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9.
孙静 《中国就业》2023,(7):26-27
<正>今年以来,山东省淄博市人社部门积极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扩大就业渠道,支持创业创新,促进精准对接,消除堵点障碍,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做好“加法”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稳企惠企扩就业精准有效落实稳就业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是就业工作新的更高目标,反映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就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当前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目标的意义何在,广西在实践中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服务措施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蒋明红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