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朱军 《民营科技》2011,(9):102-102
法治是法制现代化的目标和价值取向.法治理念是实现法治的文化根基。法治理念实质是公民意识价值追求的集中反映。在价值追求上,法治理念源于公民意识的正义追求。因而应该积极探寻公民意识的培育途径,构建法制现代化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
公民意识培养教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是公民身份这一特定社会存在的反映。公民意识是公民对公民身份及其内在价值的了解和认定,是公民对自己在国家中的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的认识和对公民与国家、公民与其他公民之间关系的认识和认同,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了解和对这些权利义务实现方式的理解。公民意识的培养和确立必将直接促进中国朝着稳健、理性、民主、开放、有序的现代化方向发展。本文集中探讨了公民意识培养教育。  相似文献   

3.
存在决定意识,意识支配行为。统计意识的现代化与否,是区别现代统计人与传统统计人的分水岭。统计现代化,首先要推进统计工作者的意识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公民社会的培育、发展,个人逐渐以公民身份自主地参与社会生活,并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主体.社会变革又对人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通过加强公民文化的建设,才能促进公民社会的发育、完善以及社会的整体文明.公民文化建设既是-项根本的社会使命,也是公民个体的自觉实践.为此,公民要培养和形成强烈的主体意识,应具备良好的参与意识并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应具有契约观念和诚信意识,要具有较强的政治认同感、公民认同感.本文探讨了公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并结合我国社会文化的现状,提出了为当前公民文化建设所亟待解决的几个观念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满足公民社会日益高涨的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要求,发挥公民社会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宗教、慈善等各个领域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公民社会与政府的有效沟通机制,成为政府可以信任与依靠的支柱力量,是中国成就民族复兴伟业,迈向民主、法治的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魏洪岭 《活力》2011,(5):212-2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公民社会的培育、发展,个人逐渐以公民身份自主地参与社会生活,并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主体。社会变革又对人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通过加强公民文化的建设,才能促进公民社会的发育、完善以及社会的整体文明。公民文化建设既是—项根本的社会使命,也是公民个体的自觉实践。为此,公民要培养和形成强烈的主体意识,应具备良好的参与意识并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应具有契约观念和诚信意识,要具有较强的政治认同感、公民认同感。本文探讨了公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并结合我国社会文化的现状,提出了为当前公民文化建设所亟待解决的几个观念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给自然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同时也加速了自然和人之间的矛盾,导致各式各样的环境问题层出不穷,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处于此般严峻的环境背景下,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缓解自然环境压力迫在眉睫,也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共同选择,本文以"影响公民环保意识的因素及解决策略分析"为题,据实分析了我国公民环保意识的现实情状,阐明了影响公民环保意识的主导因素,随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的可行策略,旨在有效提升公民环保意识、保持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8.
陈莹  张金鸣 《活力》2011,(13):70-70
公民记者,又叫“民间记者”,为主流媒体以外的人,或自身为主流媒体的记者,但以独立身份发声的人,所做出的报导和评论。信息全球化,网络普及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公民记者在新闻事件传播中涌现,且作用不容小觑,互联网见证了公民意识的成长。  相似文献   

9.
公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尽量多的公民在政治意识和信念上能够具有高度的自觉意识.在公民社会里,它的教育作用也表现在让公民们不断有机会培养和训练自己的政治自觉意识.没有自觉意识的公民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公民参与,他们是麻木的,也是盲目的,不可能具有明确的政治信念.这样的公民无法有效维持民主政治制度,更不要说是优化它了.  相似文献   

10.
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形成是现代社会的主要标志。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自身权利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这种权利意识的觉醒实际上就是公民意识觉醒和形成的基本前提。在我国构建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主义社会的今天,需要每一个公民的努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现代性视域中探讨公民意识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公民的基本概念出发,对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形成进行梳理,进而对如何更好地实现公民意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亚里士多德对城邦本质的伦理学解读,指出古典时期雅典城市思想中所蕴含的基本伦理指向是:城市是为美好生活而存在的。认为以实现人的美好生活为目标的古希腊城邦体制,其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以各种类型的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为载体,促进了公共生活的充分发展,使城市成为人们展示自我、培养公民民主意识与公共精神的人性场所,使公民与城市形成了一种水乳交融的互动与共鸣关系。  相似文献   

12.
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人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关键因素,但是农民的文化和技术素质以及思想观念是人的现代化的严重障碍,是新型农民产生的重要阻力,所以要积极培育农民的现代意识,促进农民的现代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李弘祺 《价值工程》2010,29(20):246-24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族群不断涌现。这一方面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和人的现代化,另一方面也为人的现代化提供了虚拟环境和释放空间。新型网络族群是人的现代化在网络空间上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它的出现也有利于人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现代意识的确立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促进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李春凤 《民营科技》2010,(11):169-169
公民法律意识的培育对于整个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意义重大,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理应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应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在分析新时期大学生公民教育现状的基础上,讨论了大学生公民意识薄弱的原因,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与培养有所建议,希冀为大学生公民意识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民主政治的主体是公民,所以公民实现民主权利的能力和公民的民主意识在民主政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公民人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民实现民主权利的能力和公民民主意识的状况,而且在民主政治中,公民在人格方面对民主政治的认同性极为重要,所以公民人格就成为民主政治状况好坏的深层的决定性因素。法制意识、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必要的理性能力是理想的公民人格中最重要的三个条件。  相似文献   

16.
王泽华 《活力》2006,(3):161-161
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与社会生活中应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这种准则是可以加以普遍化的,并且是所有公民都能够做到的,它有更明显的公共性,维护的是社会的共同利益和全体公民的整体利益,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广泛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文明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公德意识,不仅仅是个人优良素质的一种体现,而且对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社会的健康与稳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提高社会整体的公德意识和公德水平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公民纳税意识是指公民纳税的自觉程度,即知道自己取得应税收入、应税财产或从事某种应税行为时要纳税,而且知道不纳税是违反税法的,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公民纳税意识主要源于他们的税收观念,即人们对于税收的基本看法或态度,同时又受到税收法律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与西方国家中“唯有死亡和纳税不可避免”的观念相比,我国公民纳税意识较为薄弱。 在我国古代,从夏王朝有最早赋税形式开始,人们就认为税是官府对民众的一种无偿索取,从而使征税人  相似文献   

18.
我们现在更应该强调的是“人”的教育,是“公民”的教育。否则,我们培养出来的一批又一批大都是没有“公民意识”的人才,而依靠这样的“人才”又如何去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白雪松 《活力》2011,(7):195-195
媒体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就像衣服与我们身体的关系.华丽或休闲的衣衫不再只是遮体御寒之用.而成了我们个人的一部分.媒体总是在穿针引线间发挥着它对现代社会的建构作用。这样,培育和强化大众的现代公民意识。就成了现代社会对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报道在发挥导向作用时所应遵循的根本原则。这就要求新闻传播者自身首先是一个有着全面而稳固的现代公民意识的人。为此,需要研究新闻传播者的现代公民意识。本文着重论述新闻传播者的理性的规范意识、普遍的人类意识和现代的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现代国家制度构建的成功取决于现代国家制度和适应合理性及民主化需求的“公民参与网络”型社会资本之间的良性互动。契约信任、公民意识与公民文化、公民社会构成了这种社会资本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契约信任是核心,公民意识是文化规范,公民社会是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